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在讀《資治通鑑》,昨天下午一口氣讀完了巖井俊二的《情書》。晚上睡前,還會把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讀來解悶。
金庸的書,其實越讀越有妙處。而且往往許多小人物,雖然著墨不多,卻格外出彩。
怎樣才算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在《倚天屠龍記》裡,心胸寬廣的人著實不多的。主角尤其不是。
張無忌固然純良,對父母,對義父謝遜的愛固然真摯,可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傷一個。
一會兒覺得自己愛一個更多些,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對另外一個其實更念念不忘。
兒女私事拎不清至此,大處更不必提。
如果不是學會了超絕武功,這樣優柔寡斷,大約也只是個渾渾噩噩的普通人。
楊逍心胸寬廣麼?也不是的。
雖然他是明教上下,文武都被張無忌信任的第一人——比如萬安寺對他智計的採納,以及戰三渡時也是張無忌的第一選擇——可他終究是個不能容人的人。
明教的權利分配是教主座下光明左右使,接著是四大法王、五散人。然而在陽頂天死去,光明右使範瑤下落不明後,楊逍實質上已經是明教最有權利的人物。然而明教也在他手裡治理得四分五裂,白眉鷹王另創天鷹教,五散人發誓永不上光明頂。
文武雙全,卻過於孤傲。自然不是心胸寬廣。
當然楊逍也是個可愛的人,閒筆多寫幾句。是周顛看到楊逍力戰渡厄、渡劫、渡難三位高僧時的心裡活動:
「楊逍這龜兒子原來一直讓著我,先前我只道他武功只比我稍高,每次動手,總是碰巧運氣好,這才勝我一招半式。豈知我周顛跟他龜兒子差著老大一截。」
那麼張無忌的父親張翠山,又算不算得上是心胸寬廣呢?
張翠山俠義有餘,只不過性格過於偏執。自刎謝罪固然是不懼死的好漢,然而也是最容易的那條路。
他受不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受不過內心的煎熬,所以不算心胸寬廣。
他的義兄謝遜在書中對張翠山有段評價,格外中肯:
「你心地仁厚,原該福澤無盡,但於是非善惡之際太過固執,你一切小心……」
在我看來,整部書裡,心胸寬廣的,不過三人。
第一是張三丰。
當張翠山第一次帶著殷素素上山時,張翠山因妻子出身邪教,而怕師父不悅。
卻沒想張三丰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
「那有什麼干係?只要媳婦兒人品不錯,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們山上,難道不能潛移默化於她麼?天鷹教又怎樣了?翠山,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心中能容正邪二字,非有大胸襟不可的。
第二個是與成昆了結恩怨後的謝遜。
謝遜應該算得上是整部書中的靈魂人物,沒有了謝遜,也便沒有了故事矛盾衝突的主線:尋找屠龍刀。
他雖外貌粗獷,卻文武全才,於諸子百家無所不窺。
對恩師敬若神明,卻因無妄之災而慘遭恩師滅門,從此不惜濫殺無辜引成昆出現。一生所犯罪孽實多,一生執念實深。
大孽大恨,卻經度厄一點即化,立悟成佛。
當謝遜終於大仇得報時,金庸這樣寫道:
張無忌等見他大獲全勝,都歡呼起來。謝遜突然坐倒在地,全身骨骼格格亂響。張無忌大驚,知他逆運內息,要散盡全身武功,忙道:「義父使不得!」搶上前去,便要伸手按上他的背心,以九陽神功制止。
謝遜猛地躍起身來,說道:「成昆,你殺我全家,我今日毀你雙目,廢去了你的武功,以此相報。師父,我一身武功是你所授,今日我自行盡數毀了,還了給你。從此我和你無恩無怨,你永遠瞧不見我,我也永遠瞧不見你。」
成昆雙手按著眼睛,痛哼一聲,並不回答。
群雄面面相覷,哪想得到這一場師徒比拼,竟會如此收場。
謝遜朗聲道:
「我謝遜作惡多端,原沒想到能活到今日,天下英雄中,有哪一位的親人師友曾為謝某所害,便請來取了謝某的性命。無忌,你不得阻止,更不得事後報復,免增你義父罪業。」張無忌含淚答應。
待少林寺中受辱,恩怨了結之後,謝遜遁入空門,從前種種,皆成虛妄。
近代禪門泰鬥虛雲禪師曾說:頓悟漸修而來,漸修終必頓悟。
謝遜人生起落如斯,仍能將從前種種化作修行,一朝頓悟。
非有大胸襟不可的。
第三個名叫太虛子。
可能你一下子想不出這個人物到底是誰,因為他在書中,也不過出現了那麼短短幾行字。
是在謝遜與成昆了結恩怨之後,謝遜自廢武功,然後在天下群雄面前謝罪。
書中寫了這樣一段:
武林豪士於生死看得甚輕,卻決計不能受辱,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這二人每人一口唾沫吐在他臉上,實是最大的侮辱,謝遜卻安然忍受,可知他於過去所作罪業,當真痛悔到了極點。人叢中一個又一個的出來,有的打謝遜兩記耳光,有的踢他一腳,更有人破口痛罵,謝遜始終低頭忍受,既不退避,更不惡言相報。
如此接連三十餘人,一一將謝遜侮辱了一番。最後一名長鬚道人出來,稽首說道:「貧道太虛子,我兩位師兄命喪謝大俠拳底,貧道今日得見謝大俠風範,深自慚愧,貧道劍下也曾殺過無數黑白兩道的豪傑。我若找你報仇,旁人也可找我報仇。」說著拔出長劍,左手振指一彈,當的一聲,長劍斷為兩截。他將斷劍投在地下,向謝遜行禮而去。
群雄竊竊私議,這太虛子江湖上其名不著,武功卻如此了得,更難得的是心胸寬廣,能夠自責,看來再沒人出來向謝遜為難了。
見善即遷,有過則改。
能夠在人前真誠自責,自責而後改之。
非有大胸襟不可。
能容是非兩端,能悟已往之不諫,能知來者之可追。
這三點只要能真誠做到其中一點,在我看來,都算得上是心胸寬廣。
<END>
文/勺布斯
商業合作請加QQ:389308050
我的私人微信:shaobusia
微博:@勺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