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生一世一雙人」,這是每個人對婚姻最初的渴望。
只是,世事難料,命運弄人,婚姻也如此。
於是,那些在婚姻路上中途落單的人,有的人選擇獨自前行,走完餘生。有的人,選擇再一次與人同行,相伴過餘生。
而這種選擇就像在賭桌上的一場豪賭般,用餘生賭幸福,全憑運氣。
有人贏,有人輸。
70歲的羅阿婆,不幸運的成為了後者。
01
實際上,若論起輩分,羅阿婆還得管我叫姨,因為年齡懸殊實在太大,我們就一直喚她阿婆。
年輕的時候,她的那股潑辣勁兒在十裡八鄉是出了名兒的。
因此,到了婚嫁年齡,竟然沒有年輕的小夥兒願意上門提親。
起初,畢竟也才不過是十七八歲的姑娘家,心智還未全開。
任她父母整日裡勸她,出門後一定要收斂一下自己那股子不著調兒的「跋扈」樣兒,但她依然我行我素。
這一耽擱就過了25歲,在那個年代的農村,誰家若是有這麼大年齡,還未出閣的大姑娘,那家人在外人面前說話都要低三分,抬不起頭做人。
她父母那是急在臉上,愁在心裡。
後來,有一個外來的木匠在村裡給一家人幹活,她父母瞅著那木匠是個老實本分的人,最主要的是人窮還沒媳婦。
於是,一個未娶,一個未嫁,兩個人就這樣成了。
只是,這樁婚事卻並不如羅阿婆的意。
奈何,熬不過父母的施壓,一咬牙也就嫁了。
02
婚後,兩個人一開始也算相敬如賓了幾年。
有了孩子後,就把日子過成了一地雞毛。
等到兒女都成年了以後,小木匠的那個手藝也慢慢的被市場淘汰了,一家老小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窘迫。
不得已,小木匠就隨著村裡的一群人出門打工了。
後來,幹活的工地出了意外,小木匠再也沒能回來。
好在熬了幾年之後,兒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守了幾年寡的羅阿婆,覺得自己的任務也算完成了。
於是,就想著重新再組建一個自己的家庭,畢竟她那時也才50多歲的年齡。
而且,當初嫁給小木匠是因為迫不得已的選擇。在她心裡,這一輩子她就想嫁一次自己想嫁的人。
所以,在遇見後來的丈夫時,不管兒女們用什麼樣的方法阻擋她的決定,她都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態度。
不管兒女們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說,給她分析老人再婚的代價,還是威逼利誘放狠話,說她若是再婚,將來他們就當做沒有她這個母親之類的,都沒能阻止她的決心。
她還是義無反顧的嫁去了那個老頭的家裡,並且從那兒以後還真的和自己的兒女們多年不往來。
03
但凡事情按照一開始兩家人說好的,羅阿婆嫁過去以後,將來養老都歸對方兒女,也就罷了。
可是,後來她的第二任丈夫卻在前年去世了。
無奈,這個時候的她已經70歲了,很多事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
想回到兒女身邊,也未能如願。
羅阿婆說,她也理解兒女們心中的那些意難平,是個人心裡都會有根刺,不情願。
有時候,在黃昏時,看著西沉的太陽,羅阿婆回顧自己的這一生時,總會感嘆幾句。
說到傷心處時,她總是老淚縱橫。
滿臉的皺紋,像一道道傷疤,像是在訴說著歲月的無情。
04
如今,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婚戀觀也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
但是,關於老人再婚的這一塊兒,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會受到很多的阻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兒女們的態度問題。
就如羅阿婆一般,想要再婚,兒女不同意,若是聽從了兒女們的意見,自己又心有不甘。
遵從了自己的內心之後,又面臨老無所依的困境。
其實,看看那些選擇再婚的老人,一般原因無非有三:
一是,不想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尤其是老人,人越老會越害怕孤獨。
等到老了時,兒女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好一點的大家住一起,可是住一起就要面臨各種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就算是有血緣關係的兒女,很多時候也不能把所有的心事和不滿都一吐為快的向他們訴說。
在生活中,甚至見過,有老人為了不想和兒女們住一起而選擇再婚去別人家。
二是,生活所迫,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
「人心都是往下疼的」,有很多老人為了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選擇再婚。
三是,為了感情,如羅阿婆一般,為了「愛情」再婚的老人也不在少數。
每個人在任何年齡階段,都會有對感情的渴望,尤其是本身就帶有浪漫,可以讓人有著諸多幻想的愛情。
而在老人再婚問題上,兒女們反對的原因,大多數有二:
一是,怕老人不幸福,經歷過生活洗禮之後的成年人,對待感情的看法就像滴進墨汁的白水,只看到汙濁的一面,也就不會相信純粹的感情之類的。
二是,財產利益的糾紛,老人再婚未必就要面臨各自財產的分配問題,所以很多兒女因為這個問題,就會反對老人再婚的行為。
是不是老人再婚,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老人再婚,首先最主要的就是對老人的情感心理上都是有著積極健康的作用。
他們不必忍受一個人的日子,在生活上有人陪伴,有人說話,有人傾訴,彼此照顧,讓情感上的需求得到滿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兒女照顧老人的負擔。
結語:「必須記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為是老年人,內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很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老人也一樣。
作為子女,在這個時候最好的姿態是祝福,而不是阻撓。
每個人都會老,生養一場,盡溫情,撕掉那些「私心」。
也許,這樣將來才能真的不留遺憾。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