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父母心之所以可憐,是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卻不能理解父母的愛,甚至誤會父母。一直要等過了很久之後,我們才會幡然醒悟,明白父母為我們付出了一生。
因為年少,沒有經歷世事雕琢,不知道人生的種種滋味,所以總是沒辦法理解父母的疼愛和保護。後來長大成人,經歷了一些酸甜苦辣,才後知後覺的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才想起來回報父母,關心父母。
關心父母時,我們的表達方式常常是簡單而粗暴的,比如直接給父母一些錢,或者給父母買些吃食,再或者給父母買些喜歡的衣物。這些關心父母的方式,真的是父母心裡最想要的嗎?
其實,父母心中最想要的,不是兒女給他們多少錢,也不是兒女給他們買多昂貴的禮物,而是兒女能用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不孤單,沒憂慮。
「傾聽」,就是傾下身,用心聽。這是一直以來我對「傾聽」這個詞的理解。傾聽說的不僅僅是聽的動作,更強調的是聽的態度。傾聽時,需要我們保持謙虛、認真、用心的良好態度。
我們作為兒女的,在面對父母時就應該如此,不僅要傾聽父母的心聲,更要用耐心、認真、用心的態度傾聽父母的心聲。我們只有用心聽了,聽清楚聽明白了,才能做到真正的關心父母,向成為一名合格的子女的目標不斷前進。
我們對父母最好的關心,是學會傾聽父母的心聲,明白父母的所思所想,然後針對父母的具體想法,給父母想要的關心。
對於善於表達,喜歡交流的父母,我們可以多多陪他們說話聊天,從他們的話語中來了解他們心裡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然後完成他們的心願,讓他們快快樂樂地生活。
當然,在傾聽父母的心聲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小困難,因為有些父母習慣了沉默,不是善於用語言來表達自我的人。
由於生理或心理性格等多方面的影響,有些父母不善言談,不愛與人交流,常常保持沉默,將所有想法都壓在心裡,即便是最親密的家人,都難以走進他們的心裡,子女們也無法了解他們的所知所想、所欲所求,要想他們敞開心扉,讓子女傾聽他們的心聲更是不可能的事。
這時候,作為子女的我們,就要從父母的行為舉止中了解父母,用心、認真、耐心地傾聽這類不善於用語言表達的父母的心聲。
對於這類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我的父母,我們可以接近他們、觀察他們,從他們行為舉止的細微之處來傾聽他們的心聲。
這種細微之處,可以是父母看似不經意的眼神,比如父母聽你討論某個東西或者某件事時,雖然沒有言語,但是抬起了一直下垂著的眼皮,或者眼神突然亮了起來。
這種細微之處,也可以是看似無意的動作,比如父母在飯桌上總是吃某一道菜,或者在你討論某些話題時直接站起來離開。
只要我們真的用心、認真、耐心地傾聽父母的心聲,即使父母保持沉默,我們也可以從他們看似不經意的眼神和動作中,了解到他們內心的真實需求,做到真正關心父母。
長大後的我們,經過歲月的洗禮與世事的雕刻,往往變得精細而自我,覺得自己特別厲害,很了不起,也覺得父母老了,他們的所作所為與這個世界脫節了,所以常常會以自己的想法幫父母做決定,規劃父母的未來。
我們自以為是的認為這是為父母好,其實父母一點都不喜歡。就像小時候父母用他們認為好的方式來愛我們一樣,那時候我們也不喜歡,還總是抱怨父母不懂我們。這就像是一個輪迴。
一直自稱跟隨時代步伐的我們,要想比父母做得更好,就必須摒棄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關心父母這種做法。我們要想做到真正的關心愛護父母,就要利用一切方法認真傾聽父母的心聲,了解父母的想法,用父母喜歡的方式關心父母。
認真傾聽吧,聽清楚父母內心的真實需求。
傾聽,可以使我們知道父母需要陪伴的心聲。父母為孩子付出的天性,總是讓父母隱藏起心中想要子女陪伴的渴望,習慣對子女說自己很好,讓子女專心工作和生活。如果我們認真、用心傾聽父母的心聲,一定會發現,父母這樣隱忍的愛的背後,是滿滿的孤單和寂寞,他們渴望我們陪伴左右,一起吃飯嘮家常,聽他們講講那些過去的關於人生的故事。
傾聽,可以使我們了解父母需要尊重的心聲。我們跟隨時代潮流,自稱時代新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總是看不起父母的愛好,嘲笑父母的審美,反駁父母對某件事的看法,讓父母一次次的情緒低落。如果我們仔細傾聽父母的心聲,一定會發現,我們每一次的嘲笑和反駁都讓父母傷透了心,父母需要我們的尊重,尊重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算我們做不到跟父母的愛好和觀點相同,但至少不要嘲笑和反駁他們。
唯有傾聽,我們才能在與父母的一次次接觸中,明白父母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唯有傾聽,我們才能在了解父母的心聲之後,學會真正的關心父母,學會用父母喜歡的方式愛護父母。
用心傾聽,傾聽父母的心聲,這是兒女對父母最好的關心。
我是作者青梔,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您看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