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張圖火了。
其實它不僅僅是區塊鏈技術的最佳說明,它也是物業管理本質的最佳說明。
具體特點:
第一,物權是排他權,也是對世權。只有本小區的業主有、且才能有通行權,這種權力的宣示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這就是業主自治、自管的本質意義。
第二,在組織內部,沒有特權的技術實現。這涉及到解決了外部幹預的情況下,物業管理的行為是否足夠公正、透明?其實小區裡所有的問題,只要與人相關的,一定可以通過技術做到一視同仁,你再情緒化,會砸掉自己的手機嗎?會放棄自己的那一顆鎖嗎?
第三,「知、議、決」,知情議事決策,一個都不能少。很多時候一些人想把業主的不參與看成是棄權票,甚至視為贊同票,事實上是根本不能成立的,每個人的意志自由,當沒有他的時候,這件事就是辦不成。至於跑票,那種作弊式的、強加於人的投票結果,更是無法令人信服。
成立業委會真的難嗎?其實真是難。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私心。但沒有私心,誰會去買房呢?
一致同意往往是假的,但是每個人的鎖,每個人的票,是平等的。
搭便車是陷入困境的結果,而不僅僅是它的原因,主觀的搭便車無非來自於:所有的收益與自己無關,而成本與自己有關,一旦情勢倒轉,搭便車就是毫無道理的了,所以,美國人選總統的喧鬧讓中國人感到不可理喻,無非是我們的成本和收益正好倒錯而已,假如再怎麼努力也於事無補,我們怎麼會給自己的小區大門掛上一把自己的鎖呢?
舒可心曾說:物業管理的本質是業主共治,而不是少數率先覺醒的業主的精英治理,更不是物業擅權、政府越位的其他人代為「管理」。所以要倡導業主全民參與、共同參與、共同決定、共同責任,這也是最早「參與制」提出的啟蒙口號。今天,我們經常看到,成立不了業委會,就有「管委會」,還有多種多樣削弱業主權力的辦法,但是可以確言的是,這樣的做法都是權宜之計,它們走不遠。
任重道遠的是新生的、業主的物業管理,《民法典》出臺了,意味著物業管理人要重視、要重新認知物業管理的本質,它不是物業公司的管理,而是業主的權力冰山可以隨時讓你的違規行為「觸礁」,你不能代表業主的利益,不能站在法律的角度上公正地處理問題,那就要隨時準備被趕走。當業主每人一顆同心鎖,這就猶如「五月花號」的宣言,有產者在這個革命中付出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恰恰就是自由和整個世界——而管理者——傳統的管理者們則將被關進位度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