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做書」(ID:zuoshu2013),作者:做書選書,36氪經授權發布。
在這樣一個「電子海洛因」無處不在的時代,閱讀似乎已經成為一樁需要摒絕慾念的「苦修」。
你堅持讀書的理由是什麼?在這個豆瓣話題下面,我們看到了700多個不同的答案:
「大概是對抗孤獨。」
「可能和很多人堅持做愛的理由差不多吧。」
「做一個有思想的韭菜,就窩在土裡不發芽,看資本家怎麼收割我。」
「自知平庸又乏善可陳。不讀書,怕遇到喜歡的人、優秀的人連共賞的資質都沒有。」
一路看下來,這個問題漸漸成了「偽命題」,因為享受閱讀的人不會覺得這是件需要咬牙堅持之事,就像打遊戲、刷抖音不需要刻意堅持一樣。
同樣,就像追看最新的電影、番劇一樣,跳出經典作品的「舒適區」,持續追蹤新書動態,對今天的讀書人來說,應該和呼吸飲食一樣平常。
我們從5月新書中為你精選出10本,希望不斷遇見驚喜,也能成為你堅持讀書的理由。
01
《逍遙遊》作者: 班宇
出版社: 春風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出版年: 2020-5
作為「東北文藝復興」的代表之一,班宇的《冬泳》是近年來難得「破圈」的文學作品。「馬爾克斯的種子,在鐵西區發了芽」,《冬泳》讓人們看到了新生代寫作者如何用文學之網捕捉到了東北的精氣神兒,讓東北大地真正進入文學共和國。
「從《冬泳》到《逍遙遊》,班宇好像完成了一次內在的小型裂變。」七篇風格殊異、深具探索性的中短篇小說,呈現出更為闊大的文學面貌,在敘事風格上嘗試了更多實驗,文體也更為成熟圓融。
02
《永遠不要說你老了》作者: [日] 村上龍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楚塵文化
譯者: 張智淵
出版年: 2020-5
日本文壇有兩位作家,並稱「雙村上」。一位是村上春樹,另一位是堪稱異類的小說家村上龍。在代表作《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中,村上龍描寫了一群都市青年人的墮落生活,由此開創了日本文壇的「透明族」流派。
這本書,村上龍將寫作焦點轉向了年輕人老後的現實狀況,關於中老人如何直面生活危機重新出發。探討的既是人生難題,也是社會現實,獻給每個「永不言老」的人。
03
《帝國遊戲》作者: [智利] 羅貝託·波拉尼奧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
譯者: 汪天艾
出版年: 2020-5
這可能是世界級作家中唯一一本以桌遊為主題的作品,就像主人公烏多和其他角色反覆強調的那樣,《第三帝國》僅僅是一盤兵棋遊戲,但隨著情節推進,它不再僅僅是遊戲而已。我們不由自主地被烏多的句子吸引,這場虛構的紙上戰爭在無意間確證了真實存在的創傷。
「那些被《2666》的門檻嚇到的讀者會在這本書裡找到波拉尼奧的迷人之處。」正如《經濟學人》所說,這本「最不波拉尼奧」的書可以作為你打開波拉尼奧的一把鑰匙。
04
《活過,愛過,寫過》作者: 李銀河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新經典·琥珀
出版年: 2020-5
生於1950年代,李銀河一生的命運轉折和苦悶彷徨,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是那一代人從理想狂熱到獨立思考,再到致力於社會進步的縮影。與眾不同的是,她一生都堅定地追求真我與自由:不顧一切與王小波熱烈相愛,全心投入中國婚姻、性與家庭研究,通過學術實踐打破偏見、為少數群體發聲……
李銀河在書中回溯近七十年的歲月流光,落筆坦蕩,純真率性。人們眼中特立獨行的她,在除去種種標籤之後,只是一個敏感、純粹、為了愛和美而真實活著的人。
05
《什麼是民粹主義?》作者: [德] 揚-維爾納·米勒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錢靜遠
出版年: 2020-5
在過去的幾年裡,世界見證了瑪麗娜·勒龐等民粹主義者的崛起。他們宣揚自己代表真正的普羅大眾,藉助「平民政治」和「沉默的大多數」等口號,對精英包攬的政治提出了尖銳批評。可是,到底什麼是民粹主義?它真的是對民主的糾錯和補充嗎?
在本書中,米勒定義了民粹主義的核心要素:它反對多元主義,壟斷對人民的定義,剝奪持反對意見者的人民資格;民粹主義並非民主政治的正當組成部分,而是它揮之不去的永恆陰影。
06
《如何不切實際地解決實際問題》作者: [美] 蘭道爾·門羅
出版社: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方:未讀·探索家
譯者: Ent
出版年: 2020-4
比爾·蓋茨盛讚、全球暢銷科普作家、《What If?》作者蘭道爾·門羅新作。用超凡腦洞告訴你,再普通的任務都有一個荒誕卻符合科學原理的解決方案。不切實際的答案,正是科學帶來的非凡想像。
如何自拍(用天文望遠鏡)?如何給手機充電(用機場的扶梯)?如何寄快遞(從國際空間站)?如何判斷你是不是90後(用碳-14年代測定法)?如何過河(把河水煮幹)……
針對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的普通問題,「科學怪咖」蘭道爾·門羅用專業、嚴謹的多學科知識和大出天際的腦洞,一本正經地給出荒謬卻有趣的回答,完全刷新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07
《走出唯一真理觀》作者: 陳嘉映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在危機與紛爭爆發的時代,哲學如何協助我們反思生活?陳嘉映的答案是「我們與其說需要共識,不如說需要學會,沒有共識的人應該如何一起生存。」
作為《何為良好生活》之後的新作,本書是陳嘉映先生選編自己於2007—2018年間所作演講、訪談與評論的結集。
作為一個以思考為生的哲學家,陳嘉映卻一遍遍地告訴我們重要的是生活,「要儘可能地去做實際的事,這個實際的事什麼都包括,包括生產勞動,包括養孩子,包括踢足球或打籃球。要靠比較厚重一點的生活把反思襯託起來,否則,反思會飄起來,我們會飄在反思裡。」
08
《人的疆域》作者: [英] 埃利亞斯·卡內蒂
出版社: 理想國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卡內蒂筆記 1942—1985
譯者: 李佳川 / 季衝 / 胡燁
出版年: 2020-5
本書為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內蒂的四部筆記合集,包括《人的疆域》《鐘錶的秘密心臟》《蒼蠅的痛苦》《漢普斯特德補遺》,創作時間跨度從1942年直至1985年,是卡內蒂小說、政論、回憶錄和戲劇作品的重要補充。
卡內蒂一生經歷流亡與漂泊,是20世紀歐洲苦難的縮影,他自青年時代起就將「筆記」作為一種嚴肅的文學創作體裁加以實踐,在筆記中對自己的觀察、記憶、靈感與哲思進行即時的記錄。本書是持續半個世紀的獨立省思過程的結晶,堪稱這位文學大師的思想地圖,展示了他思想發軔、成型與轉化的脈絡,和對20世紀歷史的見證。
9
《愛說教的男人》作者: [美]麗貝卡·索爾尼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譯者:張晨晨
出版年: 2020-5
這是一本旨在打破女性被動沉默角色的散文集,創作緣起是女作家親身經歷的一次「男性的說教」(mensplain):在一次聚會上,一位男士對著作家本人滔滔不絕大談她新近出版的關於攝影的一本書,即使他對該書的內容一知半解。
索爾尼特有力地印證了男性如何長期霸佔說教者和審判者的位置,與此相對應的是,女性的聲音和觀點則被認為是無足輕重,甚至不可信,這種錯位和扭曲導致女性幾千年來的被動噤聲。
從觸目驚心的強姦文化,到結構性的家庭暴力,再到桑塔格和伍爾夫在「不可知性」上的分歧,作者通過犀利的論述,審視了針對女性的制度性暴力是如何通過厭女語言、對女性身體的物化和對性別暴力的美化等而持續得到強化。
10
《小小的王國》作者:[以色列]埃特加·凱雷特 / [以色列]塔米·巴扎雷利
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譯者: 方鐵
出版年: 2020-5
有人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來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都讚嘆它秀美小巧的景致。
小小的王國裡,住著國王和他的謀臣,還有兩位國民。
有一天,一位國民愛上鄰國的女孩,拋下小小的王國,前往女孩的故鄉。
有一天,另一位國民無法忍受這孤單的日子,也離開了。
沒有了國民,王國便無法繼續。
於是善良的國王坐到桌前,寫下小小的王國律法書中最後一條法律:解散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