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晴(自由書寫)
說起知己,想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說起知己,想起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說起知己,想起「士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知己堪比生命之珍貴。
《論語·學而第一》:「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亦是知己相會吧。
知己,我認為是互相懂得,彼此可以不相識,不對面,即使隔著千山萬水,即使隔著時代變遷,在某個時空交匯之處,依然能心靈相通神魂相交,如此相知,喜悅不已。這便是知己。
於是,神話傳說、文學作品中人神相會,人鬼相愛,鬼神相戀就都不足為奇了吧。
人生得一知己難矣。
苦苦尋覓,一生不見得有緣有分。
然而,知己依然是每個人心底的渴望。
人生來需要同伴需要群體,至死如此。
無人能孤立而生。無論是尋求人生伴侶,亦或是結交朋友,亦或是生養後代,追根究底,我們想通過這些生命閱歷和人生過程尋找那個知己——一個真正懂得自己的人。這個真的不易。
或許,這個知己在刻意經營裡是難找尋的。但是若無此心意,亦會錯過吧。
在我看來,知己未必是一個具象的有名有姓的人。
知己或許就是那一朵花,你的目光正好見證了它華麗綻放的瞬間,那眼前一亮之剎那,人花奇緣,你便懂了花的言語,這花自然亦成你的知己。
知己或許就是那一個字,你的唇齒正好讀出了它蘊含凝聚的光華,那語音迸出的剎那,人字相知,你便懂得了字的含義,這字自然就成了你的知己。
同樣,知己或許是路邊一棵樹,當你擁抱那表皮粗糙的樹幹,實則感受它的溫良慈愛之時,心神便相通了。
知己,或許是天空一朵雲,當你抬頭凝望它的輕盈變幻,露出欣喜追隨的神情之時,那雲與你便是知己了。
知己,或許是一片葉一句詩一本書,知己或許是一杯茶一瓶酒一粒果。
當你全然地享受並感知到它的滋味時,它也滿足你不知覺的期待,甚至給你驚喜,此乃便是知己。
知己,於我可遇不可求。
知己,於我隨時隨地有。
知己,於我相知相憐兮。
知己,於我自來自去矣。
知己,於我,是那心念之起落。
知己,即是「知道自己」。你的喜好,你的品位,你的認知,你的心思,你的語音,你的表情,你的手勢,甚至起心動念,即使不言語,他亦能全懂。
知己之間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交多一點。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樂不言而喻。如此便是自知的知己。
人若能遇見懂得自己的另一個,甭管他是什麼,自是受寵若驚,喜不自勝。
人若能遇見懂得自己的同類,那自然更是喜樂之極,加倍珍惜是一定的。
知己之間惺惺相惜相互欣賞。
可是遇見了便想親近,但若過度,便看不全看不清彼此,又會失去那遙相敬慕賞悅的意味。
故知己若要長久,這個適度的相處關係要把握好,稍不留意就會失去知己。
所以,是知己,自然是。
來了,去了,不戀不迎,不苛求,不逢迎,隨心自在。
如此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