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露相逢|情感經歷
家,這個僅有十筆畫的字,在我們的心中佔據著非同一般的分量。它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生存的第一個環境,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是我們終生的歸宿。
當我們取得了成績想要跟人分享的時候,我們第一個選擇的分享對象往往是我們的家人;當我們受了委屈想尋求安慰的時候,家人是我們的首要選擇;當我們遇到了問題需要求助的時候,家人是我們最信任的人。
然而,有的家人給我們帶來彌足珍貴的親情和溫暖,有的家人給我們帶來的卻是痛苦和失望,讓我們的一生都蒙上巨大的陰影。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那句經典名言所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也說過這樣一句關於原生家庭的話: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當家人不把我們當回事、讓利益充斥在親情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任由他們擺布還是鼓起勇氣反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得到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
馬招娣今年31歲了,俗話說三十而立,馬招娣依然沒有結婚,是一名標準的大齡剩女,也是老家人茶餘飯後最喜歡議論的一個對象。
一聽到馬招娣這個名字,我就下意識地問她:「你是不是有個弟弟?你父母重男輕女嗎?」
馬招娣點了點頭,很無奈地告訴我:「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我連擁有一個好聽名字的資格都沒有。從小到大,我因為名字遭到了無數次嘲笑,只要一聽到我的名字,其他人就會跟你一樣猜想。」
馬招娣比弟弟大六歲,是一個出生就讓父母感到很失望的孩子。因為她的出生,奶奶和媽媽的婆媳關係更加緊張,媽媽在婆家的日子變得更加難熬,她把這些都算在了馬招娣的身上,對這個女兒缺乏必要的關心和呵護,把所有的母愛都給了那個讓自己在婆家揚眉吐氣的兒子。
「小的時候,家裡種植了棉花,放學後,弟弟可以出去找同學玩,我必須下地幹活;弟弟搗亂被請家長,爸媽從來不批評他,而我的家長會他們總是會以農忙為藉口推脫掉。我上初中三年,老師不知道我家長長什麼模樣。好在,奶奶和媽媽重男輕女,爺爺卻很喜歡我,全力支持我讀書。」
高考的時候,馬招娣考上了一本大學,是村裡那一屆考得最好的學生。父母不但不為她感到自豪,反而連學費都不願意幫她出。
馬招娣在家裡又哭又求,鬧起了絕食,爺爺看不下去了,把兒子兒媳婦臭罵了一頓。最終,馬招娣的媽媽不情不願地掏出了四千塊錢給女兒交學費,至於生活費一毛錢也沒有。
在堂姐的幫助下,馬招娣找到了一份兼職,獲得了養活自己的收入。
「你知道嗎?除了過年,平時我從不回家。暑假期間,我跟著其他家境貧寒的同學一起去工廠裡打工,一起睡地板,一起擠在既狹小又炎熱的宿舍裡,只為了賺取我的學費。就這樣,給我出了第一學年4000塊錢,依然成為了媽媽無止境向我要錢的理由。按照媽媽的說法,沒有她的4000塊錢,我就上不起大學,就不可能找到好一點的工作。」
大學畢業後,馬招娣留在了做兼職的那家公司,成為了正式員工。在她的努力下,她的月薪從5000慢慢漲到了現在的8000。
大學畢業9年,馬招娣一年的收入至少有六七萬,可是,她的銀行卡裡從來沒有超過一萬塊錢的存款過。
「弟弟打架了,需要賠人家醫藥費,我出;弟弟被學校開除了,需要去技校學習手藝,學費我出;家裡需要換東西了,錢我出;奶奶生病了,醫藥費我出,甚至連哪個親戚需要幾百塊錢隨禮,都能成為我媽媽管我要錢的理由。」
馬招娣月薪5000時,她的父母至少要她打一半的錢回家;月薪8000後,馬招娣每個月至少要給父母五千塊錢。
「我拒絕過,聽同事的意見隱瞞過自己漲工資的事情,都無一例外被我媽帶著人鬧到了我公司和居住的小區裡去。為此,我還被房東攆出來過。為了控制住我,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父母直接拒絕我轉出戶口的要求。」
關於馬招娣的婚事,她自然也著急過。據她所說,她相過6次親,全部以失敗告終。
男人拒絕她的理由就一個,那就是扶弟魔娶不得。
「有的男人認為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扶弟魔,娶了我之後,我的父母一定會把他當作搖錢樹,他無力承擔我的原生家庭,也沒有義務養我弟弟一輩子;有的男人認為我的弟弟無可救藥,會拖累我這個姐姐一輩子;還有的男人給予了我忠告,讓我及早鼓起勇氣與父母決裂,保護好自己的經濟利益,否則我將永遠嫁不出去。」
馬招娣的確與父母鬧翻了,成為了父母口中的不孝女。據老家的親戚說,馬招娣的父母揚言要起訴她,將她爺爺氣得住了院。
「半年前,我父母打著爺爺生病想見我的旗號,把我誆回了家,想讓我嫁給一個比我大三歲、願意給我弟弟買房的人。如果這個人人品還可以的話,我也就嫁了。可是,你知道嗎?他不僅有過一段感情史,而且是因為對老婆動粗才離婚的。這樣的男人,我嫁給他不是往火坑裡跳嗎?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在父母的眼裡,我的終身幸福就是弟弟過上好日子的踏腳石。」
於是,馬招娣第一次真正違抗了父母的意見,一個人離開了老家,辭去了工作,來到了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
作為一個大齡剩女,馬招娣總結了自己的血淚教訓:「月薪8000,父母要5000,男人不敢娶我。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用錢換取親情,這條路走不通。」
很多女人之所以會成為父母的搖錢樹,不僅是因為他們被父母所洗腦,也是因為她們對親情抱有一絲幻想。自幼缺乏關愛的她們內心極其空虛,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她們認為,只要自己對父母有求必應,只要自己為父母的付出遠超自己的兄弟,父母鐵石般的心腸就被自己軟化,就會看到自己的好,就會彌補自己,讓自己獲得父母的關愛。
實際上,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把你當作女兒,就不會對你的付出視而不見,就不會把你當作搖錢樹。在他們看來,他們生養了你,你就該對他們有求必應,就該為他們做任何事情,這些都是你應該做的,他們沒必要為此動容。因此,用錢換取親情,這條路走不通。
東野圭吾在《時生》裡有段話說: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也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多為自己考慮一點沒有錯,少為那些虧欠你的人找藉口,少對那些不合格的親人抱有希望,對自己好一點。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馬招娣該怎麼做才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宿命?歡迎在評論區提出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