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四十歲左右的女人都喜歡聊一些什麼話題呢?
前幾天下樓買菜回來的路上,一棟樓裡的幾位中年婦女坐在一起嘮家常,內容無非不過就是說一些東家長西家短的。
要不就是炫耀自己的老公有多能掙錢,要不就是說一說自己的子女有哪些成就,要不就是抱怨最近菜價上漲太快,都有點讓人消費不起。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中年女人有的根本不用去工作,同時也沒有來自學習方面的壓力,她們一天中的時間大多都是無所事事的,所以也有時間去花費在這些看起來沒有任何營養的聊天內容上。
但是,我想說的是其實這是生活中常態,每個人最初都是意氣風發的模樣,只是漸漸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所以才變成了安逸的樣子。
只是,每天重複著同樣的說辭只會在同性之間引起相關的話題,對於那些整天在外奔波的男人來說,這些話題絲毫不會讓他們產生任何興趣。
不管在哪個年齡段,婚姻總歸還是要經營的,有點變化的愛情才更有活力。
之前,知乎上有過這樣一個討論話題:「中年時期的你和老公之間還有話題聊嗎?」
評論區的回答各式各樣,然而在整理之後,卻發現「無聲婚姻」佔了絕大多數,也就是說,相伴有過半生風雨的夫妻,竟然面臨著無話可說的尷尬。
生理學研究表明,女人在四十歲左右的年紀,身體各項機能走向下坡路,連帶著情緒的掌控程度也不如從前。
所以,生活中的她們總會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而孩子或讀書,或工作,所以承受這份情緒的只能是自己的丈夫。
朋友她就經常抱怨自己的丈夫做事不利索,僅僅是因為洗漱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外面,朋友就喋喋不休了一個早上。
類似這種情況數不勝數,有時候在聊天的過程中,丈夫說的一句話沒有符合朋友的心意,於是就會迎來新一波的嘮叨和抱怨。
本該是良好的聊天氛圍,卻因為朋友個人的負面情緒,導致丈夫愈發地想要去逃避和朋友的正面交流。
兩人漸漸無話可說,連最基本的親密度都尚且做不到,怎麼可能還有機會去繼續升華成為念念不忘?
因此,女人到了40歲以後,會聊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01)、《吐槽大會》作為一個別出心裁的綜藝節目,它總是能讓每個參與者以最簡單直白的方式,去「吐槽」對方身上存在的某種不足,但是由於這樣的方式過於真實,所以有時候就會讓人感覺到被吐槽的人的尷尬,因此,這時候,有的人就會用自己獨特的「聊天方式」來化尷尬為詼諧,例如劉嘉玲。
眾所周知,梁朝偉是娛樂圈出了名的「懶」,當初二人結婚以及裝修房子的時候,所有的事宜都是劉嘉玲一人操辦,梁朝偉只是過去看了一眼,便再也不多管。
因此,劉嘉玲在《吐槽大會》的一期節目上也吐槽了丈夫的懶,但是她的吐槽方式並沒有讓人覺得是一種抱怨,聽的人感覺反而更像是一種變相地秀恩愛。
02)、她在節目中說:「結婚之後,誰不講道理,誰就佔上風。他(梁朝偉)總是用很憂鬱的眼睛看著你,直到你煮一碗麵給他。」
出發點也是吐槽「懶」,但是聽的觀眾包括被吐槽的人倒是聽不出一絲一毫的抱怨。
劉嘉玲會聊天,也能夠把一件本該是抒發自己委屈的事情,描述成中年夫妻偶爾的小甜蜜,她不會把丈夫放在一個輿論的中心,而受到很多人的指點,相反,她用自己高情商的聊天方式把「抱怨」轉化為小確幸,去維護丈夫的尊嚴。
所以,劉嘉玲才會在那麼多競爭者中,俘獲了梁朝偉的心;所以,在跌宕起伏的娛樂圈裡,他們才能相守走過這麼久。
在中年夫妻裡,女人的聊天話題貌似更多的是以自己為中心,例如「我今天做了什麼」或者「我今天怎樣怎樣」,無形中自動將另一半轉化成為一個被迫傾聽的一方,從而剝奪了對方應該具有的傾訴權利。
在聊天的過程中,人們往往都會有一個這樣的側重點——
相對於別人總是說一些莫名其妙的、和自己不相關的東西時,人們會更加願意聽取一些和自己有關的內容,而人們在進行自我表述的時候,內心會產生一種自我價值的歸屬感,從而讓人的心情開始變得愉悅起來。
所以,女人在傾訴的時候,不妨將聊天的重點轉移一部分到對方身上,把「我怎麼樣」變成「你怎麼樣」,把傾訴的權利交還給男人一部分,而自己學著開始傾聽。
在兩性關係中,女人應該試著去學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有利於讓自己更加深刻地了解對方的內心。
由此,在感情中,「傾聽」有時候比「傾訴」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