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要在社會上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靠的是什麼?
靠社會關係?靠聰明才智?靠知識能力?
這些都沒有錯,但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行是靠譜。
靠譜是一張最好的名片,靠譜是一張最強的通行證。
評價一個人,有很多標準。
一個人,如果貼上了「靠譜」的標籤,這個人距離成功不會太遠。
什麼是靠譜?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什麼是靠譜?說話有誠信,做人有底線,做事有原則。
判斷一件事情,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
這看似一個簡單的事情,實際上要做到真不容易。
因為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必然不同。每個人的利益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更不相同。
有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故意歪曲事實,顛倒黑白,甚至製造謊言。
秦二世時,奸臣趙高做了丞相,在朝廷裡為所欲為,陰謀篡奪皇位。
一天上朝,趙高命人牽了一隻鹿上朝,趙高對二世說:「臣得了一匹好馬,獻給皇帝陛下」
二世很驚詫地說:「丞相,這是一隻鹿啊,頭上還長著角呢?」
趙高很淡定:「這確實是一匹好馬,您若不信,請問各位大臣。」
當時的趙高大權在握心狠手辣,大臣們對他都十分忌憚,不敢得罪。很多大臣連忙附和:「丞相說得對,這明明是一匹好馬」。
秦二世明白了,這些不尊重客觀事實指鹿為馬的人,都是趙高的死黨,都是為了私利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不靠譜的官員。
趙高后來害死了秦二世,死於自己精心安排的秦三世子嬰手上。那些指鹿為馬的官員大多也受到牽連,沒有什麼好下場。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曾經提出過一個劃時代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
一個靠譜的人,首先是一個守時的人。
沒有時間觀念的人,現代社會寸步難行。
大家常常說到執行力,那麼,究竟什麼是執行力?這個解釋有很多種版本。
通俗易懂的說,執行力說就是按質按量按時完成既定目標,除了完成任務的質與量,時間也非常重要,再好的東西錯過了最佳時機,可能也會毫無價值。
守時不僅僅是一種禮貌,也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個做人的基本修養。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先生,就是一位非常守時的人。
在一次領導層會議上,柳傳志因為被困在電梯有30多分鐘。所以他遲到了7分鐘,
為了表示歉意,柳傳志罰自己佔了半個小時。
當時有人勸他:「柳總,您沒必要這樣,這是一個意外」
可柳傳志一臉認真:無論如何,我要對別人的時間負責,而不是對自己的意外負責。
一個領導,有這樣的時間意識,不僅為部下做出了垂範,也樹立了自己的權威與良好形象。
誠信是一個人最好的底牌,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所謂「一諾千金」、「一言九鼎」,講的都是誠信的重要性。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是春秋末期魯國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
一次,曾參的妻子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孩子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
回到家裡,曾參妻子發現曾參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那樣說的,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說:「小孩子不懂世事,喜歡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父母就是他們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很多人隨便承諾,言而無信,事前拍著胸脯信誓旦旦,事後拍拍屁股拍拍腦袋,尋找藉口。
一個說話沒有誠信的人,不可能是一個靠譜的人,跟這樣的人共事,你不知道他說的哪句話可以當真,不知道他什麼這時候就會掉鏈子。
靠譜的人,做事講原則,做人有底線。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一定要「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一檔電視招聘節目,招聘一位營銷總監。
一個小夥,曾是品牌公司的銷售冠軍,面對現場提出的各種刁鑽問題,他回答得左右逢源,滴水不漏。
企業的面試官對他非常滿意,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說一下你做得最得意的銷售案例」
小夥沉思片刻,微笑著回答:「我曾經成功向月薪兩三千的保潔阿姨推薦了一個價格五千元的培訓課程,我的同事們都嘆為觀止。」
工資兩三千,卻購買了五千多元的銷售課程,足以說明他的銷售能力。
沒有想到,面試官直言:「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是不看好你的人品。不好意思!」
為了自己的銷售成績,絲毫不考慮他人的處境。一個人的品性,才是立足社會的根本。
雖然我們提倡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雖然我們以結果為導向。但是做人要有良知,做事要有原則。
損人利己,假公營私、違背道德甚至觸犯法律的事情,不管有多大的效益,我們都要退而遠之。
一個真正靠譜的人,一定是一個遵守規章、敬重法律、道德高尚的人,這樣的人,才不會迷失自己,才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