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而愛情,歷來都是人類最重要的永恆話題。初戀,之所以能讓人永生難忘,就是在於自己是在最不懂愛的年紀,第一次遇到了最想在一起的人,總是能讓人激起對甜蜜生活的無限嚮往。
初戀,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會影響著自己對未來婚姻的理解和態度。人在初戀時,才會開始了解,要如何去認真的愛一個人,並從中找到被愛的感覺。只有在日常相處過程中,才能從戀人的眼裡,更直觀清醒的認識到,別人眼中最真實的自己。只有在經歷了感情,無論是甜蜜還是苦澀後的成長過程後。才能讓自己,從一個懵懂少年,思想開始能慢慢變得成熟起來。
「人生若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似乎在我們很多人的一生當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長半左右。至於初戀,那就更是如此了。初戀中的愛情,大多都是伴著浪漫的悽美故事,是與遺憾相伴左右的往事。但凡現實中,能修成正果的,確實寥寥可數。感覺似乎除了幸運的童話故事外,我們能看到那些對愛情充滿幻想的人,到最後,大多也是分道揚鑣。所能體會到的,多是失戀的苦澀。
都說」情人眼裡出西施」,第一感覺確實會左右我們的思維。初戀的感情,單純理想化,會帶有更多盲目主觀性。那時候,喜歡上一個人是很容易的,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往往就是僅憑自己的第一感覺,發自於內心莫名的喜歡。所以,戀愛中的人,有時候,智商就是等於零。在認可對方優點的同時,常會忽略對方的缺點。也只有在相處的過程中,能做到理解和包容,才能天長地久。
也許,內向的人,多是個完美主義者,總希望一切盡善盡美,內心更期待享受被愛的感覺與甜蜜。但羞澀而膽怯,在感情表達中,處於劣勢,在戀愛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容易選擇逃避。而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性格內向,不擅長交際,更不擅與異性打交道和感情自我表達的人。但即便是最木訥笨拙,最內向不善於表達感情的人,也掩飾不了自己內心對愛情的嚮往。愛情,真的可以讓懦夫也變得積極勇敢起來。
而她,雖說不上漂亮,但精明能幹,人緣極佳,身邊也從不乏優秀的異性朋友。正如她所說的,她認識的任何一個男人都比我強,但卻說不出原因,到底喜歡我什麼?在此之前,也曾有女孩子會主動地搭訕靠近自己。但只是沒有想到,她是這麼的不顧一切的愛上我,也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吧。記得最初在朋友那相遇的時候,感覺她就是那種活潑外向,大大咧咧的人。也沒想我會害羞成那個樣子,躲躲閃閃,語無倫次,走路也忘了節奏……她則像個男孩子似的,積極示好,在主動百般殷勤的圍剿下,最後自已也不自覺,一步步的走入了她設下的埋伏,做了她的俘虜。她那熱情似火的激情,讓人想躲也躲不開,似乎瞬間,就能融化內心深處這冷固的冰山。
初遇戀情,真是幸福的甜蜜,它讓兩個不曾相識的人,超越血緣關係,能有機會一起走向未來。但相愛容易,相處難。愛情之所以能得以保鮮,關鍵就需要兩個人都互相遷就,是需要經營的。是忘不了初戀麼?或許是忘不了當時那些笨拙的瞬間。原本想好好表達,最後變成了一場爭吵。原本想攜手到老,最後變成了同路人。回想總會說:「如果當時,我可以溫柔一點;如果當時,我可以理智一點」。可生活終究沒有重來鍵,錯過了就只能揮手說再見。女人無論多麼能幹,但骨子裡都是一個孩子。不要總希望她多麼為你著想,多麼會體貼你的感受,多麼以你為中心。她也希望可以象孩子一樣任性,希望有個人像寵孩子一樣寵她愛她,照顧她關心她,而不只是像孩子一樣,只是向她索取關愛和寬容。
所以,愛上一個人,除了需要有飛蛾撲火般的勇氣,還要有相守一生的掛念及擔當。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和異性打交道的能力,絕對更是後天打磨出來的。在情感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就是自己的初戀女友。正是初戀的存在,才開啟了男人對愛情的認識和成長。初戀女友讓男人學會了如何去愛,也讓男人對女人產生很多難以忘掉的記憶。所以,男人對那個提升他戀愛經驗的初戀女友,在內心永遠是帶有深刻的烙印。
雖然愛情是自私的,具有很強的獨佔排他性。但愛情,同時也是人類最無私的感情。在愛情中很容易暴露出一個人,最真實的品性。初戀,讓我們體會到了愛情的甜蜜和失戀後的苦澀。從中我們學會了愛人之前,先學會愛自己。即便是在甜蜜期,也別忘了尊重對方,更別忘了尊重自己,在愛情裡丟失自我,才是最糟糕的結果。價值觀不同,不能有效的溝通,兩個人吵架,不能傾聽、溝通和妥協,遲早都是會分手的。愛不是佔有!放手,是最後的溫柔。如不能相沬與共,則不如相忘於江湖。無論如何,尊重愛過的人,即便分手,也要好聚好散。
初戀,是熾熱的情感,是不曾夾雜有現實世故的感情。它無論甜蜜苦澀,都是我們心底曾經最純真無私的愛慕。我們並不是放不下那個人,而是忘不了那段歲月,那個青春年少時候,最初的自己。時間總會改變一切,有遺憾的人生,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都說好女人,是所學校。男人,特別是性格內向的男人。在愛情的道路上,初戀女友,都是教給他最多感情生活的首任老師。未來的人生,沒有刻意的必要去改變自己的性格。真正喜歡你的人,會接納你的一切。我們需要做的,還是努力的做最真實的最好的自己。剩下的,無論好壞,不強求,一切就隨緣吧。(註:文中部分來自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