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都有父母,結婚的人又多了一雙父母,今天先說一說女的,結了婚就有了公公婆婆,自然也就要稱呼,當著公婆的面,一般的人都會稱呼「爸爸」、「媽媽」。
然而,小兩口單居一室的時候,有的兒媳對公公婆婆的稱呼就不一樣了,就單說稱呼婆婆吧,有的兒媳就對丈夫說「咱媽……」,有的兒媳就說「你媽……」。
這是什麼情況呢?
有的兒媳跟婆婆的關係相處的不錯,一開始就在丈夫面前稱呼婆婆為「咱媽」,一直就是這樣稱呼著。
有的兒媳跟婆婆倆人的關係沒有處好,兒媳把對婆婆的稱呼就變了,再跟丈夫談起婆婆的時候,就喊「你媽」。
有的人是從一開始就改不了口,這樣的人在心裡從來就接受不了叫婆婆為「媽媽」的現實,裝也不想裝。
有的人是不夠尊重婆婆,這樣的人或許是看不起婆婆,或許是任性慣了,也或許是沒有教養。
其實看似就是一個簡單的稱呼,其實它的影響是頗深的,不單單會影響到婆媳關係,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夫妻倆人的關係。
如果喊婆婆為「咱媽」,丈夫自然對妻子就更多了一份親密感,感覺我們是一體的,不分你我,不分彼此。
如果喊婆婆為「你媽」,丈夫一聽就覺得「扎耳」,感覺妻子跟自己生分,有生疏感,無形之中,就拉遠了夫妻倆人之間的距離。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已經結為夫妻,父母也不要分彼此,從心裡接受他們,從稱謂上尊重他們,父母高興,夫妻也和睦。
歡迎關注、閱讀和評論!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