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踏入社會工作以後,最懷念的都是上學時的那些美好回憶。漸漸地,組織同學聚會,成了一個熱門的活動,本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可是很多人,去參加了一次,就再也不願意參加了。
其實不喜歡參加同學聚會,不願意聯絡同學的,跟個人心態、性格和處世態度有關係。主要有4類人4種心態,說得真準,一起來跟小編了解下吧!
1、增進不了感情,沒必要聚會
哪怕是一場正常的同學聚餐,你也會發現,不知道聊什麼,過了這多年,大家各自不同的經歷和發展,文化程度不同,生活層次不同,價值觀不同,很多東西都難以聊到一起,玩遊戲也顯得很尷尬。
幾年一次的同學聚會,也很難再增進同學情誼,要想藉此攀上關係更無可能,聚會散後大家回到各自的生活,沒人會真當一回事。所以同學聚會真沒必要參加,體驗過一次後,你就會幻想破滅,不想再參加第二次。
2、不想被人利用
一般來說,混得好的同學都很願意參加聚會,可以讓大家都知道自己衣錦還鄉,虛榮心得到滿足。不過,也有少部分的混得好的同學也不敢來參加聚會。
這類人一般在企業職位比較高,掌握著豐富的人脈資源,每天都有人求他辦事。如果來參加同學聚會,難免會有同學來求助。拒絕別人會顯得傲慢,不拒絕又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那麼只好推說自己忙,儘量不過來參加聚會。
3、不想見到某個人
既然是同學聚會,就不可能只邀請一個人,誰也不會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會過來,來的人裡究竟有沒有你的前任。與其在同學會上,大家尷尬的見面,觸景生情想起那些傷感的回憶。還不如彼此都不要見面。
因為這個原因,許多同學聚會都會少掉好多人,昔日的情侶都不願意再參加,還有那些關係緊張的同學也是這樣。
4、討厭同學聚會那種「作秀炫富、嫌貧愛富」氛圍
喜歡組織同學聚會的,既有一部分是老班長、熱心人,還有一部分是那些混得好、吃得開的同學,尤其是那種學校不如意、職場很得意的同學。
那些混得好的同學,互相加強資源交換,那些混得差的同學,自然就受到冷落。生活壓力大,誰有那麼多閒情逸緻,暢談純粹友情,沒空享受「很奢侈」的友情。
不參加同學聚會,不是對過往友情的全盤抹殺,而是為了更好地保存那段美好。真正的同學情誼,不在於飯桌上喝下的一杯杯酒,而在於曾經那份真正純粹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