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斷交」正在上演,為何現代人情越來越淡了?答案讓人沉思

2020-09-16 讀書文史

傳遞溫度與價值,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盡在@讀書文史!

文 | 讀書君

「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

對年輕人來說,可能都不太熟悉這段順口溜,對於父母那一輩人來說,則比較熟悉這話意思。因為過去人情味比較濃,大家都喜歡串門,「走親戚」,嘮嗑家常,聯絡感情。為此,每逢春節,這段順口溜,常常被老人「拎」出來,算算該什麼時候,去誰家串門了。

在中國,「走親戚」是一項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動。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這項古老的文化活動已經漸漸變了味,甚至開始走向了「衰敗」。

現今,存在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

  • 鄰裡之間,相互走動已經不多,大家都關起門來,各自忙各的。
  • 遠方親戚,一年到頭的走訪次數,少到僅一個巴掌就能數得過來。
  • 彼此見面之後,大多是尬聊,尤為表現在年輕人身上。

這種尷尬的情景,好比唐僧師徒取經,挑著一堆五花八門的東西,上門借宿,逢人就得主動打個招呼,「自報家門」,隨口蹦出那句:

「貧僧乃東土大唐和尚(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取經,路過寶地,借宿一宿……」一樣。

畢竟,常年不聯絡感情,彼此之間,早已忘記了親戚長啥模樣,不報家門,誰又還記得誰?

總而言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走親戚」習俗這味兒已經不是最初的味兒。甚至到了我們這一代,已經出現了「斷親」現象,且越來越普遍。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走親戚」最初是漢民族古樸的一項文化活動,通常是在春節期間進行,彼此間相互走訪慰問,交流溝通,聯絡親情。因為,老祖宗們深知「人聚則強,人散則弱」的道理。

除了春節等傳統節日,還有在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又或是農忙時節等時候,也是「走親戚」的重要時刻。

中國是一個高度注重禮節的國家,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

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念裡,舊時的人們,不管是身在高位,還是處在底層,不管是富裕,還是貧窮,但凡到了重要的節日時候,都會帶上「心意」,如一袋水果,幾斤雞蛋,一把麵條,一袋白糖等等,走走親戚。

或表示探望、拜訪,或表示祝賀道喜,或表示慰問,或是給予幫助……

所以,在那個時候,走親戚,既是一種聯絡情感的活動,也是「相幫相襯」的傳統美德活動。一個「走」字,將人與人,家庭與家庭之間,獨立的個體巧妙地聯繫起來,形成互為關聯的整體。

如今走親戚的氛圍為什麼少了?變味了呢?

1.物質條件變好了,心與心的距離變遠了

過去,大家的物質條件都差不多,鄉裡人的胸懷,就像田野裡微風一樣,灶膛裡的火苗一樣,溫暖宜人。

百姓之間,待客熱情真摯。那時候,不說是親戚,就連是過路人,人們都熱情地招呼到自家屋裡坐坐。這正如古詩中所言: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彼此閒來無事,就一塊坐坐,把酒言歡,聊聊家長裡短,看看田園風光。

那時候,走親戚送禮也簡單得多,無需考慮太多功利性的東西。串門時,給親戚朋友捎上一瓶好酒,帶上一些自家種的瓜果蔬菜,已經是一片赤誠心意。

如今,大家的物質生活變好了,攀比之風也越刮越猛,嫉妒之心也越燒越旺了,彼此之間暗地裡相互「較勁」著。

如今的人們,更強調物質,人與人之間走親戚送禮,嘴上說送啥沒關係,「禮輕情意重」,但是心裡早已把禮品的貴重,視為「情誼輕重」的衡量標準。

顯然,這種「畸形攀比」的社會心理,不僅影響了人的情感體驗,生活方式,更是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活動,將人與人的心靈距離,拉得越來越遠。


2.忙於工作,個體意識強烈,親情紐帶靠老人維繫

有句俗語說得好:「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

首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都是與走得最頻繁的那一小撮人最親近,這點尤為突出表現在城市裡。平日裡,人們除了和工作上接觸的同事、朋友,常聯繫走動,那些沒有十分必要往來的,基本上是能不交際就避開。如一些人對隔壁住了多年的鄰居是誰,一無所知。為此,就更別提那些相隔甚遠的,遠方表親之類的。

其次,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是家中的獨苗,從小被護在掌心長大,其個體意識比較強烈,往往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而不喜歡融入老一輩的圈子裡面。

再次,中國雖然是一個極為重視血緣關係的國家,但是一些輩分,經過幾代下來,就變淡了。因為,彼此之間已經沒有太多的交織,也不存在什麼情感基礎。一旦靠老人維繫的紐帶不在了,久而久之,彼此之間沒有交集,遠房親戚就慢慢成為了陌路人。

3.娛樂方式多元化,削弱了人與人的互動性

現在的人們,擁有了更多的休閒娛樂方式,如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就能讓人足不出戶,看遍天下。

對現代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是造成人情冷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人們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網絡娛樂上,如玩遊戲,看視頻,購物等等,正常的人際交往就會被忽略。這時,很多人不僅是不想走親戚,就連待在同一個屋簷下的親人、朋友,都懶得面對面交流了……

讀書君說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提高。現在,人人都住進了高樓,但是卻大門緊鎖,窗門緊閉。都說中國是一個熱情好客的禮儀之國,如今,我們似乎卻在朝著另一方向發展:時代變好了,人情變淡了:「禮」尚有,可往來;無大事,勿擾之。

在這個物慾橫流,娛樂至上的年代,如何維繫親情,如何維繫情感,如何維繫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關係,真是一個值得現代人好好反思的問題!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讚是一種美德,喜歡就點個讚、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相關焦點

  • 親戚「斷交」不斷上演,為何現代人情越來越淡了?答案讓人沉思
    親戚之間的交往也是一樣,古代十分重視血緣之間的親疏,從而劃定交往的親密,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老一輩心中重視的親戚交往傳到我們這裡卻變的越來越淡薄。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之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過成了獨行俠的生活,不和任何親戚打交道,不願意和他們打交道。過去的走親戚很簡單,無論貧富都會在走親戚的時候帶上自己的一點心意,有的是一袋米,有的是一把面,還有的是幾斤橘子或者一個熱水壺。禮物雖然很輕,但就此而構建起來的感情卻比我們現在任何時候都要深厚。那為什麼如此簡單的走親戚方式到現在卻變的越來越少了呢?
  • 農村「斷親潮」正在上演,為何現在人情越來越淡了?究竟咋回事?
    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就會發現,親友之間人情變淡了:「禮」尚有,無大事,不往來!親情越來越淡了,好像大家之間沒有以前那麼需要彼此了,「斷親潮」也就逐步上演,真成了親不過「三代」!親戚之間關係更融洽的最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大家在一個地方生活,也就是在一個農耕「經濟圈」裡生活,彼此有相互幫忙依靠的「共性」。當然也有來往的便利條件,經營著彼此之間的親情關係,因此,大家會感覺到當時親情濃厚。現在農村真是「遠親不如近鄰」了,親朋好友不在身邊,就是親兒子如果在外地生活,很多時候的作用,還真不如鄰居好使!沒有「共性」的感情,總歸會變得越來越淡!
  • 農村親戚「斷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親人彼此不再走動,咋回事?
    可是現在的農村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親戚之間的走動越來越少了,有的甚至出現了「斷交」的現象,每年親戚之間彼此都不再走動了,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現象呢?接下來且聽農人小來福給您一一道來! (1)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現實,所謂有錢有權就是王道,所以嫌貧愛富相互攀比的心理,佔據了主觀思想 ,出現了有錢親戚瞧不起沒錢親戚,沒錢親戚高攀不上有錢親戚的現象,從而導致了關係上的生疏,甚至出現了斷交現象。
  • 為什麼親戚間走動越來越少?你對農村親戚「斷交」有什麼看法?
    農村親戚斷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親戚不再走動,對於八零年以前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個沉重而又無奈的話題。很多人總是感慨現在親情越來越淡薄了。為什麼現在的親戚間走動的越來越少呢?更不要說去走親戚了,所以無形中造成了親戚間關係的生疏。
  • 農村裡的這幾種親戚,斷交了,也沒什麼好可惜的
    文/清水無塵01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這句俗語雖然看起來,顯得很沒人情味,但卻真實反應了農村裡的親戚關係,確實有越來越多的親戚,把利益看得比親情還重要了。
  • 你有沒有覺得親戚間的感情正在越來越淡……
    最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反感親戚這個群體,對親戚這個詞的認同感遠不如以往的人們,其實,這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被定義為親戚的人,我們潛意識裡認為應該是互相熟悉的,但實際情況是,有很多親戚相互之間沒有來往,關係淡薄。
  • 農村親戚「斷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親人彼此不再走動,咋回事
    1現在有很多親戚都在外地,回一趟不容易,有些親戚親情不是很強的,會因為距離懶得走動。2現在的人物質欲望太強,有些人覺得那個親戚幫不上忙,而且還經常要倒貼各種事情的份子錢,於是就懶得去,彼此不再來往了。3因為借錢借不到,感覺親戚之間沒有感情,於是不來往了。
  • 淡了人情的季節
    那激起的心緒可能不會再上演了,那曾經理所當然的事可能永遠也不會蕩起了。因為,世態變了、人情淡了、季節反了…… 往事不想再提,不是不忍,而是過往的人情勝於今天看電視、玩電腦,都成宅男宅女了,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和人情。喊了半天無一人,只好花錢用吊機,無奈呀! 我不想說人被物質化了,我只想說人情——淡了。 有時候,忽然會產生某種想法:是不是天神在爭權?還是妖魔在做亂?沒有了宇宙法則,沒有了人情法信。怎麼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它本來的模樣呢?
  • 「隨禮」是越來越多了,「人情」卻越來越淡了
    但與之相隨的,是打著互相溝通,聯絡感情幌子的送禮名目也越來越多,當然,隨禮的禮金也是越來越高。很多人不禁感慨道,自己掙的那點錢,快要隨不起禮了,真有點吃不消啊!我有點尷尬的回答道,我也不知道隨多少,畢竟之前和他沒有人情往來,但人家給我發了邀請函,不去又不行,哎,好糾結。旁邊的李姐就插話道,小蔣,那你得和我們統一戰線啊,別一個三百一個五百的,那別人看起來會不舒服的,照我的意思,大家統一上五百得了,你們覺得呢?我和小李相視一笑,得,統一戰線。剩下幾個同事也都苦哈哈的附和道,哎,又是五百,這酒宴是越來越吃不起了。
  • 為什麼親戚關係會越來越淡?
    八零後、九零後讀了大學,都去了不同的城市,再也不是在一個縣城裡了,距離遠了,關係就淡了。 第二、貧富差距。父母輩的差距在他們四十歲左右仍在產生影響;同輩的人從他們大學畢業即產生影響;以前我們說階級鬥爭不可調和,並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的意識形態的刻意宣傳,而是確實有它的道理,財產不平等使人性產生了分化,不是一個圈子的人,沒有共同話題,甚至有價值觀的衝突和矛盾。
  • 情侶之間,相處久了,為何感情會越來越淡?過來人告訴你答案!
    情侶之間,相處久了,為何感情會越來越淡?過來人告訴你答案!01其實對於情侶,兩個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如果時間久了,為什麼感情會越來越淡呢?這個時候過來人告訴你答案。可是這個時候你忘記了人一直喝濃茶是一個不好的習慣,而現在的淡茶也並非白開水一樣淡然無味。所以一切都是因為你的心思在作祟,而這個時候你應該做的還是好好珍惜自己的感情,而不是讓一份愛情這樣淡然無味的進行下去。也許你們兩個人之間就是缺少了下面這些東西,快來聽聽小編的分析吧。
  • 為何農村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呢?啥原因?
    為何農村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呢?其實不外乎下面幾點原因,這幾點原因正成為農村鄰裡關係的殺手,但卻無法改變。大家在生活變好之後,鄰裡之間,村民之間的人情味似乎變淡了,沒有了以前的走街串巷,嘮嗑的人越來越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現代親戚關係越來越疏離?大都基於這兩個現實原因
    導讀:為什麼現代親戚關係越來越疏離?大都基於這兩個現實原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現代親戚關係越來越疏離?大都基於這兩個現實原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人情淡薄,從不走親戚開始,到獨生子女徹底結束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感覺人情真的很淡?沒有了利益,沒有了經濟往來甚至就沒有了感情。慢慢的,親戚之間的走動越來越少,虛偽越來越多,甚至有些時候一天可以走好幾家親戚,人還是原來的人,可是感情已經不是原來的感情,現在的走親戚更多的是完任務,即使兩個人相互的坐在一起,也只是相互看著自己的手機。
  • 農村親戚間正在「斷交」
    人是群居生物,根源是一個人的力量太薄弱,需要互相借力使力才不費力除此之外人還是情感動物,需要情感互動才能過得更好。在群居性基礎上,親戚這個特殊關係更能相互取暖,互相借力。在過去農村比較落後時候,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力,都需要經常性互助才能過下去。所以,無論是同村的人,還是左鄰右舍,或者是親戚關係的,之間的走動都比較多,大家都看重,在乎這些關係。後來,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人與人之間的需求關係,不再像過去那麼緊密了。
  • 現代社會人情關係冷淡,是工作太忙還是金錢在作怪
    現代社會的高節奏,似乎讓人忘記了身邊還有親戚朋友,有事時打個電話,沒事時連問候一聲也沒有了!最多只是偶爾在微信上發個早安就了不起了,除非碰到紅白喜事,才偶爾碰個頭。是工作太忙,來不及忘了,還是你是富人怕窮親戚,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啦!
  • 農村親戚「斷交」,一方心思太重
    時至今日,我和我的三姨斷交已有兩年,我的三姨出生在農村,年輕時定居到上海,幾乎我們的每一次相聚都是在農村。可以說她是唯一一個讓我斷交的無怨無悔的人,究竟是怎樣的痛才會讓一個人斷的毫無一絲留戀?對她,我付出了所有真摯的情感,而她卻一次又一次的傷害我,直到體無完膚,遍體鱗傷,到最後選擇此生永不相見。
  • 為什麼「斷親」的現象越來越多?過來人告訴你3個原因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下角「加入圈子」或者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因此就會伴隨成長,逐步重新分配親疏程度,斷親就意味跟部分親戚在現實的生活親近,跟另一部分親戚在現實的生活疏遠罷了。,可是現如今不是正在經歷趨炎附勢交織的人情冷暖,就是早就經歷過嫌貧愛富交織的人情冷暖。
  • 為何現在親戚之間越來越冷淡了?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很現實
    意思就是說,那些居住在自己家旁邊,大家經常往來的鄰居們,可能要比居住在遠方的親戚關係還要好一些。這句古話其實也總結出了古人在生活中得出來的經驗。其實將這句古話和現在的親戚往來狀況進行結合,大家會發現——現在很多親戚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少了,關係也越來越不親切了。其實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從老祖宗留下來的兩句俗話中得以體現。
  • 現代社會,人情練達是一種境界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現代社會,人情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話題。人和人之間相處,請記住這6條忠告。記人好處,看人長處看人的角度不同,會直接影響你對待一個人的態度。看缺點,容易討厭一個人;看優點,才能產生好感。懂得欣賞別人長處的人,更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