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大多數丈母娘都會好好對待這「半個兒子」。女兒結婚時有遠嫁有的還能回來看看,於是母親就會擔心和關心自己的女兒,婆婆對她好不好受不受欺負?
大多數丈母娘認為自己必須對女婿好。這樣,女婿看到自己受到尊重和珍視,女婿就會對自己的女兒更好,更加照顧。
那麼,丈母娘對女婿好,女婿會不會一樣對丈母娘好呢?三名65歲的老人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娶老婆的心態與娶女兒的心態完全不同。一個有兒子的母親想花最少的錢嫁給最好的媳婦,一個有女兒的母親想讓女兒嫁給有錢有才的女婿。
如果女婿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並且一無所知,那麼大多數父母都會反對這種婚姻,因為貧窮的夫妻很難過,並且會認為自己的未來生活不會幸福。
但是王阿姨不是這樣的她覺得這個年輕人性格好,吃苦,有很強的上進心,以後的生活不會很糟。當她得知女婿的家庭條件很差,並且他的學歷不高時,她並不太在意 。
她只看著年輕人的品格,以及他的講話是否可靠。她說,一個有良好品格的人會脾氣好,性格鎮定,不會煩躁。一個說實話的人,從事實中尋求真理,不會做出無法實現的承諾。這不是誇張。
女婿兼任。她同意女兒嫁給他。女婿只買了一個求婚戒指,兩人結婚了。
王姨經常鼓勵她的女婿。人們不怕貧窮。就害怕沒有野心,心胸狹窄。我們不需要致富,但我們必須過上小康的生活。不要讓您的妻子和孩子每天都吃混亂的食物。
女婿想起了丈母娘的話,並且工作穩定。後來,他開了一家商店,賺了很多錢。女婿經常說:「媽媽起初並不認為我很窮,所以她大膽地把女兒託付給我,並鼓勵我努力工作。今天的成績都是你老人家給的,我會好好照顧你。」
王阿姨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她的孩子孝順家庭幸福。
張阿姨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她的兒子學得很好,定居在一個大城市。她的女兒不喜歡讀書,所以很早就輟學了。在外面待了幾年之後,她遇到了一個男的,最後結婚了。
女婿在經濟上很精明,一年四季都在做小生意,他的生活還不錯,但是無論他做什麼,有掙錢的有賠錢的,尤其是在商業領域。
又一次,女婿虧了錢,甚至沒有錢還清抵押貸款。女婿著急上火住了醫院,需要醫藥費。張阿姨什麼也沒說,付了住院費,並幫助償還了半年的抵押貸款。
女婿非常感激,並告訴丈母娘,他將在餘生中記住這種恩惠,生意會更好,他會償還。張阿姨說:「只要生活得好就行了。」
58歲時,張阿姨的兒子出了事情,想不開跳樓了,老太太急火攻心,被送進了醫院。
兒子去世,女婿成了家裡的頂梁柱,女婿讓張阿姨放心,以後的日子裡他照顧張阿姨,一定會好好孝順張阿姨的。
現在,張阿姨與女兒和女婿住在一起。女婿對待她很好,經常親自為她做飯,還為她了按摩椅。
張阿姨說:「女婿遇到麻煩時,伸出手,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看。他會感激一輩子。 」
劉阿姨是個樂觀的老人。儘管她是農村人,沒有養老金,但她年輕時與老頭種菜賺了很多錢。她有農村合作醫療。她沒想到讓她的兩個女兒會照顧老人。
老大的女婿也來自農村,能力不強,但願意努力工作。劉阿姨和丈夫捐錢並幫助建老大做起了小買賣,為兩個家庭賺錢,而虧錢算作張阿姨的。
老二女婿是一個城市居民,每月收入超過7,000。如果沒有孩子,這筆錢仍然足夠,但是在孩子出生後,要償還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會花費很多。她鼓勵老二女婿做生意。賺大錢是不可能的但是小錢不斷。
老二女婿在他嶽母的建議下與朋友開了一家外貿公司。起初,他虧了很多錢,但是在嶽母的支持下,他逐漸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老二女婿真的很尊重丈母娘,兩個女婿正在為孝順和養老而戰。
劉阿姨說:「只要你們好好對待我的女兒,並妥善管理小家庭,我們就不需要你們為老人養老。」
劉大媽最想看到的是能夠幫助她的女婿,而不是寄希望於女婿給自己養老。
如今,有些媳婦,女婿,以為老人對他們好是有什麼動機。
但是,不要忘記孝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反映了一個人的家庭教育和成就,而養老是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由於你和其他人的孩子組成了家庭,因此你是該家庭的成員。不管老年人是否為你做出了什麼貢獻,孝敬的義務是無法避免的。
一些老人有很高的退休金。可以說,他們不需要孩子來撫養他們。那天他們不僱用保姆或去養老院。他們晚年的生活非常舒適。
老人只希望看到這對年輕夫婦過著幸福的生活,家庭和諧就很滿足了。
如果你不得不說老人很自私,那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我相信聰明的媳婦或者是女婿會很容易接受這種自私。老人願意自助,這等於減輕了自己的生活壓力。
有的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女婿孝順老人,也不會給自己任何回報,只要你們過上好日子,老人會盡力幫助你們。
希望那些受到丈母娘幫助的女婿多做孝順丈母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