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佛家有言:水平不流、人平不語。一個人的內心如果平靜淡然,就不會躁動不安、此起彼伏,而是會像平靜的湖面一樣,波瀾不驚,靜若處子。
口者,心之門戶也。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可以反映出其內在的修為。很多話多說無益、說了只是徒增煩惱罷了。真正淡然的人,不會說這三種無聊話,好運自然來。
議論他人是非的話
誰在背後無人說,誰在背後不說人。大多數修為不夠的人,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忍不住不去議論他人。就算自己的生活已經過得一地雞毛、很不如意,也不會對別人口下留情。但凡人家出點什麼事情,發生點什麼,不分青紅皂白就想要評論他人。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沒必要總是評頭論足。不是當事人,不知道前因後果,卻總是用自己的一套陳詞來議論他人,只會顯得自己很沒有素養,內心缺點什麼。真正內心豐盈,活得灑脫的人,根本沒有心思去議論他人,也不會隨便去評價他人。做人要善於自省,只有自己的達到了一定的層級,才不會總是醉心於街頭巷尾的談資。
與其總是浪費時間說張家長李家短,不如全然放開,不問世事。笑看世事百態,樂觀萬裡浮雲,才會活得通透灑脫。真正淡然的人,早已看透了人性。任你如何說,也逃不出人的七情六慾。少議論他人,多反省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大境界。
損人利己的話
人性中有自私的一面,喜歡貶損別人,讓自己獲益。說一些損人利己的話,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實並不高明。每個人都有一雙慧眼,別人好與不好,值不值得交往,人家的內心都會有自己的認知。自以為說一些損害他人的話,就可以利於自己,其實效果往往相反。經常是損人不利己,甚至傷了自己。
說人壞話的時候,人性的惡體現得淋漓盡致。那嫉妒的眼神、醜陋的嘴臉,硬生生降低了自己的素質。對人不懷善意,不說善語的人,往往是內心不夠大度,一副小人嘴臉。真正淡然的人,不會輕易說出否定他人、傷害他人的話。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學會多讚美別人、肯定別人,自己自然就會更受歡迎,受人尊敬。學會看透不說透、三緘其口,才是真正的灑脫和智慧。
悔恨過去的話
時光一去不復返,昨日之事不可追。對於已經發生了的事情,說再多也是於事無補。現實中,很多人總是喜歡活在過去裡面。
開口閉口總是:如果我當時不那麼做,有多好;要是時間可以回到從前,我一定......生命中哪裡有那麼多的要是和如果,世界上也從來沒有後悔藥。不懂過好當下的人,明天也還是會為因為沒有過好今天而悔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時候,總是重複著回不去的過去,只會讓人很反感,覺得你很沒有承受力。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事已至此,說再多又有何用?
很多人,婚姻出現了問題,總是抱怨:要是當時不嫁給他,多好;工作不順心的時候,總是懊惱:要是當時選擇另一份工作,或許就不會這樣了;沒有考上好學校,就後悔:要是當時努力奮鬥,該有多好。越是往回想,心情就越失落,越消極。
種下一棵樹的最好時間,除了十年前,及時現在。過去無法把握,就把握好當下。拼盡全力、活在當下,會讓人每天都過得很充實,精神抖擻。
內心淡然通透的人知道抱怨沒用,懊惱沒用,過去已然無法回頭,只有珍惜此時的光陰才是明智的。學會放下過去,看淡既成現實,心情自然就會順心如意,日子也就越過越好。
卷尾語
有些話,多說無益,有時間,倒不如多做一些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一個人的嘴巴就是自己德行的反應。
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說一些議論他人的話,不要說損人不利己的話,更不要總是說一些悔恨過去的話。說話之前先動腦,學會多說一些積極向上的話,好好活在當下,才是真正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