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到底是什麼呢?
在《安娜·卡列尼娜》裡,託爾斯泰告訴我們,愛情是開天闢地的激情,也是細水長流的溫情。它能吞噬一對戀人,也能滋養他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而歌德認為,愛情除了美好,還有苦惱。他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揭示了單戀的尷尬:如果一場單戀沒有進展,那麼儘早抽身是最明智的做法。
《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那什麼樣的愛情才是好的愛情,最讓人難忘呢?
正如《國境以南,太陽以西》所描述的一樣,村上春樹把初戀視作人生中難忘的感情,因為初戀不僅影響我們對親密關係的看法,同時也左右了我們選擇伴侶的標準。
但馬爾克斯卻告訴我們,最深刻,最美好的情感不一定是初戀,它有可能來自於我們生命中任意的一段戀情。他用一段《霍亂時期的愛情》證明,最深的情感永遠不會隨著時間改變,並且,如果被給予充足的養分,這份感情會永遠鮮活。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而在《一無所有,也就無可失去》中,西班牙個人成長教練阿蘭·珀西則說:如果我們想要深入了解愛情,深度享受愛情,就一定要向戲劇界的愛情大師莎士比亞取經。
作為莎士比亞的死忠粉,阿蘭·珀西總是反覆閱讀莎士比亞的愛情經典。在《一無所有,也就無可失去》一書中,珀西精心挑選了莎士比亞的70句愛情箴言。每一章都以一句格言作為開頭,並從心理學實用的角度進一步闡述,為讀者提供行之有效的踐行方法。
《一無所有,也就無可失去》書封
那麼,在愛情大師莎士比亞的眼裡,愛情到底是什麼?為何它對我們有著不可抗拒的魔力?備受愛情折磨的俗世男女,又該如何去經營一份持久的愛情?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愛情的「原動力」是欲望。當羅密歐看到他的愛人站在陽臺上,他感到一股無法遏制的欲望,這使他不得不直面和克服來自雙方家族的阻撓,排除萬難,只為與朱麗葉相會。
《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情感詞典》中曾寫道:「被一個人勾起欲望的時刻,就是愛情出現之時。是欲望讓我們開始行動,擾亂我們原本平和的思緒。當我們受到某人的吸引,便朝著這個人前進。 」
得到滿足的欲望讓人愉悅,得不到滿足的欲望則讓人痛苦。
所以,愛情才會讓人覺得苦,又讓人覺得甜。
一些人為了品嘗這一丁點甜頭,心甘情願忍受愛情的苦頭。
另一些人則因為恐懼遭受這一丁點苦頭,忍痛放棄品嘗愛情甘甜的念頭。
關於人們對愛情的愛恨交織,在《被謀殺的愛情》這個故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主人公埃娃就因為不想遭罪,而選擇了擺脫那「喘不過氣」的愛情。她把自己關進聳入雲霄的塔樓,請人裝上鐵柵欄,甚至將門的縫隙也填滿。卻還是無法擺脫愛情的糾纏。 每到一處,愛情都用天機不可洩露般的語氣對她說:「我不會離開你的。」
絕望的埃娃渴望自由,於是下定決心和愛情「決一死戰」。
她「準備了漁網和魚鉤,用鮮花和最甜的蜜做食餌,拋著迷人的媚眼,臉上掛著醉人的溫柔微笑,用被感情蒙蔽的聲音說著時而嚴厲時而寵溺的話語,引誘著愛情」,但愛情卻依舊「欣喜地、乖巧地、滿懷幸福地飛撲著前來,既像個茫然輕信的孩子,又像個果敢驕傲的少年,還像一名安詳沉著的健壯男子」。
後來,愛情終於停止了呼吸。但在確認愛情死亡的那一瞬,埃娃卻感到一陣「可怕的、古怪的、莫名的痛苦」,「好似一股血流湧上頭顱,又似有個鋼圈一點一點擠壓她的胸腔,令她窒息。」
書中這麼寫道:「她恍然大悟…她原以為愛情只是在她懷中,但其實他已深入她的體內,在她的心裡了,埃娃,在謀殺了愛情以後,也自殺了。」
埃米莉亞的故事充滿寓意。它告訴我們,儘管愛情是美好的,但也會有苦悶與猶豫不決的時刻。它既是微甜的苦,也是略苦的甜。不管是因為害怕受傷而選擇逃避,還是擁有之時不懂得珍惜。一旦錯過,便只能追悔莫及。
大部分人都迷戀墜入愛河時的感受,可這種「美妙」卻無法一直持續。
倘若只靠更換伴侶來獲取,而不願意從伴侶身上挖掘亮點。
那麼我們將永遠也無法進入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
在熱戀期,人們都傾向於將伴侶理想化。
而在成熟的愛情裡,人們能夠看清現實,了解伴侶真實的樣子。
就像簡·奧斯汀筆下的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那樣,在愛人的面前,我們無需躲藏在面具或偽裝。我們敢於在對方面前做自己,也允許對方在我們面前去呈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傲慢與偏見》劇照
如果說在墜入愛河時只需跟著感覺走,那麼在愛情裡則需要日復一日地維護。
臨床心理學家安東尼·博林切斯曾提出,一段持久的感情,需要擁有以下「四個支點」。
(1)良好的性關係。沒有性的情侶關係很少行得通,儘管只有性也不行。在關係穩定的情侶間會缺乏性愉悅。
(2)互相包容彼此的性格。如果我們的伴侶不僅抱怨自己的失敗,還把責任歸咎於他人那麼他神經質的性格最後會影響到這段關係。
(3)相同的價值觀。
(4)對生活的規劃一致。
《原諒他77次》劇照
有質量的愛情並不總是瞬間產生的,它需要我們用心經營維繫。
大部分幸福的感情,都需要在二人相處中慢慢磨合。
因此,如果愛情的火苗沒有立刻被點燃,請不要隨便放棄。
不妨耐心等一會,
畢竟只有那些善於從問題中吸取教訓的成熟戀人,才能最後獲取愛情的甘甜。
很多人在失戀後會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
一邊懷疑世界上不會有人再愛上自己,
一邊悲觀地堅信自己不會再愛上別人。
但事實卻證明,只要新歡足夠優秀,那麼舊愛就會很快被我們所忘記。
《失戀33天》劇照
正如莎士比亞在《維洛那二紳士》中所言,
「正像那熱浪一陣蓋過了另一陣,又像是一枚釘子碰落了另一枚,我有關舊愛的回憶,也因為有了新歡而被忘卻了」。
在莎士比亞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人們對愛情的幻想、恐懼、憧憬和厭煩。
明白到在成長的路上,感情碰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只是有些人爬起來了,有些人終其一生,卻始終沒能爬起來。
因此,當我們遇見愛情的時候,要學會去享受它的美好,也要學會去擁抱它的不美好。
畢竟在感情裡,
不怕執迷,只怕不悟。
不怕被愛所傷,只怕為情所困。
一輩子真的很短,
但願每個人都擁有愛人和療愈的能力,
而非舔著傷口,度日如年,
或者默默地獨自回憶,遺憾一輩子。
作為黃金時代的文化標籤,莎士比亞對人類情感的探討與刻畫,確實無人能及。
從一見鍾情到心灰意冷,
從初吻心跳到無望之戀,
從海誓山盟到醋海翻波。
莎士比亞用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為我們解答了若干個愛情問題:
什麼是愛?為何它會對我們有著不可抗拒的魔力?
什麼是永恆?我們是否有機會去擁有一份永恆之愛?
為什麼沒有愛情的人會苦惱,擁有愛情的人也會苦惱?
如果你對以上的問題十分好奇,
但又沒有時間閱讀莎士比亞的原著。
不妨打開這本小書,
也許在莎士比亞的愛情箴言中,
你能找到經營愛情的方法,
偶遇到愛情最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