溝通中注意運用4大要素,你也可以改善人際關係

2020-08-26 無二情商

人的本性是渴望愛的,卻常常用錯誤的溝通方式使自己和他人痛苦。錯誤的溝通方式不僅會對他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還會斷送你的人際關係。


有一種家暴幾乎普遍存在於每個家庭之中,但卻經常被忽視,它就是語言暴力。在關注青少年犯罪問題的公益宣傳片《暴力語言會變成武器》中,開篇鏡頭對準的是一個小男孩,他顯得非常膽怯,眉頭緊皺,無助的眼淚流了下來。旁白是他父親的辱罵聲,「你不丟人我還嫌丟人呢,你看別家孩子是怎麼做的,你是怎麼做的。」



接下來片中出現幾名16歲的未成年少年,他們都因飽受語言暴力的摧殘和折磨,最終走向了犯罪之路。「豬腦子」「怎麼不去死」「丟人」,宣傳片通過將幾個傷害他們最深的詞「拼成」武器生動展現了語言暴力對他們的傷害。在否定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變得怯懦、敏感、自卑甚至暴戾,他們從語言暴力中學會的是用暴力解決情緒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90%都是通過語言展開,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正確地溝通,最大程度地避免語言暴力。學會正確地溝通,是改善人際關係的重要秘訣。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19世紀60年代創立了「非暴力溝通」,也可以稱之為「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在溝通中注意運用這四大要素,可以幫助我們轉變聆聽和談話的方式,加強與他人的情感連接。


良好的溝通首先要做好觀察,並注意區分觀察和評判。溝通前要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然後清楚地說出不帶個人評判的觀察結果。觀察就好比你的眼睛是顯示器,你只是呈現屏幕上未經加工、處理的內容。評判是從主觀立場出發的個人解讀,代表的是個人角度。評判很多時候意味著指責、批評。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曾說過:「批評不會產生任何結果,因為它使對方的防禦模式大開,竭力為自己辯護。批評也是危險的,它會傷害人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讓人懷恨在心。」我們在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主觀評判。

比如你的孩子連續三天都沒有按時起床,請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老是起不來?真懶惰」。句中的「老是」、「懶惰」都是帶有評判色彩的詞,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自尊心受挫,孩子可能會下意識地想為自己辯解,拒絕承認問題。

依照非暴力溝通,你應該這麼說:「我看到你最近三天都沒有像平常一樣7點起床,你怎麼了?」。只說自己觀察到的事實,這樣能更好地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行為,發現自己的問題。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並注意區分感受和想法。想法是我們大腦的主觀思考,常用的表達想法的句式是我覺得,我認為,而感受是我們的心情、情緒,常用的表達句式是我感到。比如你愛人連續一周都很晚回家,你可能會說:「你怎麼每天都這麼晚回來,也不陪陪我,我覺得你不在乎我了」,這樣的表達容易讓人產生壓力,「你不在乎我了」是你的想法而不是感受。你應該說:「你連續一周都是九點以後才回家,我感到孤獨和不安。」孤獨和不安是表達感受的詞彙,你通過表達感受,讓對方知道你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有助於對方同理你。表達感受是用心溝通的開始。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要素是需要,溝通背後往往蘊含著需要。人們常常羞於表達自己的需要,認為表達需要是自私。壓抑需要的表達容易演變成指責、嘮叨、抱怨甚至是暴力語言。比如很多家庭主婦都會在家人面前反覆嘮叨自己今天幹了多少家務活,有多累。聽到這樣的嘮叨你可能會很嫌棄,會覺得這是在邀功,抱怨。如果開啟非暴力溝通模式去傾聽,你會發現家庭主婦的嘮叨是因為她們需要得到認可,需要休息放鬆。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從別人的語言中發現對方的需要,也主張多表達需要,通過表達需要,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自我價值感,會變得更開心更自信。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要素是請求,並注意區分請求和要求。我們在溝通中經常會表達對他人的期望,也就是希望對方做些什麼來滿足我們的需要,促進彼此的關係。對別人表達請求的時候要直接了當,越具體越好,請求說的太含糊會讓人一頭霧水。請求更像是邀請和計劃,表達時要注意語氣平和,太強勢會讓人有被操控的感覺。比如你想讓愛人早點回家,不要跟他說「你能不能早點回來?」你應該說:「你這周可以嘗試每天一下班就回家,在七點左右回來,陪我吃飯,聊聊天嗎?」

非暴力溝通的句式可以總結為:我看到……,我感到……,因為我有……的需要,請問……可以……嗎。



我們固有的溝通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改變起來需要不斷地刻意練習。在溝通中靈活運用四大要素,我們可以提高識別情緒的能力和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溝通方式很麻煩,但是,試問錯誤的溝通帶來的苦果我們還嘗得少嗎?如果我們覺得路不好走,最簡單的方式是換一雙舒服的鞋子。如果想改變境遇,改善人際關係,最簡單的方式是改變自己。帶著愛和耐心去溝通吧!

相關焦點

  • 陷入暴力溝通而不自知?運用非暴力溝通4要素,學會平等交流
    暴力溝通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有時候你可能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就莫名其妙地陷入暴力溝通當中了。比如:你一下班回家, 看見沙發上有雙襪子, 兒子就坐在旁邊一邊吃薯片一邊看電視。 你一看就來氣了:「 你總是那麼髒, 說你多少次了? 不要把襪子脫在沙發上。」 「 我看完電視再收好。」 兒子還是盯著電視, 對我說。「 不行啊! 馬上!」 你大聲吼道。
  • 三個讓人舒服的溝通技巧,改善你的人際關係,擴大你的人脈圈
    因此每個人在人際交往中是需要掌握三個溝通技巧的,這樣做能夠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從而擴大人脈圈。總之如果對方喜歡某一件事情,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兩個人討論的話題引到這件事情上,這樣能夠讓彼此在各個方面引起共鳴。這種溝通技巧就能夠讓自己和對方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無論是談事情還是建立感情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做能夠讓自己在外人的眼中是一個很好的朋友,長此以往就能夠大大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從而讓自己有更多的朋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讓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另外,文中闡明正確表達內心的感受,不僅可以促進親情與夫妻關係,對改善自己的工作其實不然,非暴力溝通中第二要素提醒人們,區分感受與自我評價,在工作與生活中在溝通模式適當有效運用示弱對工作中的解決問題、同事的友誼和促進家庭關係上會產生積極影響,在《奇葩說》中,被稱為「辯論之神」的黃執中曾說: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 《非暴力溝通》;4要素,1招制勝,人際關係之錦囊妙計
    「非暴力溝通」也稱之為「愛的語言」,它鼓勵我們觀察和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不被情緒控制,讓我們既能有效地進行溝通,也更顯得尊重和傾聽他人,到達滿足彼此需求的目的。從1963年至今,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的要素和方法,不僅幫助人們解決人際關係中的各種問題,同時還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更是讓無數人從實踐中受益。
  • 第二部第七章 第二節 在溝通中充分運用身體語言
    第二節在溝通中充分運用身體語言要充分運用身體語言,就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要素,自始至終給賓客留下美好的形象,如酒店員工給賓客的第一形象就包括酒店員工是否具備整齊的頭髮、乾淨的臉部、筆直的站姿、乾淨的制服及鞋子等等。
  • 七一筆談| 良好的溝通,有4個關鍵要素 |桂池專欄
    溝通專家們認為有4個關鍵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1. 觀察區分事實和評判,是有效溝通的起點良好的溝通始於觀察。觀察只需關注事實。很多糟糕的溝通,是因為還沒理清事實就開始下結論、發表意見。舉兩個例子:孩子摔倒了。家長:怎麼這麼不小心?
  • 溝通「四要素」,幫你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
    可事實上,任何讓你感覺不舒服的語言都是&34;二、 非暴力溝通的好處《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三、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1、 要區分觀察和評論非暴力溝通不強調我們要完全保持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
  • 做談話溝通高手,維繫情感關係,看這本書就夠了
    一、非暴力溝通作用非暴力溝通的應用對我們生活有著極大的意義,它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林林總總心存愛意,有助於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及工作談判等。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三、傾聽在傾聽中,我們要注意體會他人感受和需要,並通過表達感受和需要給予他人以反饋。良好的傾聽能夠預防潛在暴力、讓談話變得生動有趣,還能起到體會他人的作用。
  •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用愛與他人建立連接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豆瓣評分8.4分,它教會我們怎樣在生活中使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人進行交流。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既表達自己,又關心他人。學習非暴力溝通,並且把它運用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你會驚訝於它神奇的力量。非暴力溝通由四個要素組成,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一.觀察觀察就是學會不帶評論地表達某些內容。
  • 非暴力溝通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讓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一)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也許是無意中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的確是這些語言與動作引發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通過這章我意識到溝通方式需要「愛的語言」,即非暴力溝通,這也是所謂如何學會說話?說的話能否取悅他人取悅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會說話的人往往情商也很高。
  • 白可老師:處理人際關係比做數學題還難?教你改善人際關係的秘訣
    但是,嚴格來講,可以認為人際關係是通過個人交流建立的關係,而人際關係則稍寬一些,這意味著它們是一個團體或組織內的關係。當我們使用兩個詞時,通常會想出否定詞,例如「我們厭倦了人際關係」和「強調人際關係」。我要在這裡注意的是,疲勞,壓力和虛弱是「針對某個特定的人」還是「整個環境,例如一個團體或組織?」
  • 別怪ta不懂你,你也不懂《非暴力溝通》的表達你自己
    今天良藥君想跟大家聊一聊《非暴力溝通》,我運用這本書裡提到的一些方法,改善了我和父母以及另一半的關係,雖然並不能像作者那樣熟練使用核心4要素全書的乾貨很多,今天良藥君先簡單歸納了一下全書最核心的4要素:
  • 《共情式溝通》打破溝通障礙,用共情改善人際關係,擁抱幸福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古宮昇寫的一本人際溝通交流的書,致力於構建幸福快樂的人生。古宮昇是著名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為日美兩國5000多人提供了心理諮詢,改善人際關係,增加生活幸福感。① 溫柔待己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最不可以被辜負的人
  • 運用四類心理學知識促進你的人際關係!(建議收藏)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將會學會:人際關係類型、人際關係理論有哪些、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如何改善人際關係。首先,小編先給大家推薦幾本關於人際關係的書目:教材《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第五版》阿倫森、《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本土化研究》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楊國樞等(涉及到人際關係測量)關係是我們人生經驗一個核心部分,也是基礎。
  • 溝通太難了!淺析《正向溝通-非暴力人際溝通技巧》之WAC溝通模型
    美國傑出的人際溝通導師芭芭拉·派崔特的《正向溝通-非暴力人際溝通技巧》這本書提供了正向溝通的方法,如何有禮、有力、有節的進行溝通,如何運用正向溝通技巧改善人際關係,提升自尊和愉悅感,如何處理和應對棘手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逃避。今天介紹的是書中WAC溝通模型。W=「什麼」,真正困擾你的是什麼?
  • 非暴力溝通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讓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二)
    其實不然,非暴力溝通中第二要素提醒人們,區分感受與自我評價,在工作與生活中在溝通模式適當有效運用示弱對工作中的解決問題、同事的友誼和促進家庭關係上會產生積極影響,在《奇葩說》中,被稱為「辯論之神」的黃執中曾說: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 彈鋼琴指法運用三大要素,如果不注意,你可能白學鋼琴了!
    在正常的情況下,你按照標記的指法彈奏會比較「順」 。但是呢又不能說這是唯一指法,比如鋼琴大師去彈小星星,什麼指法都可以的,哪個手指去彈都能給人帶來一樣的視覺聽覺盛宴。所以這裡大家就明白了,鋼琴譜上面的指法真的不是唯一的,也許還有其他的指法也是適合的,只是需要等你的開發了。還有,每首曲子不一樣,有的專業的古典練習曲確實要按照一些固定的指法,那樣彈起來可以把強指弱指結合曲子的強弱安排的非常對應。
  • 人際關係好的人都有哪些溝通好方法?盧森堡博士告訴你答案
    其實我們離暴力很近,甚至可以說近在咫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還有一個詞叫「語言暴力」。如果我們有留意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與別人說話的方式,用心去感受,我們會發現有些脫口而出的話真的很傷人。比如:當朋友對我們所做的事說出她(他)的看法時,我們脫口而出的:「關你什麼事!」這對朋友就造成了傷害。那我們該如何去改善這樣的說話方式呢?
  • 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
    本文將會圍繞這本書而探討:(1) 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 (2) 如何去傾聽一個人? (3) 如何表達憤怒?(4) 如何讓讚美變得恰如其分?非暴力溝通第一要素非暴力溝通四要素中第一大要素「事實」,是有效溝通的前提與基石。在陳述事實的時候,有必要對「事實」與「觀點」進行區別。「事實」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行為等客觀信息。而「觀點」參雜了個人主觀的好惡。
  • 如何通過「溝通」改善人際關係?樊登解讀《非暴力溝通》
    他說,你生氣,是因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變它使用資源的方式嗎?你注意哦,對方很生氣,這時候他在猜測對方為什麼生氣。很明顯,第一個猜錯了。然後這個底下的人說,天殺的,我當然生氣,你以為我們需要催淚彈,我們需要的是排水管,不是你們的催淚彈,我們需要的是房子,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國家。你發現對方還是很憤怒,對嗎?這種憤怒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難體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