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是一位63歲的老人,家裡的兒子結婚晚,34歲才有孩子。張阿姨老伴兒去世的早,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兒子給拉扯大,到了這個年紀好不容易要休息了,結果迎來了孫子的到來。於是,張阿姨對帶孩子這件事非常抗拒,也因此遭到了兒媳的不滿。那麼,張阿姨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很多人覺得老人家在中老年的責任感更多的是來自於帶孫子,畢竟大多數老人到了這個年紀可能已經退休,一個人閒在家裡,不帶孩子好像閒的這個老人很懶,很自私。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一、老年人也需要自己的生活
這幾年不是很流行一句話嘛,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們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賺錢,養孩子,根本就沒有時間,也捨不得花那麼多錢出去看世界。現在我們退休了,有了一定的時間,身上也有一定的積蓄,就想著出去看看。我的一些同學們,時不時的就會在群裡約一下大家,說一起去哪裡旅行。
我平時如果想和他們一起去,就得跟兒子兒媳申請。但他們大多數時候也會覺得很為難,因為他們覺得我完全可以周末再去玩,工作日他們要上班,請假也很麻煩。但是團體出行這種東西,誰能去選擇時間呢?
二、帶孩子有時真的吃力不討好
我們老一輩帶孩子的方式和年輕人帶孩子的方式可能也不大一樣。我們在帶孩子的時候,更傾向於用自己習慣的那種方式帶。可是在孩子眼裡,好像我們就是什麼害孩子的壞奶奶。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甚至還會紅著臉指責,真的讓人挺寒心的。
我們平時一天到晚帶孩子是真的不容易,他們周末帶一下就覺得很辛苦了,怎麼就沒想過我平時一個人是怎麼帶的呢?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是我不講究,而是真的來不及也沒那麼多時間去講究。
三、有時候家裡的孩子真的是太理所當然了
其實大多數父母都會幫孩子帶孩子的,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義務,而是一種幫忙。但有的孩子真的是不理解這種關係,總覺得我們老人家幫忙帶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就理所當然的把孩子丟給我們,幹什麼都是讓我們來。說實話的,就是請個保姆也不能這樣吧。
我覺得年輕人在對待長輩帶孩子這件事上,需要和長輩有一個磨合期,儘量做到以下三點:
1、在沒有工作的時候,將孩子帶開,給老人自己的空間。
平時上班可能沒有條件去帶孩子,但是不上班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上班很累了,回家就只想休息,還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這樣老人會覺得很累,覺得自己沒有休息時間。
2、平時多關心關心老人,可以給他們買一些平時需要的東西。
其實很多老人很渴望來自於孩子們的關心和愛。在平時多關心關心老人,多了解了解老人的需求,儘量給予滿足,真的會讓老人的幸福感提升很多。
3、一年可以抽出一個節假日一家人出門短途旅行。
適當的出行可以讓人身心愉快。很多老人有出行的心,可能捨不得出錢,又可能懶得出門。有條件的話,找個節假日來個周邊遊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