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這個話題未婚的我好似沒有什麼發言權,但是最近心中有感慨,不吐不快 。
看到了太多已婚人的焦慮,焦慮於婆媳關係,焦慮於新手媽媽的身份,焦慮於自己的老公是一個甩手掌柜。同時你的父母、三姑六婆,每個人好像都比你明白你的人生應該怎樣走,都能在某個你本已疲憊不堪的時刻跳出來指導你的人生。
最近的一期奇葩說裡,詹青雲的一段話,相信可以引起很大一部分女性的共鳴,「你問我為什麼恐婚恐育,還用問嗎?因為我周圍的所有的人都讓我看到了,一個超人的標準樹立在那,我無法企及,但又無法逃避 」
「為什麼今天一個女生去找工作,要向老闆隱約的承諾,我最近不打算結婚 ,也不打算養小孩;一個男性,結婚是他的加分項,為什麼一個男性結婚生子對他的收入有正向的影響,可是會使女性的收入普遍降低20%?我們國家很多年就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我們解放了女性的生產力,我們沒有了家庭主婦的傳統,可是我們沒有改變家務活屬於女人這樣的觀念,結局就是一個職業女性在生活中要承擔內外的雙重壓力,社會賦予了他們超乎男性的壓力,她們要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去承擔」
我們都曾見過那些有所成就的女性在接受採訪時必然被問到的話題就是「你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卻從未見過一個男性被問到這個話題。好像男性天然就只需顧事業就好,需要平衡生活的只有女性。
所以婚姻能帶給女性什麼?都說婚姻很像合夥辦企業,那合作關係也應該是平等的,經營是需要收益的,股權一直被稀釋的一方,總有一天會選擇退出,這也是現在離婚率很高的一個原因吧。男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在一點點被市場化替代,女性受限於體力做不了的工作,現在「58到家」全部可以辦到,而男性還把自己擺在「老爺」的位置,作為伴侶的溫情都提供不了,那真的不知道男性在婚姻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了。
在女性普遍沒有經濟能力的時代,女性處於絕對弱勢,只能在婚前依附父親,婚後依附丈夫,女性的人生價值就在於照顧好一個家庭。可是現今,女性也在承擔同樣的工作壓力,加上生育承受的身體壓力,女性在婚姻中的付出天然就比男性多。
到現在還有人覺得女性就要全權負責家務,男人怎麼可能進廚房,不可能的,一輩子是不可能進廚房的。只能說這樣的基因很快會被淘汰掉,我始終覺得大部分女性思維已經跟著這個時代在前進了,而男性還活在過去的「好日子」幻想中。所以我很敬佩那些樂於做家務,並樂於主動承擔家庭責任的男性!
還有一點,婚姻中媽媽只是媽媽,他們活成什麼樣好像沒人關心了。
看著媽媽在家庭中失去了自己,慢慢變成而且只變成一個妻子,一個媽媽的形象,這讓我對婚姻很恐懼,我害怕這種讓我失去自己卻又不得不一頭扎進去的現狀。如果人生沒有了可能性,生命的價值何在?
很佩服那些走入婚姻的同齡人,是發自內心的佩服。我們這代人的婚姻穩定性跟父輩比起來真的差太遠了,所以覺得她們太勇敢了,怎麼能確定這個人沒有讓你錯付餘生呢?怎麼能確定兩個人就合適呢?那麼多失敗的婚姻案例不會讓她們害怕嗎?
渴望愛同時又懼怕婚姻的結合體很難獲得幸福,可是也是對幸福渴求度最高的一個群體。
始終覺得人際關係質量決定人的生命質量,物質條件決定的是生存質量,而伴侶關係是人生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對生命質量越珍惜的人對親密關係要求越高,寧可不付不願錯付。可是人在這個世界上的路就是靠跌跌撞撞走出來的,不嘗試永遠不知道合不合適,婚姻亦是如此。
我問了幾個婚姻生活看起來比較幸福的女生,無一例外,她們都是嫁給了愛情,因為愛,她們戰勝了一切恐懼和擔憂,她們讓我懂得要明白生活你就要先經歷它,不能總做一個分析者,理論家總敗給實踐家,人生大事不能用理性,就根據感性走吧,也許路更順暢一些,此刻擁有愛就可以,不要去要確定的未來,所有人的未來都是不確定的,就是因為愛你,我才願意與你牽手一起走進不確定的未來,這才是愛,才是婚姻的意義。
人類是唯一可從別人故事中看到自身縮影的物種,感謝物種的恩賜讓我們的生命厚度可以在有限範圍內不斷增加,如果參加他人婚禮時身邊有雙手是你想緊握的,就請在這一刻握緊吧。
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同時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當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時又知道這件事根本無關緊要------裡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