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誓,吃了這頓飯後,會一定遠離張曉玲,至少再也不會和她成為朋友。」
王靜信誓旦旦地在我面前說了這句話。
我不慌不忙地勸導她,不要生氣,話也不要說這麼絕對。
「你是不知道,我今晚這頓飯吃得有多不開心。我覺得從她一開始挑選座位的時候,我就對她失望了。」
能讓王靜用「失望」這個詞的,肯定不是一件小事,我本著一顆八卦的心問她:「所以到底發生什麼大事了,讓你這麼失望。」
「不不不,不是大事,都是小事。吃飯的時候的小事。」
仔細一聽,原來還真是一些小事。
原來今天王靜和另外一個朋友早到,所以她先選擇了靠裡面的座位,那個位置比較好放包包,而且王靜個子比較矮,那個沙發凳比外面的椅子要稍微高一點,於是兩個椅子的位置就留給了後來的張曉玲和另外一個朋友。
但是讓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張曉玲來了第一句話就是,王靜我要坐你那個位置。王靜剛想說這個位置我坐著剛好,張曉玲就使出撒嬌的殺手鐧說:哎呀我不太舒服我就要坐沙發椅子嘛。
無奈王靜又換回了靠走廊的座位,張曉玲坐
進了靠裡面的沙發椅。
坐下後張曉玲嘿嘿一笑說: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坐在裡面嗎?因為坐在裡面只管吃,不用操心。
當時氣氛就有點尷尬,王靜這個時候心裡已經有點膈應了:太自私了。
吃飯的時候,更讓王靜火冒三丈的事情是,因為她坐在走廊的這邊,張曉玲坐在裡面,她們吃的是自助餐,所以不管是拿菜還是拿甜點,張曉玲總是理所當然地指示王靜去拿。
王靜吃飯的時候明顯情緒都低落了起來,根本就不是一個平等的互敬互愛的聚會,被人指使加之覺得張曉玲在對待朋友的層面實在是比較自私,所以王靜整頓飯都沒有吃好。
最後讓王靜心裡那根線徹底崩斷的是,因為張曉玲為了拍照,叫大家幫忙拿了很多甜點和熟食,可是自助餐吃到最後還剩下很多,大家都吃不下了,店裡又明確規定不能浪費超過250g。
張曉玲眼睛一轉,就連忙:「哎呀,大家都吃好喝好,難得聚會一次,又是自助餐,我們就不要浪費了啦。」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從始至終從她開始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手就沒有停下來——挨著給在座的每個人夾菜。也就是說那些吃不完的菜,被她順其自然地分配到了大家的碗裡,而她沒有。
王靜徹底不幹了,大家都吃不下了,因為你拿太多,剩下的憑什麼要我們幾個來分擔。
張曉玲的說辭很簡單:「我吃太多了胃不舒服。」
聽到這裡大家都肯定氣炸了吧,說實話我也是,換成是我和她在一起的話,我估計我就開始罵了。
在飯桌上永遠只講究自己的感受的人,真的不能相處,都說吃飯看品性,是真的通過一次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好多端倪。
在生活中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有的人吃飯的時候速度很快,根本不管不顧和他坐在一桌的人吃得慢,所以總是在飯桌上出現一個人等另一個人,或者是另一個本來吃飯就很慢的人卻在加速吃飯的尷尬局面,還有像張曉玲這樣的人也很多,選擇只對自己有利的位置,既可以避免跑腿,又可以理直氣壯指使別人。這樣的朋友在生活中還是不打交道為好,不然一頓飯都不能好好吃,全程陷入一種:我怎麼交了這樣自私的朋友這樣的不斷自我否定和反省中。
通過吃飯一件小事可以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交,大家也擦亮雙眼,認真分辨這個飯桌上的妖魔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