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為了救父親捐出右腎的曹於亞,13年過去了,如今在做什麼?
文/無計聊情感
愛情是一種純度,朋友是一種廣度,親情是一種厚度。
——冰心
2007年的夏天,對許多同齡人來說,是一個愉快、無憂無慮的暑假,而四川省鄰水縣的一位小姑娘卻用她毅然決然的行為感動了所有人。她就是年僅19歲的石永中學學生曹於亞,她為了挽救父親,毅然捐出自己的右腎,用血濃於水的大愛延續了父親的生命,報答了父親對她的恩情。
曹於亞是四川省鄰水縣荊坪鄉的一個小姑娘,父母為了養活一大家子,在她很小的時候便去福建打工了,曹於亞便和16歲的妹妹、12歲的弟弟與外婆生活在一起。父母一年難得回一次家,但每次回家都會給他們帶禮物和新衣服,這就是一家子一年中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光。作為家中老大的曹於亞,在父母外出務工的時候,就承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同時,她的學業也沒落下,在中小學學習的時候,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一家子人的生活雖然有些辛苦,但也是充滿希望,日子一天天過著有盼頭。
但似乎苦難永遠不會缺席。2006年11月的一天,曹於亞正在學校裡認真的學習,突然收到父親曹洲德患上尿毒症的消息,她趕忙去父親住院的重慶西南醫院。她詢問醫生得知,父親已經確診了尿毒症,而且到了晚期,兩個腎都已經壞死,唯一的辦法就是換腎,不然時日無多。
這個壞消息完全打破了本來平淡的生活,高昂的醫療費和不知何時能匹配到的腎源對這個經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曹於亞幫著母親四處奔波為父親籌錢,她們借遍了所有親朋好友,用上所有的苦苦哀求與委曲求全,還賣掉了父母一生的心血——攢了快半輩子的錢修起的新房子,終於籌夠了父親換腎需要的幾十萬元錢手術費,可腎源卻依舊是一座大山阻礙著父親生的希望。
在醫院守床的日子裡,曹於亞滿腦子都是一家子團圓的快樂記憶,慈愛的父親為她們所做的一切,讓她無法接受沒有父親的生活。於是,曹於亞暗暗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捐出自己的腎救治父親!她當即找到主治醫生,可醫生看她十分年幼,一口回絕了她的請求。但曹於亞一直向醫生表示自己已經成年了,她甚至跪在了醫生面前,請求用自己的腎去救父親。在場的醫生都被感動了,應允了她的請求,但曹洲德聽到女兒要捐腎救自己立馬拒絕了,他飽含熱淚,泣不成聲。之後的半個月裡,家裡的親友和醫院的領導都給曹父做思想工作,最終接受了女兒的孝心同意了換腎手術。
2007年1月17日,換腎手術十分成功。但懂事的曹於亞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術後僅20天便瞞著父親離開了醫院。父親出院不久,為了幫助家裡儘早還清債務,母親又去沿海打工了。於是,曹於亞就連高考備戰時,也是帶著父親一起來學校的。學校的老師對她的事跡也十分感動,曹於亞的美術指導老師硬是把自己的宿舍騰出來,讓給他父親住,於是她每天照顧父親的衣食住行,同時還要兼顧學業,十分辛苦。而高考剛剛結束不久,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曹於亞安排好父親的生活後,就到南充市打工賺錢去了。
曹於亞的事跡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為父捐腎的行為也讓網絡上的網民們紛紛稱道。這雖然只是一個女兒單純對父親的愛與孝,卻是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詮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的孝行感天動地。當地政府與社會愛心人士得知了她的情況,紛紛為他們家提供了補助、購買生活用品與補品,並且新修了房屋。曹於亞上大學後,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免除了她的學雜費等費,並且還十分照顧她的生活,讓她在異地卻能感受到家的感覺,社會的關心與好心人的愛護讓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而曹於亞卻謙虛的說:「我僅僅對爸爸盡了一個女兒該盡的孝道,就迎來了那麼多人對我、對我們家人如潮的愛心,我要把社會對我和我們家人的愛變為我更加愛國愛社會的不懈行動。」她的眼裡隱約閃著淚光。
而如今13年過去了,曾經為父捐腎的曹於亞過的怎麼樣了呢?在2010年,曹於亞在學校的表現很優異,被學校保送到了中國青年政治教育專業本科學院,她十分刻苦的學習,最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後,考慮到可以照顧一家子人,她便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成為了一名大學教師。她還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各大新聞媒體都來採訪她,而她依舊如2007年那個暑假一般,十分堅決的說:「父母為子女,天經地義;子女為父母,也是天經地義。我只是盡了一個女兒應盡的本分。」
有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不能。我們不一定做出如曹於亞般轟轟烈烈的壯舉,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用心孝順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