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的不幸,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而外表看起來非常堅強的王鷗,就深深感受過這樣的生活,直到今天,這樣的生活帶給她的影響,依然存留在她個人的生活中。
王鷗從小就沒享受過被父母寵愛的感覺,在她的印象中,父母本身的感情就不深厚,所以他們在她3歲時離婚,似乎也成為了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她從小,就是被寄養在各種鄰居家和奶奶家長大的。
父母離婚之後,她更加沒感受過親情的溫暖,奶奶去世之後,父親為了得到奶奶留下的房子,曾和她一起住過一段時間,但畢竟父女倆從小就沒什麼感情基礎,所以很快父親就選擇了放棄她和房子。
隨後不久,母親也曾搬過來和她住過一段時間,但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兩人,卻像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一樣,交流少之又少。母親再婚之後,再次選擇了把王鷗丟下。
在王鷗的記憶裡,她似乎是父母生活中多餘出來的那部分,他們沒人願意帶著自己一起生活,年幼的她為了生存,只能寄住在鄰居家裡,也正是那些寄人籬下的日子,讓她變得比其他同齡人更獨立。
沒有被父母管著長大的王鷗,上初中的時候,很自由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舞蹈專業,其實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可以通過這個專業,在放學的時候做兼職賺錢。
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在王鷗15歲的時候,她就能通過跳舞賺到自己需要的學費和生活費,並且還有會把多餘的錢,寄給媽媽花。她這樣做的原因,只是希望能得到母親的一點關心罷了。
她在費盡心思地討好母親,可媽媽重組家庭生下的小女兒,早已被她捧在了手心裡,過上了王鷗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她一直都覺得,母親在對待她和妹妹的時候,完全就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態度。
以演員的身份出道以來,王鷗吃過非常多的苦,甚至因為一些事情,被全網黑,在她最委屈、最無助的時候,母親依然沒有給過她一些關心和問候,她時常在想,自己那麼努力地出人頭地,到底是為了什麼。
其實王鷗那麼努力地奮鬥,不過是想母親在對待她的時候,也能像對待妹妹一樣,給她最起碼的關心和愛護,只是她所有的期待,都沒有得到實現,和母親之間的那塊堅冰,也一直都沒有融化。
她在錄製《我家那閨女》的時候,觀眾能明顯看到,王鷗對於親情是非常渴望的。可她帶著同母異父的妹妹去選婚紗的時候,不管她多熱情,兩人之間的交流都是非常尷尬和不自然的。
回到家後,王鷗把妹妹一直想要的捲髮棒送給她,卻始終沒有等來一句謝謝,甚至連一些感謝的微笑都沒有。至於她和母親之間的交流,也是少得可憐。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都能看到,王鷗非常想要改變和母親相處的現狀,她一直都在努力尋找話題聊天,可她母親和妹妹的態度,卻非常冷漠,似乎在她們面前,王鷗就像一個刻意討好的「小丑」一樣。
或許也是因為和家人的關係如此僵硬,所以38歲的王鷗,依然沒有選擇結婚,看起來如此堅強的她,在面對家人時的姿態,卻讓人心疼不已,希望她能早點遇到那個給她帶來幸福和安全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