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鄉之人都說好、或說不好,為什麼不能成為一個人好壞的標準?

2020-08-30 感恩心幸福門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1

俗話說,旁觀者清。

以旁觀者看待美麗國大選,一直都覺得,他們不是在選好人、選稱職的人,而是從兩個不怎麼樣的人中,選出一個稍微喜歡一點的罷了。

過去學習傳統文化,聽老師講過這個問題:真的有道德、有學問、有能力的人,會不會參加這些大選?

老師說,絕對不會的。因為聖賢們講不出那些競選的話。

聖賢的第一品質是謙虛。說我如何優秀、如何偉大、如何聰明、如何了不起,聖賢們怎麼說得出口?凡是吹噓自己了不起的人,跟成聖作賢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所以,選舉說到底就是小人堆裡找小人。

另外,大家都投你的票,都贊成你上臺,能說明你這個人真的了不起嗎?

其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投票的動機,人人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大約為了國家,有的人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有的人是因為討厭對方。

所以這一票投出去,所謂得票率高,其實是一錢不值的。因為每一票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也只是一時一地的想法。

如果隔一天再投一次,可能結果完全不一樣的。他們竟然用這個來確定國家的主導力量,很兒戲。

2

當年,子貢就問過孔老師這個問題。

就一鄉而言,這還是非常熟悉的人,一鄉並不大,人人都知根知底的,祖上八代的情況,小時候尿床的行為,大家都很了解。

在這種情況下,子貢問:「鄉人皆好之,何如?」

一鄉之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喜歡一個人,這個人怎麼樣呢?能算得上是好人嗎?

說實話,這有點為難人,一個人被大家都喜歡,百分百地喜歡。這怎麼能做到呢?好比美麗國大選,全體人民都支持他,都喜歡他,得到了百分百的票,這個候選人肯定當選。

但子貢的問題是,「何如也?」這個人算得上是好人嗎?

學習論語、學習傳統文化,一定要明白這一點,我們追求的,不是知識豐富,不是學問優長,不是能力超眾,這不是古聖先賢關注的焦點。

而是,你學完這些,你是一個好人嗎?你的人品好嗎?

這才是關鍵。

這麼一個人人喜歡的人,大家如果投票的話,百分百支持的人,孔老師竟然說:「未可也。」他未必是一個好人。

那些得票更少的,就更應該注意了,百分百得票者未必是好人,你這個得一半票的怎麼能沾沾自喜,以優勝者自居呢?

3

子貢繼續發問:「鄉人皆惡之,何如?」

那麼一鄉之人,全部都討厭一個人,那個人怎麼樣呢?

既然,被所有人喜歡算不上是好人,那好人就一定在被人討厭的人裡面。子貢就提出了另一個極端的情況,所有的人都討厭他,這個人怎麼樣?算得上是一個好人嗎?

這是我們的通常思維方法:要麼喜歡,要麼討厭,無論對人還是對事,喜歡的就是好,討厭的就是壞。

如果喜歡的不是好的,那麼討厭的就是好的。

比如大家都喜歡抽菸,這個算好的嗎?肯定不算。這個絕對影響健康。那就可以推論,大家都討厭抽菸,這個才算好的。

結果,孔老師又回答,未可也。

孔老師把這個兩個情況都否定了。也就是說,我們在判斷一個人好壞的時候,不能這樣簡單地區分:大家都認為好的,就是好人;大家都認為壞的,就是壞人。

這裡面甚至還存在的一種相反情況,大家都覺得好的,有可能是壞人;大家都認為不好的,有可能是好人。

那麼標準到底在哪裡呢?

4

這次,孔老師沒有等子貢問「何謂也」,就自己主動把答案說出來了。

這個主動說的情況,在孔老師講學中也是很特別的。一般情況是,不問不說,問了不一定說,但沒有問、主動說這個情況不是很多的。

這個意思也很明白:關於人的好壞評判標準,你沒問到點子上。

應該是怎樣呢?「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說一個人好,要看這個評價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有一鄉人中的善人都說他好、都喜歡他,一鄉人中的不善之人都討厭他,這個人才是好人。

也就是說,這個事得具體分析,要一個人一個人地盤算、統計、認定才行。光是泛泛地說好、計算投票,就判定大家都支持的人好壞,是遠遠不夠的。

這話說得太好了。

如美麗國大選,有的人得到的票雖多,但投票的人如果非良善之人,是唯恐天下不亂之輩,甚至是仇恨社會之人在支持自己,這個票得到了,只能說明整個社會的人心都在變壞,應該感到恐懼才對,怎麼能高興呢?

5

以上所說,是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好壞。

對這一段經文,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即我如何來看待一鄉之人。

一鄉之人,我皆喜歡,這個看法怎麼樣?

或者說,一鄉之人我都討厭,這個看法怎麼樣?

孔老師都說不可,並提出應該對一鄉之人的善者,要喜歡他們;對不善之人,要厭惡他們。

這個解釋也說得通,也很有現實指導意義。

不只是一鄉之人,就是單獨面對一個人,也應該是這個態度。對他善的一面,要肯定;對他不善的一面,要厭惡。

對待一單位之人,也應該是這個態度。不能說人人都好好好,要有善惡是非觀念。這是社會正氣的基礎。

我們看待美麗國,也應該是這個態度。

它有好的一面,有正確的一面,有成功的一面,這是不能否認的,這些都應該向它學習。但必須也要看到,它裡面的確有不善之人、不善之事,甚至有惡毒之舉,這是一定表達厭惡之情、嚴加提防的。

一味說好,一味說壞,都不是孔老師提倡的善人之行。

相關焦點

  • 大家都說好的人,是不是好人?
    我們經常會因這樣的情況而困惑:張三認為你很好,李四認為你不好;有時候李四認為你不錯,張三認為你不好。我們往往很難獲得所有人的好評。而有的人似乎八面玲瓏,人人都說他好。但這樣的人真是好人嗎?子貢也曾問過孔子類似的問題。子貢說:「鄉人皆好之,何如?」孔子說:「未可也。」
  • 蜜桃之鄉好人多
    蜜桃之鄉好人多,見賢思齊催人進。日前,在河北省衡水深州市穆村鄉第四屆「桃鄉好人」集體表彰大會上,有來自該鄉各村的12名「草根模範」受到表彰。拾金不昧保潔員陳軍,義務為群眾修理家電、水管、門窗的村民閆允件,致富不忘鄉親、熱心救助受傷者的白記託,服侍婆婆的好妯娌李小娥、郭月輝……表彰會現場,一位位「草根模範」,一件件凡人善舉,不時激起雷鳴般的掌聲。貧困戶楊春海也在表彰之列。
  • 一個人的人品好壞,表現在細節之中,騙不了人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在對待父母的時候,都不能夠做到孝順有愛,那麼,我們便很難相信這個人在對待外人的時候,會有一顆真誠的心,這樣的人,當然更談不上人品好了。女孩說,細節見人品,這個男孩現在對我好,是因為他正在追求我,所以,總想在我面前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如果我真的和他在一起了,時間長了,他對我的態度,只會比他對他母親的態度更差,一個連孝心都沒有的人,又怎麼值得我託付終身呢?的確,女孩說得很有道理,細節見人品,一個在對待父母時,都沒有絲毫孝心的人,又怎麼會有一個好的人品呢?
  • 人人都說「想成為更好的自己」,但什麼是「更好」的?
    新的一個月/一年開始時,我們會說「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秀恩愛時,我們會說「感謝ta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知乎上,「如何成為更好的人」這樣的問題,有上億瀏覽……似乎人人都在說「想成為更好的自己」,但,什麼樣的自己才是「更好的」呢?
  • 為什麼說女孩子長大後是沒有家的?網友:心安處是吾鄉,無論男女
    我女兒長大後依然屬於我們家,可能還會給她婚前買房弄個自己的家,結婚以後跟丈夫建立一個家,以後愛去哪去哪, 即使有了孫輩,那也是我的娃永遠都有可以回的家。我不理解很多人說的話…女孩出嫁了父母會更思念女兒的呀!!!!
  • 洞口縣長塘瑤族鄉:選好幹部,匡正風氣,把好換屆選舉關
    組織、調研到位 做通「到齡」工作長塘瑤族鄉面積63.9平方公裡,人口5832人,轄雙峰、長塘、山龍、老艾坪、大公、林家6個村,黨員273人。2020年10月,長塘瑤族鄉被確定為洞口縣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試點鄉。
  • 微信見人品,一個人的好壞要知道
    而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往往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你能不能和這一個人一直交朋友下去,這還是要看雙方的人品,雙方的三觀是否一致。只有人品好,三觀一致的兩個人才有可能永遠走下去。微信也成為很多人交流和社交的一個平臺,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微信上面去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好壞。也許有的人會故意將自己假裝成一個好人,但是有的時候一個人的人品好壞,一些行為舉止其實是很容易出賣他的。
  • 一個人品性的好壞,從什麼細節能看出來?主要看這三點
    導語:女人們在說到擇偶條件時,第一個標準都是對方一定得人品好。因為,只要一個人的人品好,那麼和對方結婚就不會差到哪裡去。而男人們其實也差不多,在聊到擇偶條件時,也會更注重對方的品性,認為另一半品性的好壞能夠直接決定婚姻的幸福與否。那麼,一個人品性的好壞,從什麼細節能看出來呢?
  • 為什麼說打工的都是窮人?
    你害怕輸,你害怕輸的一窮再窮!你最後不敢想,還是在打工,所以你還是打工仔!!!你努力了,你拼搏了,你抱著雄心大志。結果你沒看到預想的成就!你放棄了!你只還是一個打工仔!!為什麼你一直是打工仔?不給自己機會去鍛鍊,又有誰一出生就有跑的能力?跳的能力?一畢業就是社會精英?一創業就馬上成功?當別人很努力的學習,很努力的積累,努力的找方法,而他每天就做了很少一點就覺得乏味,學了一些就覺得沒意思,看了一些就不想看,跟自己跟別人說沒興趣學,然後半輩子過去,一事無成,然後牢騷上天不給機會。能力是努力修來的,不努力想有能力,天才都會成蠢材,但努力,再笨的人也能成精英。4,我沒時間。錯!
  • 致女人:愛情不能盲目,男人的品質好壞在細節上藏不住
    臺灣作家三毛說:「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戀愛中的男女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對方的外貌,穿衣風格和五官長相,其次就是飲食吃飯,而睡覺和數錢,這兩樣幾乎已經是結婚後的事,婚前無從評判。一個人的衣品並不能說明太大問題,可一個人在飯桌上的習慣和細節卻能體展現出最真實的心理。
  • 為什麼很多男人要成為壞男人呢
    老師教我做壞男人,女人都喜歡壞,男人有志氣棒棒的,但是先別激動。同學們想要做壞男人,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壞,都知道女人喜歡壞男人,但是這會讓很多人產生誤會,認為只要做一個壞男人就會讓女人喜歡上我,這種問題很大,首先是我們判斷好壞的標準有很大的偏差,愛情是感性的,但是我們很多時候評判一個人的好壞卻用上了理性,從非理性角度出發,人都喜歡壞,而不是好。
  • 隨筆:衡量一個人的好壞,有九成可以從這一點上入手
    在群裡收到一個問題,他問:「怎麼去看一個人的好壞?」 隨手回復道:「其實,這個問題很難擁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在這世間從來就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和絕對意義上的壞。」 他再問,道:「那總有一個切入點吧!」
  • 夫妻感情好不好,看了臥室就清楚了
    原本一個人的空間,在結婚之後,要與另一個人共享。這個小小的空間,也在記錄著夫妻之間的感情,感情好與不好,看看臥室就清楚了。照片記錄著兩個人曾經美好的回憶。愛一個人的時候,總是覺得想要留在美好的時刻當中,於是相片被擺在了每天都想要看到的位置。感情不好的時候,看到對方都會反感,就更不用說擺放照片了,恨不能將那些曾經全部遺忘。
  • 人品好不好,看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
    人品的好壞,從他對待身邊親近的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屠格涅夫說過:一個人必須剔除自己身上的頑固的私心,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自由表現的權利。一個人人品的好壞,與其內在的私心有關係,與其待人接物的各種行為有聯繫,要看一個人的人品好不好,主要看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如何:
  • 一個人品行的好壞, 決定一個人的成功
    明代的吳棋徽說過,人品必須從小培養,如果全以苟且,陰謀詭計頗多,那這個人一生的人品都是壞的。這句話說明了好的人品必須從小培養,做人一定要光明磊落。 品德和品性是分不開的,如果說一個人的品德是壞的,那麼他的品性也會是壞的,我們以後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如果缺少了職業道德,那麼我們的品性也會隨著職業道德缺失而消失。
  • 人是否真無好壞之分?人要麼迷人,或者乏味?
    王爾德說: 人本是沒有好壞之分,人要麼是迷人,或只是乏味。而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裡面表達了人在出生時本性都是純真善良的,因為後天的成長環境導致習性各不相同,這也無法直接說明人的好壞之分。其實世上本沒有邪惡,它只是善良的人編造的謊言 用來解釋那部分人特殊的地方。
  • 關係再好也不能跟人說的事情
    【文:軍君/洞鄉之子】社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所大學,讓你不斷的成長,成熟。為人處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需要你在社會這所大學去學習,然後在生活這本書上去體驗和抒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能做,很多事情不能做。這個簡單,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和人分享,而有些事情卻是不能和人分享的。
  • 29條喪語錄|都說為我好,沒人問我好不好
    」——窮如明天也做不了人「也許是天生懦弱的關係,我對所有的喜悅都摻雜著不祥的預感」——三島由紀夫「時間並不會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它只是把原來怎麼也想不通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了」——夏正正 《剛好有你在》「人們習慣滿懷心事而又欲言又止」「我能有什麼辦法呢?
  • 為什麼說男人不要對女人太好?過來人告訴你五個原因
    社會上也將一個男人對自己妻子的好壞定義為一個人是不是好的丈夫的標準,只不過你可以對自己的女人好,但是不可以太好。,那就是得寸進尺,當你對一個人很好的時候,對方就想要讓你對她更好,而你如果不能對她更好,哪怕仍然是同等水平的愛,時間久了在對方的眼裡你都是不夠愛她的。
  • 評判感情好不好的唯一標準
    感情中,很多人都在說著一個詞,對的人。像是愛對了人,那麼一切就都會很好,可要是愛錯了人,一切都只會很糟糕。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愛對人,能夠擁有一份好的感情,只是究竟什麼叫對的人,怎麼樣的感情才算好,卻從來都並沒有誰,給出過一個統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