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就是相親,兩個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展現自己的優點;不要把相親當成做生意,明著一套,背地裡卻是另外一套。
兩個人合適就在一起試試,不合適就一拍兩散,不要把相親當成蹭吃蹭喝的幌子。
最近的這條熱搜,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29歲的小劉至今單身,父母十分著急,在媒人的張羅下,小劉跟一個相親女生決定見一面,一起吃個飯。
但讓小劉沒想到的是,相親女生私自帶著23個親友前來就餐,這頓飯一共花了19800元。
當小劉看到了這個陣勢,他也著實驚了,沒想到一頓普普通通的相親約會就餐,卻被女子硬生生地弄成了「家族聚會」。
最後結帳時,小劉看到帳單,偷偷溜走。
後來在中間人的協商下,小劉決定只承擔自己那桌的費用,一共4000多元;而餘下的1萬5千多元,要女子自己去承擔。
事後女子回應稱:
因為有人起鬨,說相親男生的條件很不錯,想要測試一下他的胸懷,所以才想到了這個方式。
在這場鬧劇的背後,網友們一邊倒地站在男生這邊,認為相親女生以及她的家人,事情做得實在是很過分。
而女生的回應,似乎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不感到愧疚,依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反而說: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依舊損害了自己的名譽。
有一個投票話題是:相親飯局,應該誰買單?
看到這個投票時,有8.4萬人參與,其中有5.2萬人投票「男女平等,AA制合理」。
而認為男生買單的投票人數有7701,認為女生買單的有1.4萬人投票。
從投票結果可以分析:大多數人,都認為第一次相親約會,AA制還是比較好。
畢竟,合適的話還可以有下一次約會,不合適的話一起吃個飯聊天,誰也不欠誰的。
是誰把相親當成了一門生意?
以前的相親,都是村子與村子之間的距離;或者是朋友的朋友,親戚的朋友,朋友的親戚等等,圈子比較固定,對彼此知根知底。
那時候相親,還不至於去餐廳吃飯,只是站在路邊,兩個人散散步,聊聊天;第一印象與溝通,成為兩個人接下來感情進展的決定性因素。
而如今的相親,似乎越來越變成了一門生意。
做生意,誰都想穩賺不賠,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情,都不願意去做;但如果相親也變成了這種心態,那麼你很難遇到自己合適的人選。
如今的相親,兩個人要坐在一起吃飯,吃飯就意味著要花錢。
而相親買單,該誰結帳?
男生結帳可以,這是男生的禮儀,展示男生紳士風度的一面,也是男生對女生的一種尊重。
女生結帳也可以,潛臺詞或許是:我不喜歡你,這頓飯我請了,我不想欠你的;或者是,我對你比較有好感,這次我請,下次你請我。
而AA制,則是最妥帖的解決方式,誰也不欠誰的,下一次約會時,也比較放得開。
但怕就怕,女生相親時帶著她七大姑八大姨,帶著她好幾個閨蜜;私自帶親朋來就餐,不跟男生事先通知就算了;最怕的是,不僅帶人來,還把男生當成「錢包」,大吃一頓。
同樣,也有男生相親時帶著自己的家人、哥們,好好的一次相親,卻給女生無形之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相親是婚姻的鎖,互相理解是婚姻的鑰匙。
我覺得,相親就是兩個人走向婚姻的第一步,這一步是一個精密高級的鎖,這把鎖需要有特定的鑰匙才能打開。
而打開婚姻之鎖的鑰匙,是心動,是合適,是互相理解。
如果你跟相親對象坐在一起聊天,你發現你們倆沒有什麼共同話題,並且對方的外貌也無法讓你心動,那就當這頓飯是互相認識,飯局結束後就相忘江湖。
如果你對他有很強烈的好感,想要跟他有進一步的感情進展,那麼就多展現你的優點。
相親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本來不需要那麼繁瑣:成就成,不成就算了,何必大費周章?
我想給大家的一個建議是:
第一次跟相親對象見面,能不吃飯就不吃飯。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們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啊。
比如:
你們可以一起去逛逛公園,動物園,博物館,圖書館;因為這些地方,環境比較安靜,適合兩個人聊天,安靜的環境更容易讓人放下戒備心理,這有助於你們之間的溝通。
是不是靈魂伴侶,你們的靈魂在不在同一個頻率,聊會天就知道了。
夕陽下,你們肩並肩地坐在長椅上,面前是波光粼粼的湖水,耳邊是淡淡的風,呼吸到的是帶有桂花香的空氣。
這樣的環境,豈不是比餐廳那種壓抑,不自在的環境好多了?
當你帶著真心與對方相處時,對方是能夠感覺得到的;如果你只是抱著應付差事,抱著蹭吃蹭喝的心理跟對方約會,那麼你總是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你如何看待女子相親帶著23個親友就餐這件事?
你覺得,相親消費應該誰買單?
(文章圖片來源網絡,文字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