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剩男和剩女成為這個時代標配,剩女的數量雖然比剩男要少,但是要求卻比剩男高很多層次。比如剩男隨著年紀增長,要求只會越來越低。比如碩士男找本科女。但女的只會找高一級的,不會找村裡的剩男。她們覺得這些男人就是活該,根本配不上自己。
還有的農村剩女要求的很明確,必須要有房,彩禮方面也要給夠,不然別想著結婚生子。在這樣的要求下,間接導致很大一部分剩男只能夠剩下。何況在這個年代裡,男人的數量實在太多,剩女挑挑揀揀已經是常態。
三十三歲的表哥目前就面臨著困境,相親的對象要求越來越高。好不容易託人見面後,聊了會多大,幹什麼工作的,馬上就開始繞到關鍵性問題:「有房嗎?在哪裡?」等說完還沒有房,女方就有想走的意思。還說:「我們都這個年紀,就不要兜圈子,有錢現在就可以生孩子,但要是沒有那麼就沒有談下去的必要。」
比起來城市裡單身女性,雖然也苛求物質,但是至少得了解男人怎麼樣才行。到村裡後,有些女的則信奉:「有房就可以,沒房就不可以。」到了一定歲數後,更覺得除了物質外其餘全是假的,這點無可厚非,但成為信奉物質的傀儡也實在可悲。但現實是越來多農村女嫁到縣城,甚至市裡,剩下光棍半點辦法都沒有。
當然有些人很早就開始定親,然後繼續在農村裡生活,但這樣就很幸福麼。遲早有天孩子得長大受教育,並會成為留守兒童。因為大城市教育都是被瓜分的,被蠶食下來的教育還不如家鄉的教育靠譜。何況一些人去大城市打工,因為學歷和能力的原因,就只能是打工沒有保障,更別提為孩子安排上學。
只要給孩子手機,那就是廢掉的開始,如果父母又不在身邊,然後交幾個壞朋友,環境對留守兒童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可怕。就算是在本地工作能夠看著孩子,但隨著開銷逐年增長,壓力也是可想而知。並且農村當地的崗位,真的就是屈指可數。越來越多的農村女人想開,與其嫁給同村的男人,不如嫁到外地去。雖然遠嫁有風險,但比起在本村孩子教育的風險來說,小太多!
在農村裡出去的女大學生,有多少是回來嫁給同村男人的。還有一些女人不甘心在村裡的命運,去往外地打工,想著要擺脫命運。但很多女的沒有改變,但也不願意回去,只能年復一年的衰老,最後找個不算差的男人結婚。而且現在這個年代裡,單身越來越成為種潮流,與其嫁給村裡的男人,不如活出高質量的單身,何況在外面遇見的人總比村裡要好上點,因此她們奔波於城市裡,只為遇見一個好歸宿。
而農村的剩男,左等右等卻發現村裡能夠結婚的女人越來越少,她們有的嫁給縣城和市裡,有的是女大學生有了歸宿,還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願意回來將就。於是村裡的剩男越來越多,有的選擇找越南姑娘結婚,為的就是留個後,畢竟他們信奉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些剩男就直接絕望開始破罐子破摔,掙錢就享樂根本不想著還能結婚。
都說男人改變世界,女人改變男人的世界觀。無論剩女再怎麼多,剩男只會比剩女還要多,最後光棍還是成批成批的,他們終將孤獨老去並毫無辦法,畢竟他們是上一代重男輕女觀念的犧牲者,也是剩女一個個嫁出村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