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溫州大學 汪江柯
南非總統曼德拉在他的自傳中寫到,羅本島監獄那段黑暗歲月讓他備受折磨,曾一度不知該如何前行。聖雄甘地初赴英國求學的時候曾產生過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西方文明的腳下。孔夫子也曾發出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嘆息,我舉這些例子只想告訴大家,偉人,甚至是聖人,他們也曾如我們一般也有過彷徨與絕望,也曾迷茫過而失去前進的方向。
這種迷茫是身處逆境不知如何克服,是理想終難實現不知是否該堅持,是世事艱難不知如何自處,是不知我們的人生究竟該如何度過,對於這種迷茫,自古至今人人皆有,上至聖人,下至農婦,感觸相同。
世上沒有生而為聖的人,也沒有生而便偉大的人。然而那些最終偉大的,那些最終被尊為聖人的人。他們與我們這些普通人區別在哪裡,是什麼讓他們最終名列青史,萬古流傳。那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支撐他們的力量,一種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幫助他們獲得勝利的力量,一種使人高貴與偉大的力量,那便是信仰的力量。
這種信仰,不是讓人喪失理智的傳統意義上的宗教信仰,這是一種象徵著人類的堅持與理想的信仰,象徵著人類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信仰,代表著人類不斷的探索與追求的信仰。
因為只有這種信仰才能推動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停的進步。也正是因為這份信仰,曼德拉才能在27年的監獄生涯生繼續前行,甘地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革命思想,孔子才能發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警示名言。
翻開歷史的篇卷,我們能發現這樣一組發人深思的對比: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孫中山當時向那批年輕的革命者們號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的心理。那時的他們還存著富國強兵的革命信仰。
然而僅僅十幾年過去,當國民黨要員們一個個坐上高位,一個個被物質欲望所侵蝕,當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反觀共產黨領導下的邊區政府,「縣長概是民選,官吏如貪汙五十元者革職,五百元者槍斃,」正是因為堅定信仰武裝起來的革命隊伍,所以才能在極其殘酷的條件下,贏得了千千萬萬普通民眾捨生忘死的緊密追隨,最終實現這個國家的獨立於富強,最終讓中華民族再次為世界所矚目。
這便是信仰的力量,無數共產主義的革命先賢們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信仰。小到個人,信仰可以使我們可以戰勝危險,克服困難,幫助我們找到理想,並為之不懈奮鬥。大到民族與國家,信仰可以使我們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歷史證明,一個國家和民族,貧弱落後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虛。失去了理想信仰。
毋庸諱言,在今天,利益至上成為一些人的生存哲學,物質欲望正在侵蝕著信仰的根基。我們有太多的人正在失去了自己的理想與信仰。我們失去了在困難面前永不放棄的決心,失去了在危險面前永不屈服的勇氣,更失去了抵抗外界誘惑的堅持。
上蒼賦予我們的脆弱的自然生命,然而信仰將我們的生命塑造並升華成了具有高貴品格和堅強意志的精神生命。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幟,是一座抵禦誘惑的精神堡壘,更是一種護佑我們到達彼岸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