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正面臨這樣的困境:
不知何時,職業倦怠已悄然而至;
花了許多時間,試圖突破事業瓶頸,卻一直未見成效;
夜深人靜時,總有莫名的焦慮恐慌浮上心頭,不知生命該走向何處;
家庭或是平淡如水或是一地雞毛,本該是心靈的港灣卻並不溫馨;
……
人生的路,是否看起來越走越窄?
如何突圍,讓人生路越走越寬廣?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走近三位主人公,聽聽他們的故事。
博士畢業的張靜,從小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張靜擅長學習和應對考試,考試能力強到什麼程度呢?一次參加職業資格證考試,雖不擅長,但只用兩天時間複習,她就順利考過。
憑藉「強大」的考試能力,張靜一路過關斬將,讀到博士,各種證書傍身。但在他人的交口稱讚中,只有張靜自己知道:自己內心並不自信。回顧過往,她甚至一直非常迷茫:過往寒窗數十載,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在努力?
多年來,看似一直不停在往上走,實際上卻沒有理想,始終在原地打轉。甚至,所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得到父母和別人的表揚。
「我覺得什麼都可以,沒有特別想要的,都行。可一旦不如意,讓我覺得不舒服,我就會逃避。」
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不滿意,她就選擇去考研;研究生畢業,工作不舒服,她就又回去考博。
認真審視過往人生,張靜才認識到,這樣一份貪舒服的「庸人之心」,就是一直障礙自己進一步提升的天花板。
看到問題的張靜,如今又有著怎樣的蛻變?
你的成長是否遇到瓶頸?障礙你成長的天花板又是什麼?
胡愛民是廣東一家裝修公司分公司負責人,創業至今已有十幾年。
業績每年遞增,但卻越做越艱辛、越痛苦。自己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甚至嚴重影響到工作。
憑著要強、不服輸的勁,胡愛民一直苦苦撐著,但員工生活在這種高壓下,工作得並不開心。日常高管會成了問責大會,氣氛總是那麼凝重,經常是不歡而散。
回到家庭,面對的也是「一地雞毛」——四十多年,胡愛民都不願對著父親喊一聲「爸」。因為孩子學習問題,夫妻倆經常互相抱怨。
……
問題紛至沓來,解不開也掙不脫,讓人焦頭爛額。
一直在尋求突圍,卻一直找不到出路。就像被困在十字路口,胡愛民只能是充滿焦慮地徘徊觀望。
高峰期擁堵的城市馬路,你爭我搶,超車插道,鳴笛不斷,滿是矛盾衝突。此時,倘若能建起一座立交橋,就能超越底層擁堵,東南西北,暢通無阻。在三維高度,看似棘手的平面問題瞬間迎刃而解。
而今,藉助立交橋式思維,原先困擾胡愛民的「紅綠燈」問題,已經不再是困擾。
你是否正處在某個人生或事業的岔路口?是否也考慮搭建這樣一座「立交橋」?
孫亞新是當地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年輕有為、小有成就的她,心中卻始終住著一個小女孩。那個小女孩,一直沒有長大。
「小時候,父母總是很忙。多年來,我一直體會不到他們的愛。父親從不誇我,只會要求我。我感覺不到他們的愛,充斥我內心的是抗拒和埋怨。」
生活中,遇到事情孫亞新就容易著急上火,看不上別人做的事,什麼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這讓她身心疲憊。
然而,走進中華文化殿堂,再次審視過往,孫亞新發現了自己未曾發現的真相:
「我的父母其實都是很優秀的。父親當過兵,所以做事風格比較嚴厲,要求我們做事先做人。母親18歲入黨,後來又一直在村裡擔任村幹部,至今已經為鄉親們服務了50年。母親有一份包容的大愛,全村人無不說她好。」
其實,父母一直很好。只是,當自己的心被不明與貪慾緊緊捆縛時,根本無法看清事實真相。而今,當自己的心發生改變,原先困擾她的黑暗中的問題都隨之消失。
如今的孫亞新感慨,其實本可不必在低處煩惱痛苦,本可與父母在高處相見。過去這麼多年,真是委屈了自己,也冤枉了父母。
建設自己心靈品質,便可消除掉低層面的問題,與他人在高處相見,見證高處的風景。
你願與誰,在高處相見?
今晚19:00,除以上三位主人公,四合院方子老師將攜眾多嘉賓與兩組觀察團,共同探討:
你的「天花板」是什麼?
如何從「紅綠燈」到「立交橋」?
如何在高處相見?
人生道路如何越走越寬廣?
適逢周六家庭日直播開通一周年,更多驚喜將為大家帶來,期待你的加入!今晚19:00,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