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過去20多年,跨境婚姻的數目由1986年的16451宗,上升至2009年的22339宗,其中超過八成是內地女嫁港男的情況。2010年有512個家庭暴力求助個案,其中約八成是內地跨境婚姻婦女。
內地女嫁香港男到底是幸福還是心酸?
對絕大多數新來港婦女而言,申請單程證難、經濟困窘、與兒女骨肉分離、受暴力侵犯……無親戚朋友的她們,不僅要面對文化差異,還要面對種種制約因素。
「嫁個香港人」,一度是跨境婚姻內地婦女羨慕和炫耀的資本。然而身份的困窘、經濟的拮据、兒女骨肉分離……種種因素讓這個光彩的泡沫一觸即破。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香港多家婦女權益組織提出關注跨境家庭問題,跨境婚姻婦女這個日漸龐大的群體不應再受冷落。
據統計,近年內地與香港交往頻繁,跨境婚姻數目持續上升。在過去20多年,跨境婚姻的數目由1986年的16451宗,上升至2009年的22339宗,其中超過八成是內地女嫁港男的情況。
港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呈報的虐待配偶個案總共3163起。香港社會福利署早前表示,香港家暴個案七成涉及內地人與香港人的跨境婚姻,新移民較多的元朗、荃灣葵青、西貢黃大仙為家暴問題三大重災區,各佔個案總數逾一成。
據香港群福婦女權益會統計數據,2010年有512個家庭暴力求助個案,其中約八成是內地跨境婚姻婦女。「數不清的內地婦女受盡委屈,這些委屈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拿到單程證的阿萍訴說自己遭受家庭暴力時,失聲哭起來。
家庭暴力只是跨境婚姻婦女極端的例子。對絕大多數新來港婦女而言,申請單程證難、經濟困窘、與兒女骨肉分離、受暴力侵犯……無親戚朋友的她們,不僅要面對文化差異,還要面對種種制約因素。
目前,香港設有5個地址保密的庇護中心,專門用於受虐婦女躲避家庭暴力行為,另外還有61個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遍布全港各區,向有需要的婦女伸出援手,提供一系列預防、支持和補救性福利服務,包括輔導、家庭生活教育、親子活動、支持及轉介服務等,其中2/3是由社會福利署管理,其他都是由各類民間組織運營。儘管不是專門為來港婦女而設,香港婦聯、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群福婦女權益會等十多個社會服務團體機構為在港婦女權益奔走貢獻。
遭家暴五年躲進庇護中心
群福婦女權益會是由一群曾遭受配偶虐待的婦女組成的自助互助非牟利團體,主要為受虐婦女爭取有關改善生活的政策,以保障其應有的權益。通過該機構,記者採訪到了嫁給港男的內地婦女阿萍和阿麗(均為化名),她們都因為家庭暴力向群福婦女權益會求助。
去年3月5日下午1時,香港九龍塘歌和老街公園,來自潮汕的阿萍向記者講述了她多年遭受家庭暴力的經歷。
2002年,她22歲,在深圳某商場做銷售員,認識了一名比自己大25歲的港籍男子並交往。「他很大方,對我很細心體貼,又是香港公務員,感覺很有教養,很可靠。」阿萍回憶起當時交往的情景:「他說他已經離婚了,想找個伴侶好好過日子。後來才發現都是謊話。」
2003年阿萍和丈夫結婚,並於2004年1月生下一女。2008年生下第二個女兒,阿萍才發現原來2002年丈夫表白時謊稱離婚,而實際上他是2004年才離,並且自己已是第4任,前3名受害者都不堪忍受家庭暴力才離開。
「只要我一跟別的男人說話,回到家就要被他打。」阿萍天真地以為,是自己沒有生下男孩才招致這樣的虐待,於是忍受著,想為他生一名男丁。然而她發現,丈夫的前3任妻子都分別為他生有男孩。「甚至連我生小女兒坐月子的時候,他都毆打我。甚至恐嚇我要拿刀劃花我的臉,或者把我賣到菲律賓做妓女。」
因為遭受家庭暴力,阿萍曾經報過3次警,但是沒有用。阿萍唯有提出離婚,目前正在辦理離婚手續以及女兒的撫養權事宜。在群福婦女權益會等機構的幫助下,去年11月至今,阿萍和兩個女兒都寄居於一處地址保密、專為家庭暴力受害婦女所設的庇護中心,以逃避丈夫的暴力行為。
謊言騙局內地女被騙光錢財
同樣向群福婦女權益會求助的阿麗稱自己的跨境婚姻碰上了一場騙局。
不少跨境婚姻都始於港男的花言巧語,甚至謊言,對於這點香港群福婦女權益會中心主任劉燕玲感觸頗深,「在很多人看來,嫁給香港人是很光彩的一件事,我想說的是,在這個光鮮的背後藏著一個怎樣的陰暗面。」
「1999年我們在從廣州到深圳的長途巴士上相識,他要了我的號碼,然後幾個月來經常打電話給我,糾纏我。」阿麗回憶道:「他自稱常從事公益事業,而且對我照顧周到。當然,後來證明這都是騙局,把我的生意和錢都騙光了。」
阿麗稱,1999年和丈夫相識時,她在深圳有自己的店鋪和事業。十年來,丈夫在外不斷拈花惹草,並和情婦合夥,慢慢地把阿麗的店鋪和錢都騙去了。後來丈夫公然帶著情婦在她面前示威,並經常對阿麗拳腳相加。曾經丈夫悄悄把兒子帶回深圳和情婦居住,阿麗上門尋兒,卻被情婦拿著鐵棍恐嚇,幸有陪同上門的保安解救。「我一回深圳找兒子,便會被打一頓。有8個月我和兒子不能相見。」
阿麗稱,其丈夫2009年4月甚至去了阿麗家鄉所在入境處,自稱香港特派警察,誣告阿麗欲對兒子不利,試圖讓當地入境處不批予阿麗赴港籤注。
單程證跨境婚姻婦女的枷鎖
在香港,持雙程證(臨時赴港許可)的婦女被稱為「準來港婦女」,拿到單程證的則稱為「新來港婦女」,持單程證滿七年者才能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單程證是跨境婚姻婦女成為香港居民的憑證。根據香港現行的人口政策及單程證制度,與港人結婚的內地婦女,需要排期4年,等待單程證審批下來才能定居香港。在此之前,只能辦理港澳自由行,或者申請自2009年12月25日開始實施的探親籤注,可在港逗留1年。
對阿麗而言,單程證是她爭奪兒子撫養權的籌碼,卻也成了丈夫威脅離婚、逼她放棄兒子的手段:「他威脅我:『你不同意就不給你辦單程證!』」單程證需要丈夫的籤名和照片,而阿麗的丈夫一直不願配合,因此她現在赴港持的仍是雙程證。如果答應離婚,阿麗便失去了約束丈夫為她辦單程證的籌碼,放棄單程證便等於放棄了爭取兒子撫養權的機會。這讓阿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離異後單程證成了丈夫控制來港婦女的一種手段。」劉燕玲表示。關注跨境家庭婦女權益人士曾冠榮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有時候港籍丈夫會用『單程證』來威脅內地妻子。」
單親媽媽為兒女穿梭兩地
早前有調查發現,由於婚後不足4年便離婚或者丈夫離世,跨境母親遲遲無法領到單程證赴港,香港現在大約有5000至1萬個該類家庭。她們飽受與子女分離之苦,其中有八成內地單親媽媽要依靠子女的綜援金生活。
今年港府的財政預算案為港人「派糖」6000港元,只限於香港永久性居民。持雙程證的準來港婦女和雖然有單程證、但未滿7年的新來港婦女並未能享受該待遇。
在港沒有身份,不能在港工作,亦無法使用香港的社會保障和服務,即使病了也無法享受醫療保險。帶兒女回內地生活?子女沒有內地戶籍,回內地生活,社保、入學、住房等又將如何解決?
為了照顧子女,這類跨境家庭的單親媽媽唯有不停地續領雙程證留港。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每次續領的留港限期是90天,約有一成受訪者每次續證的留港限期更是30天或以下。
香港關注家庭及婦女權益人士梅偉強向記者透露,過去5年赴港定居人員的數字顯示,來自廣東省以外的赴港團聚的人員約佔總數三成至四成。由此估計,有部分家長需要經常長途跋涉。「續證時期若碰巧在學期期間,在學的子女又無人照顧,家長就需要帶同子女回鄉,子女唯有長時間缺課。」如此跨境生活對他們的生理、心理和經濟造成沉重負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