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八月中旬,一個玩了十幾年的兄弟找我借錢,因為疫情期間公司沒有開業,把之前的儲蓄存款都用完了,這段時間運轉才逐漸恢復正常。
這個月資金出現了困難,貨款還沒有收到,都快沒錢吃飯了,不好意思找父母,怕他們擔心,找我借5000元周轉一下到月底。
我二話不說把錢借給了他,朋友承諾九月中旬前一定還我。
上周末他把錢還給了我,還請我吃了個飯,吃飯過程中跟我聊了很久,他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和朋友借錢。
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
我覺得開口借錢,對於成年人來說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情。若不是真的有困難,誰又會央求親朋好友支援一下自己。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利用親朋好友的同情心,慢慢衍生出一類人,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欠錢的都是大爺。
我也碰到過這樣的朋友,當時剛剛參加工作不久,有個朋友給我打電話,簡單寒暄幾句後,跟我說自己要出差一趟,身上的錢不夠,給他轉500塊錢。
我自認為和他的關係還行,雖然沒有到同甘共苦的級別,也好歹認識五六年了,我就給他轉過去了,不過,他也沒說什麼時候還給我。
過了幾個月,他依舊沒有動靜,我打電話給他,他總說發了工資再還。
最後我從其他朋友那裡得知,他是因為一直沒找到工作,準備去外地打工,身上的錢不夠,看我在銀行上班,肯定收入不錯,就找我借。
借之前他就打算,混得好就還了,混不好也就不打算還了,幾百塊錢對於我也沒什麼影響。
這種借錢,就是一次性的了,一方面我也不可能借太多錢給不是特別熟悉的人;另一方面我也用幾百塊錢認清了一個朋友。
我始終覺得,因為借錢破裂的感情都是「塑料兄弟情」。
我不喜歡和朋友們借錢,尤其是自己認為非常要好的朋友。一方面我怕朋友們拒絕借錢給我,我會很尷尬;另一方面怕以後朋友找我借錢,我借不出來他會尷尬。所以我一直都會給自己多留一些「備用金」。
我兄弟說,我是他找的第三個借錢的朋友。
他借錢的第一個朋友,是他覺得關係最好的兄弟,但他朋友說需要請示一下老婆,自己沒有那麼多零花錢,潛臺詞就是沒有錢,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他借錢的第二個朋友,是他覺得上學期間關係最好的同學,但他同學說自己最近股市裡被套牢了,暫時沒有活期存款,自己還等著工資生活。
第三個找到了我,本來想著萬一還是被拒絕了就去找父母,還好我幫他解決了問題。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誰都有困難的時候。如果不是借錢給朋友吃喝玩樂,我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妥,也樂於伸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援手。
但是朋友的遭遇也讓我陷入沉思,如果未來我也需要別人的幫助,除了父母,誰會幫我。畢竟,幫你是情分,不幫也是本分。
談到錢,其實每個人都很現實,也都很骨感。不幫也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但在這之前,借錢的一方還是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這兩點:
真是朋友的話,沒有什麼事情是解釋不清的,友誼的小船也不會說翻就翻。大家都袒露心扉的溝通,也一定能相互理解。
我覺得作為一個成年人,最好還是不要讓自己陷入困境,這是一個人不夠成熟的標誌。友誼的世界裡,最好還是不要涉及到金錢問題。
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做好資金的規劃,每個月留存一部分工資,可以用來理財錢生錢,也可以用來以備不時之需。
有投資經驗的朋友可以做點基金定投,擔憂風險的朋友可以直接存定期,多開源節流,才能在今後的生活中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好啦,關於借錢的話題就聊到這裡,感謝您的關注,相信也有很多朋友會和我產生共鳴,期待你們的留言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