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時任新疆建設兵團司令員的陶峙嶽,趕赴北京參加人大會議,會議期間曾受到主席的接見,令他激動不已。
見面前他尋思,主席這次肯定會有不少關於新疆建設的問題要了解,對此陶將軍也做好了充分準備,但沒想到主席見到他後,第一句話就是「張仲瀚結婚了沒有啊?」
張仲瀚是誰,他的婚姻問題為何受到主席的重視,今天我們就說一說這位新疆開發建設的大功臣。
知識淵博的青年才俊
1915年,張仲瀚生於河北滄縣,張家是當地有名的富戶,所以張仲瀚自幼寢食無憂。而張家家風尚好,自識字後,張仲瀚就喜好讀書,而且他涉獵廣泛,什麼種類的書籍都要看一看,長積月累下來,天文地理、詩經禮儀都懂一些。
16歲時,張仲瀚考入北平的平民高中,此時正值「九一八」事變,國土淪喪,激起這些愛國學生的熱血,他們上街遊行向政府請願,希望能夠派兵北上抗日。
在抗日愛國運動中,張仲瀚有幸結實地下黨員曹幼民,兩人熟識後,曹幼民覺得張仲瀚知識淵博,文採也不錯,就介紹他加入「左翼作家聯盟」和「左翼戲劇家聯盟」,並讓他負責月刊《新帆》的編輯工作。
由於表現出色,在1933年底,由曹幼民介紹張仲瀚入黨,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半路出家」的八路軍主力團團長
入黨後,張仲瀚回到河北老家,當時他的伯父是河北省政府的廳級幹部,在伯父幫助下,他成了河北蔚縣縣政府的科長,後轉任博野縣的專員公署秘書、博野公安局局長。
有了這些合法職位作掩護,對於他革命工作的展開非常有利,特別是在擔任博野公安局局長期間,當時我黨領導的高蠡起義遭到敵人的反撲,最終失敗.當時有不少黨員和起義骨幹都來到博野縣,是張仲瀚利用職權保護了這些人,為革命留下了火種。
抗戰爆發後,張仲瀚在河北率先舉起抗日旗幟,在地方組織協助下,他組建了一支一千多人的河北民軍,由他擔任民軍司令員。
雖然這支抗日隊伍由他一手創造,但他最終響應上級要求幹部回鄉組織抗日武裝的號召,將河北民軍移交給呂正操將軍,返回滄縣,很快又組建了一支抗日隊伍,對外稱之為津南抗日自衛軍,張仲瀚擔任自衛軍司令員。
當初有不少河北民軍的幹部自願跟隨他,這些人都成為自衛軍的骨幹,在張仲瀚領導下,隊伍紀律嚴明,戰鬥力也很強,在幾次勝仗後,自衛軍聲名遠揚,很多人慕名而來,隊伍也發展到2000多人。
賀老總進軍冀中後,張仲瀚主動要求加入八路軍,不久津南自衛軍與八路軍719團合編,原719團團長何慶積改任副團長,而張仲瀚擔任719團團長。
一加入八路軍就當主力團團長,八路軍哪個團長不是參加過反「圍剿」、走過長徵的,都是從死人堆裡闖過來的,對於這個「半路出家」的團長大家可是不服氣。
對於這些,張仲瀚只能用事實說話,他接連組織了幾次戰鬥,每次作戰都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特別是在陳莊伏擊戰中,一戰就消滅了300多日軍,幾戰下來,打消了大家的怨氣,120師再也沒有小瞧張團長了。
一生沒有結婚
1949年9月,蘭州解放時,彭老總曾提出一個計劃「我們要一手拿槍,一手拿鎬,今年一定要進軍新疆,為明年開荒生產做好一切準備」。
不久,陶峙嶽率領十萬大軍起義,新疆和平解放。三個月後起義官兵改編為第22兵團,1949年,第22兵團在陶峙嶽率領下,開始了新疆開發建設的歷史。
1950年3月,張仲瀚調到第22兵團,擔任第九軍政委,因工作出色後升任第22兵團的政治部主任。
作為兵團級幹部,張仲瀚是可以授予中將的,起碼也是個少將,不過由於55年他已改任農墾部副部長,離開軍隊系統的他錯過了授銜。
而張老的另一個人生不足,就是一生沒有娶妻,不過對於他的個人問題,很多人都關心,連主席也掛著心上。
開國上將王震,作為他的老領導也曾給他介紹過對象,可惜最後沒有成,後來也有人給張仲瀚千針引線,可惜都沒有撮合成,到後來張仲瀚也就再也不考慮個人問題了,這樣一來就耽誤了。
張老雖然一生沒有娶妻,但是他還有一義子,離休後的張老身體不太好,都是由義子照顧的。
1980年3月9日,張仲瀚病逝於北京,享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