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婚禮禮服的變遷,是新與舊的碰撞,是時尚與傳統的對話

2021-01-12 逆風解語

民國是一個璀璨的時代,新舊思想的碰撞,時尚與傳統在這裡交織,「西風東漸」改變了固有的東西,在破與立之中,生活習慣與方式也正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

社會的變革就像微風吹皺了一池春水,在人們的生活裡蕩起了一圈圈的漣漪。文化、思想、服飾、妝容,甚至是傳統的婚禮,都接受著一場文明的洗禮。

民國的婚禮也正在中西合璧的趨勢下,變得更加開明,婚禮的服裝也從傳統的鳳冠霞帔,演變成旗袍、婚紗等融合了近代時尚元素的服裝。

一、清末民初的婚服

清代的婚禮服裝大體還是延續了明朝的舊制,基本還是鳳冠霞帔的模式,但是也有了一些不同的地方,就是融合了滿族的一些習俗。

在清末民初之時,女子出嫁的重要頭飾,還是鳳冠,當然這個鳳冠不是指的皇后專有標誌,這個是新娘所佩戴的,彰顯身份的婚禮必備品。鳳冠通體都是耀眼的紅色,這也象徵了婚禮的吉祥。

鳳冠的上半部分綴以紅花、流蘇、珠串等,顯得富麗堂皇,人生的大事,一般的家庭都不會忽略這個大問題,在鳳冠的打造上,也會花很多心思,他們會請專門的匠人去製作打理。

鳳冠之上會團簇很多紅色絨花,周圍點飾小珍珠,只有絨花中間會出現大粒的珍珠,這也是鳳冠的點睛之筆,珍珠的大小也是身份的象徵,鳳冠除了鳳凰為主要裝飾外,還有蝴蝶、花朵等等細小的裝飾。

清代婚服

有了鳳冠,雲肩也是不能少的,雲肩這種飾品出現得比較早,在隋朝就開始有了它的蹤跡,漢代時開始被人們所接受,到宋朝時,雲肩已經被普羅大眾所接納,「飛入尋常百姓家。」明清時,雲肩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上至宮廷貴婦,下至平民女子,都把雲肩當做一件裝飾品。

十字交叉形狀是雲肩的基礎款式,普遍流行,四合四如意雲頭的形制是雲肩的標配,喻義為四平安穩,祥和如意,這是一種美好願望與服飾的契合。當然服飾也不會全是千篇一律的樣子,在十字交叉為主流款式下,形制也有所變化,審美的不同與發展,使雲肩又有了一字形、放射形兩類,這是根據人的審美喜好來定製的。

在婚禮這種人生大事上,雲肩的款式更加雍容,採用了大雲肩擔當婚禮大事,大雲肩的對角線長度達到了2.5米,工藝精湛,有著古典文化的獨特優雅,雲肩的款式,正好與中國古代的文化相契合,「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喻義,使得雲肩的款式更加符合傳統意義的審美。

清末的傳統婚禮服裝還是遵循了傳統的服飾審美,女性多以寬袍大袖,下著馬面裙為主,而男性的婚服還是以長袍馬褂,頭戴禮帽為主。

雲肩

到了清朝後期,接近末世之時,婚禮服裝就開始從繁複的工藝裡解脫出來,由於人民生活的動蕩不安,婚禮的服飾也開始有了很多的變化,女性的婚服從寬袍大袖逐漸發展成為窄袖,當然也有少數富貴人家,還是保留著寬袍大袖的傳統禮制。

當清代開始慢慢走向衰亡之時,「西風東漸」的思潮開始漸漸的產生,留洋派也從西方國家學習到很多新的事物,在他們決定變革之時,開始從行為、服飾、思想等等做為切口,與傳統的文化,產生了碰撞的火花。

二、婚禮旗袍閃亮登場

在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下,女性的服裝往往並不能展示她的曲線以及柔美。

直到1926年,第一批改良旗袍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人們驚奇的發現,女性穿上這樣的服裝,其柔美的特性被展示得淋漓盡致,於是一大批思想進步的女性,紛紛穿上經過改良的旗袍走上街頭,成為一道時代的亮麗風景。

隨後改良旗袍也成為了婚禮的一個「常客」,特別是像上海這樣的時尚之都,女性對於摩登裝扮的敏感嗅覺,使得旗袍成為了一種慣常的裝束,民間的婚禮也漸漸的接受以旗袍為禮服。但是這僅僅是局限於城市的接受,對於廣大的農村來說,改良旗袍並沒有普及下去,一是因為確實不適合勞動生產,二是接受度也遠遠沒有達到全方面覆蓋。

直到1927年,一場「文明婚禮」炸開了傳統的堅冰,宋美齡將新式文明婚禮作為範例召告天下,婚紗與新式禮服開始有了雛形。

1929年南京政府頒布《服制條例》,此時,旗袍登上了歷史舞臺,此條制讓女性禮服的清單裡多了旗袍這種款式,打破了清代以來,女性禮服上衣下裙的單一模式,讓旗袍在禮服中大放異彩,旗袍也正式成為女性的「國服」。

民國「文明婚禮」的倡議,使旗袍走進了禮服的殿堂,作為新思想、新文明的產物,它承擔著更重要的意義,是一場女性的自我覺醒,更是新思想的深遠影響。而男性在「文明婚禮」的影響下,禮服的選擇上,也有了更加自由的選擇,他們可以穿上長袍,也可以穿上西裝。

當然這是一場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互相的碰撞中,總會產生一些錯亂,比如胡適與江冬秀的婚禮,就足見當時婚禮在新舊之間的搖擺,新郎胡適身穿西裝,外套禮服,新娘江冬秀穿黑色綢緞衣服,先由賓客致辭,後由新郎致答謝詞,屋裡懸掛著賀聯,縈繞著留聲機播放的音樂。

這一場新舊婚禮的上演,也讓大家管中窺豹,雖然旗袍已經做為了「國服」,但是在城鄉差異性與接受性來說,並沒有普及到廣大的農村。

不論是新式婚禮制度,還是禮服的改變,上海、廣州、武漢等等通商城市,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成為改革的先驅者,而邊遠山區或者農村還是堅守著傳統的婚姻禮制,寬袍大袖的婚禮服裝依然存在。旗袍這種新興產物不可能被接受,一是不利於生產生活,二是旗袍的高開叉,是不會被傳統思想所接納的。

當然,時代在不斷進步,旗袍終究還是在婚禮中大放異彩,在時代的影像裡留下它的灼灼其華。

三、西式婚紗禮服耀眼生輝

1927年的12月1日,宋美齡女士的大婚現場,就是民國婚紗的開端。

宋美齡女士穿著聖潔的婚紗,手捧康乃馨,笑靨如花,蔣先生穿黑色燕尾服,內著白色襯衫,條紋西褲,銀色領帶。這場豪華的婚禮,把人們從搖曳不定的新舊碰撞裡解脫出來,完美的詮釋了新式婚禮的禮服版本。

從服飾、款式、顏色上都打破了原有的紅色為天下的局面,聖潔的白色從此登上了婚禮的大雅之堂,從排斥到融合,婚紗成為了接受西方文化的標誌之一。

民國婚紗老照片

1935年的2月7日,一場空前絕後的集體婚禮,在上海緊鑼密鼓的籌劃著,上海市社會局在各大公報發表了倡議書,「簡單、經濟、莊嚴」的文明婚禮被提上日程。

同年的4月3日,上海社會局出面舉辦了集體婚禮,當時有60對新人報名參加,最後確定下來57對參加這次集體婚禮。下午第一屆新生活集體婚禮隆重開幕,這次婚禮可以說是異常熱鬧,為了維持現場,出動了大批警察維護秩序。

這次集體婚禮的服裝是統一配置,全都是亞美織綢廠為這次婚禮特別製作的,新娘統一的長裙曳地,頭戴聖潔的婚紗,胸前是參加活動的章證以及扎花,手捧鮮花,個個笑容燦爛,而新郎則是統一的藍袍黑馬褂。

整個婚禮莊嚴、簡單,自上海開啟了集體婚禮的先河後,各地也開始紛紛效仿,婚紗也成為新式婚禮的首選禮服。

《申報》也曾登載過新人穿著白色婚紗舉行婚禮的新聞,新娘依然是一襲白色婚紗,而新郎還是長袍馬褂,這種新舊交替的碰撞,是時代的過渡,是文明的變遷,也是傳統與時尚的兼容並包,在長袍馬褂與白色婚紗的奇妙組合中,一場文明的對話,開啟了傳遞與接受的新局面。

文明婚禮,不但使得婚禮形式更加浪漫,也更加西式化,婚紗的款式也多種多樣,有長袖、短袖、無袖等款式,婚紗可以長至腳踝,也可以結合旗袍與婚紗的款式,形成一種新的樣式,新娘的白手套也可以量身定做,根據衣袖長度搭配出不同的長短。而男士的禮服多半是黑色燕尾服,一股濃濃的紳士風度,穿越空間,撲面而來。

但是從中國的傳統觀念來看,婚紗的白色是登不得婚禮的大堂的,白色只在喪事中出現,如果出現在婚禮現場,就是一種對婚禮的蔑視,或者是挑戰了傳統思維。

雖然接受了婚紗的樣式,但是顏色上,又讓人難以完全融合,《禮記》記載:「素服以送終也」。就是說,白色是出現在喪事裡的,民間的傳統習俗是強大的,如果身穿白衣舉行婚禮,會被認為是不吉祥的,這種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習俗想改變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很多地方,人們還是不會接受以純白的婚紗作為禮服,只有特別新潮的人士,才會穿上婚紗完成人生大事。

在民國時,上海、廣東、武漢等等地方由於通商口岸的方便,也更加容易吸收到西方的先進思潮,男人或者女人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甚至有很多「留洋」人士,他們都是接受新思想的革新派,所以婚紗,西裝在他們眼裡就是婚禮的標配,這些人接受起來更加的容易。

而內陸以及鄉鎮地區婚禮的服裝變化並不太大,甚至很多地方還是清代的傳統,不容易接受白色的婚紗作為婚禮的吉服,在傳統觀念裡,還是認為大紅色是為吉祥,也不能接受婚紗的款式,旗袍的高開叉,這與教育以及地域有很大的關係。

東西方在婚禮顏色的衝突上,有些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楊絳先生在《將飲茶》中就提到過這樣矛盾,「一九三五年夏天我結婚,三姑母來吃喜酒,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賀客詫怪,以為她披麻戴孝來了。我倒認為她不過是一般所謂『怪僻』。」

楊絳先生的三姑母,就是楊蔭榆女士,她受過西方的教育,在當時應該是有這新興思想的新女性,所以她穿著白色衣服,白色皮鞋來參加婚禮,對她自己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妥當,但是在場的賀客卻認為她這樣不合乎規矩。

民國是一個神奇的時代,是新舊思想交替,傳統與時尚相互碰撞的時代,婚紗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在通商繁榮之地,作為了當時開明人士的首選禮服,也為後來的婚禮服裝奠定了基礎,特別是現代社會,全球科技共享,思想共存的時代,婚紗更是在時代舞臺上大放異彩。

四、粉色、黃色旗袍,在歷史舞臺綻放另類光彩

20世紀的30年代,是各種思想大混合的時代,傳統的觀念與西方的開放,形成對峙的陣營,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也還不能完全接受白色做為婚禮的主角,但是時尚又不喜歡豔麗的大紅色,那麼怎麼辦?

於是在這種思想的碰撞下,粉色旗袍應運而生,在30年代的禮服舞臺上綻放著另類光彩,傳統的大紅色已經被認為是守舊的思想,粉色開始坐上了歷史的馬車。

傳統的婚禮中大紅的顏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更是一種對於新人的祝福之色,鮮少有淡雅的顏色出現在婚禮之中,而淡粉色的出現,打破了紅色的豔俗,白色的寡淡,使得新思想與傳統的對話,更加和諧委婉了一些。

粉色旗袍

30年代的很多上色照片,以及月份牌女郎,都分別出現了以粉色為主的顏色,粉色的旗袍也好,婚紗也罷,都把民國的風情給傳遞了歷史,使得如今的人們依然可以看到那一絲浪漫,在歲月裡沉澱。

西式婚禮崇尚白色的聖潔,認為只有白色才能表達愛情的唯一,主張穿著白色的衣裙禮服,而在中國的傳統意識裡,白色是不能登上婚姻的殿堂的,因為白色代表了悲傷與喪葬,認為這是不祥的顏色,甚至在平常的服裝當中,都很少見白色的身影,除非有重孝在身。

中國傳統的婚禮是重視紅色的,紅色的禮服,紅色的蓋頭,紅色的鞋子,婚禮的主要色調都是以紅色為主。

粉色旗袍的出現,把這兩種顏色都進行了一次整合,粉色的禮服淡雅清爽,繡花也格外精美,摒棄了大紅的耀眼,也沒有大紅色繡花的張揚,粉色旗袍多以小花為點讚,使得新娘更加清麗可人。

30年代的舊上海,是時尚的發源地,那十裡洋場的繁華自是不必贅述,像這種代表的時髦與摩登的服裝,必然會在這裡生根發芽,直到璀璨奪目,零星小花與淡粉色旗袍相得益彰,配上一冠一紗,再手捧鮮花,佳人並立,便是當時的時髦標準了。

粉色旗袍上的小花與底色對比強烈,凹顯出旗袍的亮麗,同時又不搶掉小花的風採,這種粉色旗袍的好處是清新淡雅,和諧平衡。

當然粉色旗袍也不能一統民國婚禮的江山,黃色旗袍也在歷史舞臺上綻放了光彩,黃色在封建王朝存在之時,是老百姓的禁用之色,可是當時光流淌到了民國時,黃色的禁忌被打開,「飛入尋常百姓家」,黃色作為一種明快的顏色,很快受到了時髦女性的熱愛,但是黃色依然沒有成為當時的主流顏色,就像白色一樣,「有人歡喜有人憂。」

五、頭飾的尊崇地位

在婚禮中,頭飾是一個重頭戲,在古代的意識裡,頭飾是一種身份、禮儀的象徵。

同現代的頭飾不同,民國的婚禮頭飾,伴隨著女性的服裝變化而變化,經歷著旗袍、婚紗的進步與衰退。民國的婚禮頭飾主要有以下幾種。

1、花冠披巾

這種花冠與披巾相結合的頭飾,出現在20世紀的中後期,直到30年代的初期。

一冠一巾是這種頭飾的標準形制,早期的花冠色彩淡雅,下垂白色紗巾,像下凡的神女,傳統的味道依然很濃,與新郎的西裝革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到了後期,時髦人士的頭巾就進步了很多,少了繁複的花冠,也沒有長及地面的白色紗巾,婚禮旗袍在白色頭飾的映襯下若隱若現,顯得相得益彰,雖然還是和新郎的西裝革履有所差距,可是整個造型已經清爽淡雅了許多。

2、戲裝頭飾

戲裝頭飾,顧名思義,是從傳統的戲劇中過渡而來的,當然不能全盤模仿。

戲裝頭飾被運用到婚禮當中,已經減少了很多繁雜的裝飾,有的結合到花冠上,有的結合到罩紗上,這沒有固定的模式,主要看主人的喜好。

3、西式頭紗

做為西式代表的頭紗,多以白色為主,而與西式頭紗最相得益彰的還是婚紗,和旗袍搭配終究還是有些不倫不類。

多年後,民國的煙塵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新娘的華服已經褪色,頭上的花冠的已經沾染塵埃,但是那一抹民國的風情還在風中搖曳,那些照片上身穿婚禮盛裝的新人已經不在,可是從他們留下的歲月痕跡中,我們看到了新舊思想的碰撞,傳統與時尚的對話,民國的禮服,就是一場穿越歷史的華服盛宴,在歷史的膠片中,尋求蛛絲馬跡,窺探那些遠去的秘密。

相關焦點

  • 百年新娘禮服變遷視頻走紅
    所以,難怪一個記錄新娘禮服時尚百年變遷的視頻既迎來了眾多讚賞,也引發了不少吐槽。在短片中,模特洛莉•豪伊(Lolly Howie)試穿了從1915年到2015年間的多款新娘禮服,充分證明了時尚的周而復始。
  • 走進惠吉東廣府傳統婚俗文化館,尋找屬於老廣州的婚禮記憶
    在一排排富有民國風情韻味的小洋樓中,還「藏」著一間剛剛建成不久的廣府傳統婚俗文化館。珍藏老照片、復古老物件、傳統婚俗用品、新穎改良產品等羅列其中,在這裡你既能置身於廣府傳統婚禮的場景中,又能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新」與「舊」的碰撞。
  • 老照片:憶民國時期簡樸而名人雅集的婚禮
    原標題:老照片:憶民國時期簡樸而名人雅集的婚禮  整理舊物,見一張六十多年前的結婚照及其結婚證書,新郎新娘是兩位國畫家許士騏教授和貝聿玿女士。  新郎許士騏教授早年留學法國巴黎美術學院,融西洋美術之精華於國畫之傳統筆墨,擅長山水、花鳥、走獸等畫,曾應徐悲鴻先生之邀和張書旂、陳之佛教授等執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新娘貝聿玿是貝家大房的長女,所以我叫她大阿姨,雖從親戚關係來講不算很近,但結婚時她確實是在我家出閣的,因此印象就很深刻。
  • 一場婚禮折射出來的時代變遷
    姐姐和阿姨早已穿上了精心準備好的禮服,忙著在梳妝檯前讓化妝師給他們盤頭化妝。上午9點左右,由六臺顏色一致的轎車組成的迎親車隊到了姐姐家,其中用各種鮮花裝飾的首臺花車顯得格外醒目漂亮。放花筒、發紅包、背新娘上花車等規定程序結束後。車隊徐徐開動,朝喜宴酒店駛去。「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有請新貴人入喜堂。」
  • 中式婚禮伴娘禮服該怎麼選
    中式婚禮伴娘禮服什麼合適 1. 旗袍 傳統中式婚禮新娘的服裝一般都會是紅色,且大多新娘都會選擇旗袍那麼伴娘的服裝肯定要和新娘相匹配,伴娘最好穿粉色短旗袍,既顯得漂亮又不會壓過新娘的風頭,當然也可以淺黃,淺綠,顏色不要太豔麗就行 2.
  • 中式婚禮 VS 西式婚禮,你喜歡哪個?
    白婚紗始於19世紀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婚禮,之後風靡世界。至於新郎的禮服,則為黑色燕尾服,配灰馬甲、白襯衫,灰或黑色帶條紋長褲,漿硬下翻領,灰領帶,黑皮鞋。不過也有的西方青年,有意打破傳統,不去教堂辦婚禮,而是去野外,如湖邊、城堡舉辦簡樸婚禮,不穿白婚紗,而是自己親自設計、製作的其他顏色的婚裝。
  • 俄羅斯龍報談俄婚禮習俗:傳統婚禮講究媒妁之言
    中新網6月15日電 據俄羅斯《龍報》報導,夏季是俄羅斯人舉行婚禮的旺季,許多年輕夫婦都會選擇在這個季節舉辦婚禮和度蜜月。為了留下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俄羅斯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程序和儀式也較為繁瑣、複雜。現代人為了讓婚禮更符合現代的時尚潮流,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俄羅斯的婚禮有哪些環節、有什麼講究?出席俄羅斯的婚禮有何「攻略」?
  • 臨沂市羅莊區:新式傳統婚禮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
    婚禮不鋪張浪費、不索要高額彩禮、節省下來的錢獻愛心做公益……近日,在臨沂市羅莊區羅莊街道朱張橋西南村,一場簡樸卻不失隆重的新式傳統婚禮在朱張橋明德孝文化傳承推廣中心文化禮堂內舉行。婚禮現場,長長的紅地毯延伸至會場中央,喜慶的紅色背景牆上書寫「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背景牆中間是大大的「德」字,現場環境簡約而莊重,處處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向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禮!」婚禮儀式開始前,新郎王生光和新娘趙翊如身著中式傳統禮服,一同向孔子像行鞠躬禮,表達對古聖先賢的崇敬之情。接下來,證婚人致辭、敬茶、拜天地……婚禮流程簡單緊湊。
  • 即墨古城舉辦集體中式婚禮,水木年華攜新電影見證愛情
    跨馬鞍、雀扇禮、印信禮、合巹酒、執手撒帳禮……當天上午,即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即墨古城集體中式婚禮在君瀾度假酒店門前廣場舉行。6對新人身著傳統中式禮服、攜手相伴,宛如從古代穿越而來的一對對璧人,用集體婚禮這樣一種特殊的文明婚俗行為,見證自己的愛情。伴隨著古典喜慶的音樂,新人們尊六禮之制,行婚典之儀。書法家高巖現場為新人揮毫潑墨,贈送「百年好合」「一生有你」墨寶。
  • 看變遷的結婚證書、嘗傳統婚嫁禮俗食品……這場年齡跨度大的中式...
    大洋網訊 今天(16日),由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婦聯和從化區政府聯合舉辦的2018年廣州市婚姻家庭文化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幸福婚姻·美滿家庭」集體婚禮在從化區城郊街西和村文化廣場舉行。20對新婚夫妻、10對銀婚夫妻和10對金婚夫妻穿著中式禮服,一同參與集體婚禮。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有的夫妻在憧憬未來幸福的婚姻生活,有的在重溫從結識到步入婚姻殿堂的甜蜜故事,還有的在回味過去互相攜手共度患難的深情。
  • 中式婚禮新娘選擇中式禮服,新郎應該怎麼穿?
    近年來,中式婚禮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成為了很多新人必選的婚禮形式。而一場蘊含著傳統文化的中式婚禮在服裝的選擇上也是特別的。中式婚禮中新娘往往會選擇中式禮服和婚禮主題相搭配。像是:龍鳳褂、秀禾服等。那麼新娘如果選擇中式禮服 新郎應該怎麼穿,穿什麼呢?
  • 婚禮布置|紅紅火火的新中式婚禮
    中國傳統婚禮範式流傳千年,所呈現出的氛圍大氣古韻、深沉內斂。
  • 長沙摯美:中式婚禮有哪些禮服款式 新娘裝紅色結婚禮服秀禾服
    隨著中式婚禮的流行,中式服裝成為新人們首先考慮的結婚禮服款式,今天,長沙摯美小V就給大家盤點中式嫁衣的那些小常識。一般來說,中式禮服包括: 秀禾服、龍鳳褂、旗袍以及漢服。秀禾服什麼是秀禾服?秀禾服,實為清末民初女子所穿之襖裙。
  • 中國最大傳統婚禮基地落戶大興
    速讀 事兒君參加過不少西式婚禮,奢華的、夢幻的婚禮場景也曾讓人嚮往,可是今天看到的最傳統的中式婚禮卻讓事兒君感覺到了一種說不出的大氣!別再以為中式婚禮只有高頭大馬、八抬大轎了,跟著事兒君一起看看最傳統的中式婚禮到底有多浪漫吧!今天,位於大興區瀛海鎮的盛世南宮(北普陀)影視文化城舉辦了一場震撼的大型中式婚禮秀。在氣勢磅礴的宮殿前,身著古裝的新郎新娘,伴隨著美妙悠揚的琴瑟聲款款走來,兩側簇擁的侍衛和宮女亦步亦趨,事兒君和現場的許多觀眾們一樣,仿佛一下穿越回了唐朝,置身婚禮的鶯歌燕舞當中!
  • 老照片: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婚禮變遷
    2000年4月19日,一場傳統婚禮在具有300年歷史的北京正乙祠舉行彩排,為新人操辦原汁原味的傳統婚禮成為這家老戲樓新的服務項目。    2003年1月9日,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新進村的一對青年農民丁從高和洪靈紅為自己的婚禮拍攝MTV。當時,拍攝MTV是青年男女舉行婚禮的一種時尚消費。這種MTV運用電影、電視攝製手法,替新人量身定做編排故事情節。
  • 你們的婚禮延期了嗎?正好讓婚禮禮服更美一點啊!
    寓意美好的「2020(愛你愛你)」年,在剛剛過去的五月,本應是收到一堆婚禮請柬的季節,卻受疫情影響顯得有些暗淡。但也正因為疫情,也更加堅定彼此是共度一生那個人,浪漫的婚禮會延期,但是愛不會延期。今年,禧傳喜婚慶特意為全國新娘子發布了婚紗的當季流行新品,希望能用款式不同的禮服為各位新人的幸福助攻。那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如何挑選到最最適合自己的一款吧!對於絕大多數新娘來說,婚禮當天的穿著可以簡化為「兩紗一裙」:出門紗(秀禾服)、儀式紗和敬酒服。出門紗(秀禾服)和敬酒服的挑選請以輕便作為前提,而儀式紗的選擇你們就怎麼華麗夢幻怎麼來!
  • 結婚時,為媽媽準備這樣一套衣服,婚禮上很出彩
    其實,適合我們母親在婚禮上的著裝有很多,英格來思為大家準備了幾個挑選的tips,大家不妨參考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挑選挑選哦~ 挑選一件得體大方的媽媽禮服,要注意的無非這幾點:款式、材質和顏色。寬大拖地裙擺顯得母親們更加嫵媚,母親們還可以七分袖或者五分袖的禮裙,或者搭個小披肩,可以遮擋住蝴蝶袖,會顯得整個人更為嬌小~如果新人們挑花了眼,其實一些材質姣好、設計出眾的連衣裙也可以作為婚禮現場媽媽們的禮服。像一些通花設計的蕾絲裙,或者比較輕薄的雪紡裙跟婚禮上的新人服飾配襯起來也是相得益彰。
  • 浪漫華美的現代時尚風新中式婚禮,許你一世長安!
    何其有幸,於蒙昧初覺之時遇見你,於大悟初透之時愛上你,於大智初醒之時沉淪你,沒有什麼比承載了歲月漣漪又碰撞出現代風尚的新中式婚禮,更適合表達新郎對新娘「不負韶華不負卿」的心意。一場新中式婚禮,串起寒寒冬日裡毫無縫隙的輝煌與奪目,恰如兩人的愛情,就這樣以最直接的美學能量打開所有人的心扉。
  • 你說話吧|推廣中式傳統婚禮,可行嗎?
    田清吉(望麓園街道文明創建專幹):我們這一輩對傳統婚禮,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在電視、電影裡經常能看到,陌生則是我們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賀喜(開福區文明辦副主任):《詩經》裡「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是我印象中的傳統婚禮,但是感覺我們好像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能夠看見,不管是所謂的中式還是西式婚禮,差別主要在禮服上,而流程則是中西結合的。
  • 第五人格中的紅蝶白無垢皮膚與日本傳統婚禮竟然有這種關係!
    第五人格中的紅蝶白無垢皮膚與日本傳統婚禮竟然有這種關係!要想了解日本,先要了解日本傳統婚禮中的彩禮、婚宴、傳統服飾!日本傳統婚禮 一:傳統的日式婚禮主要分為神前式、佛前式、人前式、教會式四種。1.彩禮 因日本各地習俗的不同,各地的彩禮也有細微差異。當兩人情投意合後,就可以通過贈送信物以確定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