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6月,網易音樂人木小雅的《可能否》在一個月內實現了單曲評論10萬+的「戰績」。在這首「石頭計劃」第二季的作品發布前,她的粉絲有500多人,現在,這個數字超過7萬。可以說,木小雅是整個網易雲音樂6月的「流量大王」。
但幸運的是,木小雅本人並不太在意這些。她6月最主要的時間還是用在了「書店設計師」這個正職上。除了回復一些留言和少數採訪,她還留出了時間繼續看書,包括每月一本詩集。從她的歌詞也可以看出,木小雅受歡迎不是「撞大運」,而是她真的「有存貨」。
對於木小雅,音樂行業也給與了很高的評價。
「新音樂產業觀察」評論說——木小雅以「不正經音樂人」自居,而她的正經工作,是南京先鋒書店的一名設計師。然而,正是這樣一位「不正經音樂人」,創作出了《可能否》這樣一首熱門歌曲。這首歌並不只是在網易雲音樂上火,在其他平臺也火了,比如抖音。《可能否》在抖音上有5.5萬人使用,對於一首剛剛發布10天的歌曲來說,數據可謂驚人。(對比其他歌曲的數據,比如薛之謙的《啞巴》是5.2萬次使用)我們在網易雲音樂歌曲評論下還可以看到,不少網友說自己是從抖音過來的。
「音樂先聲」則評論說「好的音樂作品必然帶有一定的文學性」——事實上,《可能否》的成功,也與歌詞有很大的關係。初聽《可能否》,很多人就會被歌曲的副歌部分洗腦,「可能我撞了南牆才會回頭吧,可能我見了黃河才會死心吧,可能我偏要一條路走到黑吧,可能我還沒遇見那個他吧」,明明是乾淨素雅的女聲,卻在溫柔之中自有倔強與堅定。許多人都說,一聽《可能否》就會單曲循環一整天,尤其喜歡副歌部分的歌詞。
「 我們的民謠與詩」評論說——《可能否》被稱為今年夏天最爆火的民謠歌曲之一。事實上,無論你是否注意到這首歌,都該聽一下它。木小雅的聲音像盛夏夜晚的風,乾淨,舒服。當下,大眾雖然偏重娛樂性消費,但也樂於接受有趣的靈魂。共鳴不會騙人,當創作作品中傾注了靈魂,那麼大眾是極易感知與認可的,當撥動大部分人的心弦,也就成了爆紅的原因。同時,音樂與人還要尋找精神契合的受眾。《可能否》上線網易雲音樂之後,雲村數以萬計的走心評論湧來,這實際上是與歌手敞開心扉的溝通,這種溝通是以精神契合、情感共鳴為基礎的。
以下是網易雲音樂對木小雅的採訪:
正經設計師,不正經音樂人,這是木小雅對自己的定位,也正是書店這種文化氣息和藝術氣質並重的環境造就了她詞曲間婉轉表達的深刻內涵。那首讓她走進大眾視野的《可能否》便取自詩人張棗《鏡中》「每當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一句。生長於文藝多情的南京,木小雅用自己的眼睛捕捉著這座城市的風貌、記錄著這群人的生活點滴,在設計和音樂間展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
問:《可能否》現在受到這麼多關注,你的生活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木小雅:現在感覺就像是意料之外地來到了時光洪流裡的某個關鍵節點,每一刻都可能波濤洶湧。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我希望儘可能降低它們對我的影響,讓自己仍然能沉下心來創作,帶給大家更好的作品。
最讓我意外的是這首歌的傳播度,最近經常收到親戚朋友發來的消息,告訴我他們在理髮店、商場、餐廳等地方都聽到了我的《可能否》。甚至那天我看到有網友評論說在拉薩的某個公園也聽到有藏族年輕人在外放《可能否》。
問:你的本職工作是設計,你覺得設計和音樂在你生活中分別扮演著什麼角色?
木小雅:設計是我生活的日常,音樂更像是讓我暫時逃離某種庸常的出口。但幸運的是,這兩者都是我喜歡的,並且它們之間會互相聯繫和滲透。
問:你覺得藝術和音樂之間的聯繫是怎麼產生的?他們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木小雅:我覺得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都有相通的部分,好比你很可能在一幅畫或者一部文學作品裡發現某種音樂的韻律感。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多首歌的靈感都來源於設計的過程中。其實寫歌也是另一種設計,設計整個故事的鋪陳、展開。
問:那你會在腦海中先設想出一個「MV」嗎?
木小雅:會,我屬於腦洞比較大的那種人,常常幻想很多電影般的情節和場景。有個錄音師朋友還跟我說過,他覺得我早晚要拍出些文藝片。我希望他這個預言能成真(笑)。
問:做設計和寫歌都需要靈感和想像,你有沒有思維枯竭的時候,又是怎麼突破這種狀態的?
木小雅:會有,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是先停下來,去做別的一些完全不相關的事。以前大學時老師教我們要善於從這種看似毫無聯繫的事物裡尋找靈感,這點我很受用。我覺得遇到瓶頸,一定要把自己從原來的地方解放出來,這樣才能找到突破口。
問:你覺得獨立音樂人做音樂最重要的是什麼?
木小雅:作品最重要,要保持做音樂的熱情和初心,保持真誠的創作態度。
問:現在有很多平臺和渠道可以幫助音樂人推廣作品,可以分享一下你是怎麼利用它們的嗎?
木小雅:我覺得網絡時代下,音樂人要學會自我經營,同時要善於和好的平臺進行合作。比如,我經常會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和留言的網友互動,微博上也會及時分享發布的新歌。我最近在網易雲音樂開設了一個音樂專欄,後面也會分享一些音樂創作的故事。
問:如果讓你向大家推薦一下家鄉南京,你會怎麼推薦?
木小雅:朱自清曾說過,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豔跡。南京在我心裡就是這樣一座值得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城市,它既文藝的多情、又穩重的踏實,一如生活於這座城中的人。
問:作為這種城市中的一員,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嗎?
木小雅:我其實是一個挺知足的人,我把每一天都當作是命運的饋贈。不過我的確不想按照社會普遍認可的那種方式活著,我覺得好不容易來人間一趟,一定要做自己愛的事,見自己愛的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說這種叛逆可以被稱作某種野心,那在這點上我是個有野心的人。
問:你說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現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消費主義社會,你是如何調校好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失衡的?
木小雅:記得上次參加音樂人沙龍活動時,一個老師跟我說:「這個時代其實沒有那麼多的懷才不遇。」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只要努力總會有所收穫,如果真的有才華,總會被發現。
我認為浮躁是源於過分迫切的急功近利,現在很多人想著一夜暴富、一夜成名,這太魔幻了。我們首先需要認清自己,堅定自己的內心,然後通過踏實誠懇的努力,讓現實一點點接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