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經歷過大屠殺的猶太人告訴你: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2020-10-04 巴黎夜玫瑰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維克多·弗蘭克爾寫於1946年的一本書。

在這本書裡,他一方面記錄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囚徒經歷,一方面通過這些經歷,闡述自己最重要的心理學療法:意義療法

在弗蘭克爾看來,即使在最荒謬,最痛苦和最令人沮喪的情況下,生命也可以被賦予意義,意義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即便在痛苦和死亡中,也永不止息。

所以,弗蘭克爾得出結論:我們生活的主要動力,既不是弗洛伊德所相信的愉悅,也不是阿德勒所標榜的力量,而是意義。

因為正如尼採所言:一個人若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便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在集中營中,弗蘭克爾通過觀察發現,幾乎所有囚徒都要經歷三種心理反應

最初,他們進入營地時感到震驚,需要學會去人格化,重新調整自己。

之後,他們習慣了營地生活的殘酷和冷漠,並只珍視那些有助於自己活下去的東西。

最後,如果他們得以倖存下來,他們的人格會面臨解體,經受痛苦和幻滅,以及道德畸形的折磨。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這些人只追求活著,而不是有意義的活著,一旦失去了人生存在的意義,活著也可能變成一種煎熬。

這表現在,當有些人進入集中營,過往賦予他們人生價值的財富,履歷,成功,學歷,證件,都不再起作用,都無法證明他們時,這些人因為無法接受人生的幻滅,而陷入沮喪,喪失活下去的希望。

還有些人,好不容易熬到了最後釋放,他們也會抱怨自己面臨人生的幻滅,因為渴望的幸福不再到來,曾經的夢想也失去追逐的力量,最終他們發現,集中營造成的苦難,並不因為最終離開而結束。

通過對這些人的觀察,以及自身面對困境的一個自省,弗蘭克爾得出結論:很多時候,人們的心理反應不僅是客觀事實的結果,也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因為弗蘭克爾認為:一切都可以從一個人身上拿走,但只有一件事:人類的最後一個自由,在任何給定的情況下選擇自己的態度,選擇自己的方式的自由……正是這種精神自由不能被剝奪,才使生命得以實現有意義和有目的性。

比如說,對於那些囚徒而言,當他們在集中營內保持內心的希望時,死亡和苦難也無法摧毀他們,一旦他們失去了希望,以及活下去的某種信念,他們會迅速枯萎下去。

而對於已經得到釋放的一些囚犯而言,一旦他們不能學會轉變面對厄運的態度,那麼集中營的記憶就會摧毀他們一生,而相反,如果他們能夠將這視為人生的一種經歷,自己也無法規避但需要戰勝的苦難,那麼他們的過往反而會滋養他們的生命。

弗蘭克爾並不是憑空這樣說,而是本人也在踐行自己的理論。

作為猶太人,他們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本人經歷了巨大的摧殘,他的父母,哥哥,妻子,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活了下來。

即便人生遭此重創,他依然對生命充滿熱情,67歲學駕駛飛機,幾個月後拿到駕照,80歲依然登上阿爾卑斯山。

這種面對厄運的韌性,完全源於他深知自己的人生所賦予的意義,因為對有意義人生的追求,他得以接受這些苦難,並更好的生活下去。

弗蘭克爾結合自己的經歷,開創了意義療法,不僅致力於幫助自己踐行人生的意義,也致力於幫助更多人,進行人生的分析,以及幫助他們發現一生的存在意義。

他的理論現在來看有些老生常談,這是因為人生意義的話題,已經被很多心理學家炒剩飯說過很多遍了,但作為創立者,在他的年代,這種說法非常令人耳目一新。

弗蘭克爾的理論總體上非常簡單,總結起來大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人的主要動力,是對人生意義的追求。

喪失意義感,容易導致人生陷入虛空,這是當前大規模神經症存在的根源。

這種存在的真空感,可以描述為虛無主義或個人主義,主要表現在感到無聊,或者陷入焦慮狀態。

由於生活沒有客觀或普遍的意義,所以我們不能為生活所賦予的意義而奮鬥,比如成功或者幸福。

弗蘭克爾認為,正是人們對於幸福的追求阻礙了幸福,同樣,越是追求成功,往往也會離真正的成功越遠,成功或幸福不能靠主動追求,這些只能成為追求意義所導致的衍生品。比如,一個人獻身於比自己更大的事業,或關注超乎個人以外的更多人的福祉時,幸福或成功,有時會自然發生,隨之而來。

所以,人生是為了什麼而努力,可以是工作,是愛,是責任,但不是為了幸福或成功而努力。

相反的,是你為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所投注的努力,順帶可能帶來了成功,而你為了家人或愛人所付出的愛與堅守,可能順帶帶來了幸福。

然而,由於生活總是面臨著無法規避的痛苦,所以,當我們無法改變這種現實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面對痛苦的態度,來扛過這些痛苦。

因為無論我們面臨著什麼樣的外在限制,我們始終有權選擇我們是誰,在追求什麼,以及如何應對。

我們充分可以利用內在自由和個人價值的自由,賦予了我們人生存在的意義。

那麼,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呢,弗蘭克爾給出了以下建議:

通過與環境以及他人的真實互動來體驗現實:這點表現在人際關係中,我們通過交流互動知道如何給予別人所需要的,並在這種給予中賦予自己存在意義。

通過創造力和自我表達來回饋世界:這點在很多藝術家身上可以得到體現,幾乎所有從事藝術或文學工作的人,都會從很早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意義,即通過創造力的表達,來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一旦無法去做自己所鍾情的藝術工作,他們的人生就會因為喪失意義感而失去價值。這也是很多大藝術家一旦發現靈感枯竭,不惜結束自己生命的緣故。

面對無法改變的情況時,學會改變態度:這點可以從近些年,比較熱門的原生家庭問題窺見一二。很多人都有原生家庭問題,但有些人被過往的痛苦摧毀了,有些人卻在某個階段,重新奪回了人生的控制權,通過修復自己,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其實很輕易就能發現,自己是否找到人生意義之所在。

比如,弗蘭克爾創造了「星期日神經症」一詞,說的是當工作周結束後,很多人會突然感到沮喪,發現自己的生活一下子變得無聊而空虛,他根本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事情來打發時間。這就說明他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之所在。

同樣的,很多退休的人,一旦不去工作了,迅速就被擊垮了,相反那些知道自己人生意義所在的人,反而在退休後集中於做自己熱衷的事情,而讓自己的人生得以更加豐富和充實。

當一個人的人生,缺乏意義時,就會容易走向虛空,或者陷入各種過度補償。

比如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就是因為一些人根本沒有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結果人到中年感到人生極度空虛,有些人尤其很多中年男人,便容易出現出軌,並通過打扮的更年輕,或者購買豪車等來填補這種虛空和失落。

而很多中年女人容易出現神經性焦慮,失眠,也是人生意義感缺失後的表現。

很多年輕人迴避這個問題的表現是,致力於過分追求娛樂和輕鬆,依靠工業糖精,或者暴飲暴食,飲酒以及消費超支等,來填滿內心的虛空。

短期看,似乎可以掩飾內心的虛無,可是長期看,只會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而不是採取真正有價值的行動,來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

比如說抑鬱症的存在,你可以視為一場災難,但是很多抑鬱症患者包括我,在經歷過這種災難後,突然意識到自己曾經走在錯誤的路上,因為人生缺乏意義而讓自己無力負荷自己的虛空,所以,一定程度上,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提醒,去擺脫那些強加在我們身上的角色,撕掉那些我們不想承擔的標籤,並發現自己真正的身份,從而賦予生活以意義。

一項國外研究顯示:人生中發生的負面事件,會降低我們的幸福感,但是會增加我們生活的意義。

如果你追求的是有意義的人生,那你就該明白:苦難也是有意義的,只要你換個角度去看。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便記錄了一個擺脫過往幸福生活,而專注於尋找心中月亮的畫家,在世俗眼光中,他無疑是不幸福的,但是因為他在踐行自己的人生意義,所以,他對自己後半生的生活反而是滿意的。

這就意味著,沒有人能夠定義我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關鍵是我們要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並用畢生去踐行。

以上就是我對《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簡單梳理和思考,選擇這本書作為我們第三期玫瑰讀書會的讀物,倒不是因為我個人有多麼喜歡這本書,而是因為我認為這本書所提出的理論觀點,以及弗蘭克爾的生活態度,會給我們當代人帶來很多啟發。

而我個人也堅持認為,一旦你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之所在,你就能承受任何生活施予的挫折,也能明白自己畢生在追求什麼,並陷入真正內心的充實和富足。

拿我個人來說,今天很多幾百萬粉的大V都已經選擇停更了,但是我一個閱讀量不足幾百的小小公號,依然堅持去寫,去傳播觀點,根本原因在於我找到了除金錢外做這件事的意義,所以,即便數據非常不好看,我也能堅持日復一日的寫作。

因此,回到我們本期要討論的話題上來:你覺得最理想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我想了想,應該是可以一輩子堅持寫作的人生吧,只要一輩子在寫,一輩子有人在看,一輩子有觀點的交流與更新,這就是我追求的理想人生。

當然現階段的一個小夢想是,什麼時候公號閱讀量穩定在一千以上了,我的人生現階段應該就感覺圓滿了。

文 | 巴黎夜玫瑰

圖 | 網絡

相關焦點

  • 怎樣的人生才算有意義?讓親歷過集中營的心理醫生告訴你
    怎樣的人生才算有意義?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在今天分享的這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裡,也許你會找到答案。這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爾是親歷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人,他奇蹟般地挺過了這段被關押的艱難歲月,並且超越了這地獄般的非人痛苦,將這段經歷結合所學,開創了意義療法——被稱為是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第三個心理治療學派。
  • 猶太人的處世智慧:求人辦事,牢記這2條法則,人生會變得更順利
    在我們大多數人來看,猶太人的成功是最值得敬佩的。他們從沒有人脈,沒有資源發展到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在這個過程中猶太人積累了不少的智慧。這些為人處世的智慧, 成功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模仿的。假如你跟猶太人一樣,也是沒有背景,沒有資源那麼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猶太人的這兩條求人辦事的法則,這樣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順利。
  • 普通人的人生哲學: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著名的心理學家、猶太人弗蘭克爾被稱作20世紀的一個奇蹟。他和他的家人在納粹時期,全部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被毒氣毒死,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如此悲慘的境遇並沒有讓他消沉,而是讓他在極端的境遇之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並開創了有名的「意義療法」,還在集中營內寫出了《活出生命的意義》的初稿,出版後被稱作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十本書之一。
  • 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一路走來長大成人這中間凝聚母親多少辛酸和汗水 母親如今已年愈九十進入人生的暮年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面對或承認這巨大的事實 究竟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我不想在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熱鬧非凡俗套中消耗你看看奶奶身上髒要不一定抱抱這個好孫女
  • 落魄時貧窮時,請想想猶太人的「開水」思維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在他《少有人走的路》一書的開篇寫道:人生之路困難重重。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或逆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並不是看他在順境時有多成功,而是看他在逆境時如何面對眼前的黑暗。在困難面前,有人被擊垮,從此一蹶不振;還有人越挫越強,走向人生巔峰。
  • 什麼是人生的意義?看看這位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人生究竟有沒有意義呢?人為什麼活著呢?這些問題我很早前就想過,絞盡腦汁思考後的結果卻是毫無頭緒,頭腦風暴之後,飯還的吃,路還得走。生活的汪洋大海依然在那裡延展、奔騰。有時我會禁不住想,如果真的把這一切都看透了,也許生命就到了結束的那一刻。
  • 兩位臨終老人告訴我們:如何將有限的時間過得有意義
    如果有一天,當你知道自己再也不能過以前的生活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結婚了,或許再有3個月你的寶寶就要出生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離開這家公司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離開這個城市了,也或許,再過3個月生命就到了盡頭。
  • 人生有兩次節點意義上的失敗,你經歷過幾次?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必須經歷兩次失敗。第一次是因為無知,第二次是因為膨脹。能走出這兩次困境的人,才會擁有真正強大的人生。同樣,世間所有的生意和投資也是如此,只有經歷了這兩次虧損,才可以駕馭未來。人生第一大節點:因無知而失敗初生牛犢不怕虎,每個人在初闖江湖的時候,都有與生俱來的衝動,天不怕地不怕。
  • 當人生陷入低谷,連親人也要遠離你時,請牢記猶太人「開水」思維
    當人生陷入低谷,連親人也要遠離你時,請牢記猶太人「開水」思維經歷幾千年流離失所的猶太人既無房子也無礦產資源,卻成為全球公認的「世界第一商人」,其豐富而系統的賺錢經驗和智慧對當代的我們來說,無疑有著較大的借鑑作用每年《財富》雜誌評選出世界超級富翁時,總有人在問:為什麼又是這群猶太人
  • 當人生陷入低谷,親朋好友也遠離你,不妨試試猶太人的「開水」思維
    當人生陷入低谷,親朋好友也遠離你,不妨試試猶太人的「開水」思維我國有句老話,叫「家裡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是的,沒有人的生活會一帆風順。所以我們總是在不安全的未來,試圖管理所謂的人脈。但事實上,當我們的生活陷入低谷,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我們會發現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會遠離我們,更別說其他人了。
  • 猶太人那麼聰明,為何卻在世界備受「歧視」?根本原因只有四個字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猶太人,猶太人堪稱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擁有無限的財富和創造,本該備受世界尊敬和佩服的。但是結果卻是恰恰相反,最聰明的猶太人,恰恰成為世界歧視的對象。為此,很多人不明白了,猶太人那麼聰明,為何卻在世界不受待見,備受「歧視」呢?根本原因只有四個字。猶太人雖然不多,全世界也只有1000多萬人,但是無疑世界都承認,猶太人那是最聰明的民族。
  • 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啊?| 人生意義使用手冊
    我有一個非心理學專業的朋友,他有一個讓我有一點煩惱的習慣,就是問我「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其實我可以用存在主義的論點來回答他,但使我苦惱的是,如果我不加解釋地跟他說 「存在的本身就是意義啊」之類的,我怕他陷入人生的虛無空洞中不能自拔。
  • it外包服務大師:晨讀過如果過有意義的人生
    晨讀蘇格拉底曾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時光飛逝,轉眼歲末,回首往昔,你是如何度過那些永不可逆的時光的?有些人追求「有意思」的人生,在自得其樂中享受生活的樂趣,給生命以時光;有些人追求「有意義」的人生,在不懈奮鬥中找尋生命的價值,給時光以生命。
  • 兩位老人臨死前的瘋狂舉動告訴我們:如何將有限的時間過得有意義
    如果有一天,當你知道自己再也不能過以前的生活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結婚了,或許再有3個月你的寶寶就要出生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離開這家公司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離開這個城市了,也或許,再過3個月生命就到了盡頭。
  • 猶太人的處世智慧:求人辦事,牢記這2個道理,人生會越來越順
    猶太民族面臨著被驅逐的境遇,他們沒有自己的國家,2000多年流散於世界各地,但依舊存在,並且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可見他們一定有一套自己的處世智慧。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求人辦事的經歷。但如何讓別人爽快地答應自己,是一門學問。
  • 猶太人《塔木德》中5句名言,讓你重新認知人生
    猶太人是公認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世界上大約有1600萬的猶太人,佔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 這個獲獎概率是其他民族的108倍,平均智商更是有110。而我們熟知的那些精英、富豪,如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畢卡索、扎克伯格大部分都是猶太人。
  • 人生的意義與如何過得圓滿:給你確切的答案
    最近不知道是什麼情況,知乎裡的推送問題都是: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活著能否歸零,人生沒有意義怎麼辦,人生充滿遺憾怎麼辦,人生的希望在哪裡,怎樣才能過上圓滿的一生......大概是我回答了什麼問題,系統以為我是人生導師吧!既然這麼多人問,就思考回答一下吧!
  • 你只知香港有李嘉誠,卻不知還有一個猶太人家族,真正的富過三代
    然而卻不知道在香港,有這樣一個傳奇家族,他們是來自萬裡之外的猶太民族,他們是民國時期,上海美鑽洋房,大理石宮的擁有者,在香港集聚近800億港幣的巨大財富,更是香港顯赫家族的傑出代表。他們就是嘉道理家族。嘉道理家族是來自伊拉克巴格達的米茲拉希猶太族裔。祖先世居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嘉道理家族是從這一代艾利·嘉道理開始發跡的,18世紀時遷居至印度孟買,後又來到上海從事貿易事業賺到了錢。
  • 周國平:如何過有意義的人生?我有這4點思考
    筆記達人| 飄過封面設計 & 責編 | 浮燈第 3618 篇深度好文:5429 字 | 10 分鐘閱讀完整筆記文化生活本文優質度:★★★★★口感:哈根達斯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如何過有意義的人生?德國為何湧現出大量天才?成大事的人,具有哪2種特質?
  • 2021即將開啟|你有沒有考慮過人生的意義?
    那人生的意義究竟何在?客觀的說,只有當人們遇到某種困難和挫折時,才會問諸如此類的問題,相反,那些人生之路平坦順暢,才不會有過多的心思來思考。這個問題在我們人生經歷中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也必然直面應對。3、被需要的感覺就是你的價值因為被需要,你活著就有價值,你的人生就有意義。知道自己被需要,再苟且的人生也總有人甘之如飴。鳳凰衛視記者曾走訪過12個自殺未遂的人,去探究他們的心裡軌跡。這些人,都是在最後一刻放棄了死亡,究其原因,方知讓他們在生死之時,折返的唯一原因竟是:放不下需要他們的人。其實人生哪有多麼高深莫測的意義和究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