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半路夫妻合俱牛,繩索一開兩分頭」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2021-02-22 知音情感學

農村老話「半路夫妻合俱牛,繩索一開兩分頭」什麼意思?有何道理農村有句俗語:「半路夫妻合俱牛,繩索一開兩分頭」。這句俗話說的是半路夫妻不如原配夫妻關糸穩定牢靠,其實老農的話也是很有道理的。

其一,半路夫妻一般沒有什麼感情,僅僅是為了生活需求而重新組成合夥式家,二婚時單身男女也不是太多,所以沒有什麼選擇,這樣就有了過多的遷湊成份,所以感情不夠深厚,雖然也組成了家庭,但是象解開繩索一樣很容易分開,各自行事。

其二再婚家庭男女雙方大多有各自的孩子,再婚後大多因為對自己的孩子比較親而又不能明著表現,所以心裡就藏著一份各自的心思,無形中就有了隔核,時間長了,經的事多了,互相猜忌也越來越多,最終矛盾深化,最終造成分手。

其三二婚夫妻因為有頭婚家庭的印痕,故而有時也會拿現在的家和先前的家作比較,但是再婚家庭本身就象一個破了的碗補在一起,再怎麼好也有裂痕,況且還有孩子的原因,所以比來比去很容易會覺得現在還沒有原來的家一心,久而久之心會覺得比先前家庭時更累,你想能不散嗎?

其四再婚男女如果都有孩子,初期為了家庭消費還能同心協力掙錢養家顧孩子,等到孩子都成家以後,都想為各自的孩子多幫忙,但是這時候人也都老了能力有限了,況且又都有孫子的事情,麻煩更多了,如果兩個人先前沒有培養出深厚的感情,這時家庭也很容易破裂。

雖然說二婚有這許多不好的因素,但是只要男女雙方都比較開通,多多互相包容,多為對方考慮,遇事都柔和一點,其實還是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這些是小編的一些親身體驗,對不對呢?大家也說說看。

女性情感日誌

female-emotio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嫁男不嫁老大,娶妻要娶老大」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俗語說:「嫁男不嫁老大,娶妻娶老大」,究竟是啥意思?有何道理?嫁男不嫁老大以前的農村人窮,家裡兄弟多,老大總是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還幫助父母幹活,總之是吃苦最多的一個。有好處的時候,老大也要讓著弟弟妹妹,他們發揚著尊老愛幼的品格。有很多家庭都是老大很早輟學,或者根本沒有上過學,把上學改變命運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弟弟妹妹。
  • 農村老話:「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找老伴還要考慮出身嗎?
    導語:農村老話:「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找老伴還要考慮出身嗎?有位網友提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自己是一位50歲的中年婦女,經濟獨立,老公已經過世幾年了,如今想找個老伴,遇到了一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大,同樣也是喪偶的男人,但他是一位農村人,不知道以後兩人走到了一起,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 農村老話「恩愛夫妻不到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一枝春​誰許誰一場地老天荒誰為誰哭一次寸斷肝腸在這個世界上,太多的悽美故事和愛情傳奇無一不證明了男女之間至臻至純的愛情,是多麼的可歌可泣與讓人肅然起敬。也有太多的陰差陽錯、棒打鴛鴦或者命運弄人,讓塵世中的痴男怨女終生抱憾終生思念。
  • 農村有句老話「恩愛夫妻不到頭」,什麼意思呢?為何要這樣說呢?
    農村有句老話「恩愛夫妻不到頭」,什麼意思呢?為何要這樣說呢?過去農村老人常說「恩愛夫妻不到頭」,其實這句話是勸那些吵架鬥嘴的夫妻別散夥,好好過一輩子的意思,屬於正話反說。,農村哪家沒有飯勺碰鍋沿的時候。
  • 半路夫妻在這兩件事上,應該「裝糊塗」
    可是為了後半生幸福,梅娘提醒,半路夫妻在這兩件事上,應該「裝糊塗」。如果把這事鬧開,她以後的日子更不好過。堂嫂自然後來也明白了自己的小心眼,從此以後,她不再在這樣類似的事上糾結了。當然,半路夫妻要做到裝糊塗其實並不容易。
  • 農村老話「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帳」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帳」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句和養生方面相關的老話了,其實說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老話的字面意思是說人在很渴的時候就不要行夫妻之事了,而在剛剛出了汗之後不要馬上衝涼,或者是快速降溫,這樣做是對身體不好的。
  • 農村俗語「辛丑稻麥豐,牛也不吃草」,啥意思?
    從農村這一俗語看來,明年是一個非常好的年歲,明年農業必定是五穀豐登的一個豐收年。農村俗語說,「辛丑辛丑,種田人辛苦就有」。辛丑這一年,農民只要把種子種下地,一定就會有收穫。這說明辛丑這一年是風調雨順的一個豐收年,農民雖然辛苦一點是值得的,糧食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明年「一日得辛,六人分丙,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這是豐收年的真實寫照。
  • 農村老話「好男有福一身毛,好女無毛一身膘」啥意思,是真的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古語老話,這些老話也是過去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有些老話講述做人的道理,有些老化總結一些生活的經驗,我很喜歡那些農村老話,小時候父母忙著外出幹農活,總把我放在奶奶家裡,奶奶懂很多農村俗語。在奶奶的言傳身教下,我記住了好多農村老話。
  • 「四十望財不比三」的農村老話,是什麼意思?是哪「三不比」?
    在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還真的不少,看似「話粗」,可細細想想,哪一個不是勞動人民在勞作和生活中的經驗總結。現在四十多歲的農民正是家庭的「頂梁柱」和農村的中堅力量,作用不可小覷。而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孩子還有養育,其花費也在不斷增加,其他的日常開支還在排隊似的等著錢,因此,人到四十歲,也正如農村老話說的「四十望財不比三」。「四十望財不比三」說的是什麼意思?不和別人比錢財。雖然說努力了,奮鬥了,可是大多數的人還是沒有掙到很多的錢,僅僅養家餬口而已。
  • 農村老話,生活旺不旺,全靠老婆胖不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小探說事在農村生活的朋友都知道,在農村有著這麼一句老話,生活旺不旺,全靠老婆胖不胖,要想生活旺,老婆就得胖,在古代唐朝那個時代,女人是以胖唯美的,在一個家庭當中,女人的身材顯得比較胖,就表示這家人的生活條件好,好到自己的老婆養的胖胖的,變成一副富態像,這也象徵著這個男人比較有實力。
  • 農村老話「三九四九開了河,逼的男人賣老婆」什麼意思?是真的嗎?
    一、「三九四九開了河」是啥意思?從冬至日開始,每九天是一個九,總共數上九個九、合計81天,就是我們常說的冬九九了。農村諺語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又說「三九四九,冰上走」,應當是幾千年來,古人對這個時期的氣候現象,最正確、最常見的描述了——超級冷+河面結冰,即便是現在也是如此!
  • 「半路夫妻硬如鐵,少年夫妻軟如綿」什麼意思?道出了婚姻的真諦
    「半路夫妻硬如鐵,少年夫妻軟如綿」什麼意思?道出了婚姻的真諦婚姻從古至今一直是每個人的第一大事,因此關於婚姻的俗語也不在少數,其中就有這樣一句,「半路夫妻硬如鐵,少年夫妻軟如綿」,真可謂是道出了婚姻的真諦。這句俗語到底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呢?
  • 農村俗語,人財都難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鍾思宇話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中華文化,既有「雅」的方面,也有「俗」的方面。在「俗」的一面,也包含著俗語。鄉間歷來不乏俗語老話,許多俗語到今天,仍然起著很大的作用。
  • 農村老話:「大姑娘笑小媳婦哼,娃娃叫爹頭一聲」是什麼意思?
    「大姑娘笑小媳婦哼,新媳婦床上喊相公,娃娃叫爹頭一聲」,農村老話之中的四大好聽聲音絕對是名不虛傳,其中大姑娘一笑,含笑百媚生讓人目不轉睛,而小媳婦輕哼一聲,那種嬌羞的不滿碎碎念叨之中則是一人不免垂憐萬千,新媳婦床上叫老公,一聲輕呼喊之下引得情不自禁一切盡在不言中,而有以最後這一句娃娃叫爹頭一聲音
  • 農村老話:「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啥意思?
    我是心累力乏,今天我來說一說農村老話:「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是什麼意思。關注我,了解更多農村鄉土人情,老話諺語和三農信息作為農村人。出生在農村,從小聽到老人講述的很多老話和諺語,有的在當時是一知半解,現在想來
  • 人到晚年,是「滿堂兒女」靠譜,還是「半路夫妻」靠譜?
    文/清水無塵01農村老話常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意思是:在自己生病,年老時,膝下兒孫就算再多,他們也要各自成家過各自的日子。只有自己的另一半,才知道自己所需所想的到底是什麼。其實無論是滿堂兒女還是半路夫妻,如果你對他們不好,那麼他們都不可能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反之,如果你年輕時盡到了夫妻的責任,把兒女都培養好了,那麼你的晚年多半不會過得太差。
  • 農村老話:「男不三,女不四」,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是我國農村常見的一種通俗文化,多由一些富有經驗的老農通過口頭方式總結傳播,這些俗語雖然沒有使用多麼高大上的詞彙和句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非常有意義,很多農民都表示十分贊同,對後輩的生活也有著指導意義,不然這些俗語和老話也不可能長久地保存下來。
  • 農村老話丨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什麼意思?為何這樣說?意思很明白,就是說六十歲不要向別人借錢和不借錢給別人。七十歲不要在外面留宿、在外過夜。八十歲不要出遠門或遠離家人能照控的範圍之內。為什麼這樣說呢?一、六十不借債。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 農村老話「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這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從小生活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留下來的一些話。每句話都很簡潔,但也蘊含著神秘。「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有三種錢不借:不能隨便把錢借給這三種人;第一種是,那些不按時還錢的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還你錢,甚至拖著不還。第二種,一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突然向你借錢。你們彼此還不太了解,不容易借錢不還。第三種,賭徒和其他類似的人都是有可能無力還錢;借錢給這些人之前要三思而後行啊。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代表什麼呢?俗話很在理
    這個概念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指:牛、馬、羊、豬、狗等農村有句話:「牛吃得像水,羊吃得像火」。什麼意思?這裡說的是村民在放牧中獲得的經驗,牛羊放養時發生的情況,也就是養牛的地方。只要有牛吃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就像被油澆過一樣。土壤很結實,草也越長越茂盛。叫餵牛,區別是也是放牧。而羊吃過草的地方,往往會出現像著火了一樣,草越來越稀疏,這就叫。這句話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