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前段時間接到高中同學的電話,說要聚一聚。當天晚上,便被同學邀請至新建立的微信群。進群後,老李發現群內活躍的大多是這幾年事業有成的人,其他人基本很少冒泡。
上周,一個混的不錯的同學在群內連發了5個紅包,想要借著周末有時間舉辦個同學聚會。也許是因為領了紅包不好意思不發言,原來群內的許多沉默不語的同學也開始活躍了起來。
經過大家商議,決定採取AA制,這樣可以減輕大家的心理負擔,實現真正的同學間平等的交流。後來,有個混的比較好的同學建議去一個度假山莊相聚,不僅可以吃飯唱歌,還可以泡溫泉,做SPA,有錢的同學紛紛附和,其他同學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避免顯得自己小氣。
隨後,班長在群內發了度假山莊的定位,看到人均消費後,很多同學都選擇了沉默。這時班長還興高採烈的詢問老李方案是否可行,老李看到後也只能硬著頭皮說好。
第二天醒來,老李便看到群內少了10多位同學,後來才了解到,退群的同學覺得這次的同學聚會已經變了味道,成為了有錢人的聚會,作為普通人完全沒有必要打腫臉充胖子。人均3000多的消費,不如給家裡置辦些東西實在。
但在有錢人眼中,反而覺得沒去的同學格局小,活該受一輩子窮。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有錢人和普通人之間是有次元壁的,無法融入,無法改變,強制逼迫自己,也只是適得其反。
人們常說:「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人過四十歲混的再差,也不要參加這2種飯局:
1、作陪襯的飯局
很多時候,有些人請你吃飯並不是真的想和你建立關係,而是想你充當陪襯,幫他一起拿下資源。弄到最後,自己不但什麼人脈和資源也沒有落著,反而還喝的不省人事,落人口舌。
所以即使再窮,也不要參加做陪襯的飯局,費力不討好。
2、華而不實的飯局
聚會好不好,關鍵看組織者的水平。有些人會考慮到每個人的經濟情況,選擇適合大眾消費的飯店,但也有人會為了「溜須拍馬」,巴結有錢人而選擇順從。
同學聚會本就以溝通感情為主,過度的開銷只會讓他人和自己難堪。所以,即使再窮,也不要參加那些華而不實的聚會。
聚會一旦夾雜利益,就會變質,不如不參加。因為在有錢人眼中,人脈就是利益交換,即使你去參加也只能作陪襯,落得尷尬的境地。
你討厭參加同學機會嘛?為什麼?
—— END ——
責任編輯 |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