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段時間,我的反思,覺察和思考。我發現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我無法掌控大局,又不想感覺自己沒有。什麼安全感?我在解決這種矛盾和爭吵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像我的伴侶證明自己。
我只要做的批評。或者努力的證明他是錯的,然後再理直氣壯的火上澆油,等待我自己去過。我感覺自己身上充滿了力量。感覺自己瞬間變成了超人。
我現在清晰的記得。我們在吵架的時候。唯一的錯誤給她。到了好久,他媽的我時間越久,我感覺很糟糕。沒過多久,我就感覺自己充滿了罪惡感和羞恥感。就那個和羞恥感可以說是。這讓我所不能接受的。我那個時候的感覺真的糟糕透了。
正當我無話可說。她現在的衣服沒有掛在陽臺上。地址這個和他。不到兩分鐘他就忘記了我們這一次吵架的原因。因為我的強勢已經帶過了。最後呢就是她陽臺上去晾衣服。
當我發現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在爭吵中處於優勢的地位。屢試不爽。經驗告訴我,如果我不這麼做憤怒通常只能持續幾分鐘,而且在怒火的背後。往往是羞恥感和內疚感。
隨著我對自己的了解,和對自己的親密關係的覺察。我考慮對自己的憤怒負責,充分地感受它,但不把怒氣加在別人身上,這樣我才能發現生氣是為了逃避什麼。
如果我願意面對自己所逃避的感覺——不論這令我多麼不自在——我就能發掘埋藏在更深處的、平靜而充滿愛的感覺。
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不管多大的痛苦,只要集中全部精神來面對它,我就能有效地減輕痛苦,並讓它轉變成正面的感覺。要做到這樣,必須有決心,我把這樣的決心叫作「愛意」。
現代的心理治療都有這樣的前提:在特定時間、特定狀況下,人類總是盡力做到最好。表面上看來,這似乎不太可能,但我所接觸過的客戶,在遇到困難時,內心總是渴望解決問題、帶來和平的。這種心靈的呼喚——往往是不自覺的欲望——就是我所謂的「愛意」。
愛意的產生,是由於靈魂在驅策我們去學習如何真心地愛自己和對方。如果我們能明白,愛意在所有情況下都存在,那麼我們就有機會了解,痛苦其實是一種轉機,能讓我們成長並擺脫目前所受的限制。
如果不能了解這個事實,那麼每次痛苦一浮現,我們就會陷入困惑、掙扎,努力地想爭取控制權——戰鬥或逃跑。當舊痛浮現並偽裝成兩人意見上的不一致時,我們潛意識的行為模式和信念,可能會讓我們對伴侶口出惡言,然後生氣地離開現場。相反,愛意則能讓我們克制衝動,用負責任的態度來處理我們心中的不快,不致說出責怪或指責的話,而用理解、體諒的話來取代。這樣我們便成長了。
吵架吵得很激烈的時候,我們實在很難記得不快其實是來自過去的經歷。但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生氣的原因不是自己想的那回事是很重要的,否則我們便會經常把伴侶當作敵人來看待。
而我們都知道,和敵人共枕是不可能安眠的!那麼,為什麼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人互動,這些過去的問題才會浮現呢?如果這些問題和我們現在的親密關係沒有關聯,又為什麼現在才來幹擾我們的生活呢?
為什麼我們過去的舊痛經過了這麼多年仍然縈繞不去呢?時間不是能治癒一切嗎?為什麼傷痛沒有隨時間而淡去呢?
我相信會的,只不過首先我們要了解痛苦的真正目的,並用適當的方式來回應。在我的經驗中,痛苦和意識成長以及自覺僅一步之遙。
如果我還沒準備好跨出那一步,去面對痛苦並從中學習,那麼我就會選擇抗拒痛苦,並將其深埋在潛意識裡。但如果不跨出那一步,痛苦將會永遠存在,不會消失。
借著權力鬥爭,我企圖讓我的痛苦成為對方的責任,因為我覺得潛意識中的痛苦超出我所能承受的範圍。小時候,我覺得痛苦對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讓我死掉,而直到今天,我都還保持著這種印象。
人必須經過痛苦,才能成長。可想而知,小時候我們處理痛苦的方式,通常是直覺地反應,所以,我們並沒有在自我覺知方面有所成長。
如果我不把痛苦和受苦混為一談,成長可能就會容易些。有時候,我會發現只要把全副心思放在比痛苦更高層級的偉大事物上,我就有能力超脫身體和心靈的痛苦,同時也讓自己充分感受痛苦的存在。選擇愛、真理或靈魂之光,並決意去追尋它們,就能讓生命的恩典幫助我提升並且超脫痛苦,達到一個平靜而且超然的境地。
但如果不做這樣的選擇,我就只好繼續與痛苦長期抗戰,直到感覺麻痺為止。因此,每當痛苦浮現,我會認為我唯一的選擇就是掙脫並且受苦,要不然就是控制伴侶的行為,讓我不再痛苦。
現在的親密關係給了我機會去察覺過去和現在的痛苦,面對它們並做出更高層級的選擇,讓我能夠成長並了解真正的自己。這個機會,我相信就是「愛意」,而愛意是存在於所有權力鬥爭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