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呀,我是妙黛,我在這裡寫婚姻,寫育兒,寫情感,歡迎關注。
01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座教授,發表一篇《如何更快樂》的文章,記住關鍵詞「快樂」,劃重點哦!
文中提出「一妻多夫」合法化,真是讓人乍一聽就竊喜啊~
王凱、胡歌、吳彥祖、吳亦凡通通收入後宮,讓誰當皇后是個問題。甚至有種武則天的既視感,養著一群面首,享受呼風喚雨的快樂。
但是真的這麼爽嗎?
呵呵,想多了。
在現代女性地位的大背景下,還真以為自己是董明珠呢,能取得絕對的強勢呢?
一妻多夫,不是享受男人,而是被男人「共享」。
娶不到媳婦的都是什麼樣的男人,他們會懂得尊重女性嗎?
聚眾淫亂合法化,物化女性說得冠冕堂皇,難不成是羅志祥的多人運動,給了專家靈感?
經濟學專家,也不能不懂法,聚眾淫亂是要入刑的。
還記得剛才說的關鍵詞嗎?快樂,如何快樂。專家的本意是,男女比例117:100,大量適齡男子找不到妻子,他們心理和生理得不到滿足,對「快樂」的影響是很大的。
哦對,專家還提出一項「可操作性」更強的方法,就是妓院合法化。
把一妻多夫和妓院合法化放在一起說,你品,你細品。
「妻子的功能遠遠超過房事而已,還有伴侶、生活和養育兒女等」,也就是說女性的價值除了配合男性行房事,還有更重要的,比如生兒育女,伺候生活。
一妻多夫還有一個重要論據,就是女性能做到「一夜十次郎」,男性要是「一夜十次」那就是超人水平了。
所以,「一個妓女一天接客十多次是司空見慣的」,女性擁有十個老公也是正常的吧。
女性事多,三妻四妾太委屈男人了,因為很難安寧。
還是男性更容易信任朋友,能和朋友合作,也不會導致後院起火的事情。
壓抑著反胃看完這篇文章,真得給自己深深鞠一躬。
專家叔叔,您確定您不是醉著的嗎,要不醒醒酒再討論?
說得再冠冕堂皇,內容再引經據典,不過就一句話——如何把女性生育價值發揮到最大。
社會發展到今天,女性的地位依然不過爾爾。只因為人類繁衍需要,男性生理需要,女性就應該奉獻自己嗎?
把女性作為一種資源來分配,冠冕堂皇物化女性,這不是一個人的妄言,而是代表了一部分人對女性的歧視。
02
建國初期,北京還是遍地妓院的狀態。經過了轟轟烈烈的平權運動,解放了那些不得已淪落風塵的女性。
她們都去學習,去勞動,沒有一個想再去重操舊業。
因為女性的價值,可以有很多,可以創造生命,也可以創造勞動力。
現在,重新提起妓院合法化,無疑是社會的倒退。
只有社會發達了,才會催生一夫一妻制度,那是對倫理的尊重,也是對女性的尊重。
西藏還沒有解放的時候,也是一妻多夫制,那裡的女性是地位更高嗎?
不是的,只不過因為窮,因為娶不起媳婦,只能「共用」媳婦。
女性不僅要滿足多個男人,還要伺候多個男人的衣食起居。就像專家說的「女性做一個人的飯也是做,做兩個人的飯也沒有增加多少勞動量」。
我們奮戰了近100年,才有了今天的「部分平權」,卻因為男女比例失調,又要倒退回解放初期。
況且為什麼男女比例失調,誰的心裡還沒有點數呢?
每年有多少未成形女嬰,死在了流產手術室裡。有多少沒有兒子的家庭,還覺得人生有遺憾。
我自己就是重男輕女的產物,因為是女孩一出生就被送人,直到父母生出兒子我才能回家。
小時候生活的姥姥家,除了我還有兩個女孩是「名人」。那兩個人名字分別是,盼盼,煥煥。
盼什麼,換什麼,不用多說了吧。
我們用了多少努力,背後哭過多少次,才能證明自己不比男人差,才能證明女性的價值不只是結婚生子做家務。
現在男女比例失調了,專家又跳出來公然物化女性。
簡直是討厭、噁心、呸!
03
北京有一個展覽館,展覽出了一套特殊的飾品。
是用女性節育環做的飾品,看起來很精美,細想卻挺可怕的。
(圖片來源:微博@梁鈺stacey)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帶節育環有多疼,摘節育環有多疼。
帶的時間久了,節育環會長到肉裡,摘的時候簡直想死。
這是一個剛摘下來的節育環,上面的血跡是一名女性的血淚史。
(圖片來源:微博@Sara_DO_IT)
女性的生育權,何曾自由過。
能生孩子,到底是幸運,還是罪惡呢。
有網友說,上了環之後並不能斷絕懷孕,媽媽生妹妹的時候,生孩子和取環同時進行,醫生找了好久才找到。生下來之後,媽媽瘦成皮包骨頭,妹妹有生理缺陷。
如果沒有那個環,也許媽媽和妹妹,都是健健康康的。
有的帶環懷孕的,怕孩子畸形不敢生下來。還有的節育環卡在孩子頭上,去做人流導致子宮穿孔大出血……
還有年輕的網友,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生育環,以為所謂的計劃生育就是免費發放保險套。
為了國家政策,為了人口紅利,多少女性一生病痛。
那些口出狂言的人,那些物化女性的人,知不知道這些人間慘劇。
大家都是人,只是性別不同而已,誰又比誰更高貴呢。
不能因為男性種子多,女性能孕育,就理應把自己當成一個工具。
生孩子是一件很神聖很美好的事情,如果只把它當成一項功能,那和牲口有什麼區別。
04
老舍的《茶館》中,兩個逃兵商量著一起買個老婆。我們覺得那是慘無人道,罔顧人倫。
還有很多社會新聞裡,兄弟幾個「買」一個老婆,我們覺得女性可悲又可憐。
專家提出的言論,也許永遠不會實行。
可這些恰好反映了一群人的想法,恰好證明了一種社會現象的存在。
生孩子只是一項功能嗎?就像下個蛋一樣嗎?
在職場中,女性的生育功能被歧視。老闆們都討厭女性頻繁生孩子、請假,生完一個又要再生一個。
女人真麻煩。
到了人口紅利,社會問題上,女性生育功能就應該最大化。生孩子這個「機器」,就得最大功率運轉。
別糟蹋「母親」這個偉大的名詞了,三妻四妾是男人的夢想,一妻多夫卻不是女人能消受得起的。
一個社會發展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女性和孩子的幸福程度。
連女性都被尊重的社會,那就意味著「母性」這個角色不被尊重,那又能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呢?
即使不結婚,不繁衍後代又如何,至少要做個堂堂正正,有原則有底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