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用戶節已如約而至
2020年行至歲末
封面新聞陸續推出
「2020,感謝有你」年終策劃
我們用光影記錄下
今年在各行各業勇於突破自我
達成小目標的突破者
12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2020,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是不容易的一年。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總有一些人,不畏艱險,勇於挑戰,甘於孤獨……用愛與勇氣,帶給我們突破逆境的信念和希望。
2020,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也是不斷突破的一年。
2020感謝有你,突破者!
01 珠峰登山測量隊
2020年5月27日上午1點,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8名隊員成功登頂,攜帶國產測量設備,在峰頂創紀錄地停留了150分鐘。
12月8日,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8848.86米。
02 袁隆平團隊
2020年11月2日,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湖南省衡南縣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此前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周年畝產突破1500公斤,袁隆平團隊實現了普通生態下雙季稻產量的重大突破。
03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團隊
2020年3月26日,國土資源部宣布,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俗稱的「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成功。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記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
04 青藏科考納木錯科考隊
2020年8月3日,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湖泊鑽探系統,在青藏高原納木錯中心湖區,首次從近百米水下成功獲取超長巖芯。獲取的巖芯長度達到144.79米,可預計過去約15萬年以來第三極地區氣候環境變化序列,這對青藏高原古氣候變化研究是個較大的突破。
05 陳秀雄、王兵團隊
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06 大國重器生產者
2020年9月27日,直徑16.07米的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在長沙下線。該盾構機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中鐵十四局集團聯合研製,重4300噸、長150米,一次性開挖隧道斷面近6層樓高,堪稱國之重器。
07 大橋建設者
2020年10月1日,經過6年多的建設,我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面試通車。4萬大橋建設者克服了大風、水深、浪高流急、海底裸露傾斜巖面等惡劣氣象、水文、地質難題,最終建成了這項超級工程。
08 電網建設者
2020年12月4日,阿里聯網工程正式宣布投運,這標誌著全國陸路地區最後一個地級行政區域西藏阿里,正式接入國家大電網。該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運距最遠的超高壓輸變電工程。輸電線路長度約1689公裡,沿線平均海拔高度約4600米,高寒缺氧、地質複雜,技術難度極大。
09 大橋建設者
2020年9月15日,新建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主塔封頂。泉州灣大橋全長20.29公裡,海上橋梁長約9公裡,是世界上首座行車時速達350公裡的高鐵跨海斜拉橋。福廈高鐵正線全長277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是我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跨海高鐵,預計2022年通車運營。
每一次的微小突破,都是成長;
匯聚成河,便是社會進步。
2021,感謝有你,每一位突破者。
封面新聞記者 羅志強 王浩野 實習生 安徽 視頻製作 王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