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
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
兒只有輕歌一曲和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父母之愛子,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距離的改變而改變。那麼,當有一天,年邁的父母倒下,久病在床,作為兒女的你又能堅持照顧多久呢?3個過來人說出刺骨現實。
劉先生:我母親80歲,臥病在床3年,作為唯一的兒子,我照顧母親的天數屈指可數,我不是故意不孝順,只因我也很難。
我老婆幾年前去世,兩個正在讀大學的兒女全指望我掙錢供著,沒啥大本事的我,只能靠出苦力掙些辛苦錢。
給人家打工就要聽人家安排,一年四季幾乎都在外地打工,很少回來,所以,老母親都是3個姐姐在輪流照顧,而我,只能出錢讓母親在物質上過的寬鬆些。
都說「兒行千裡母擔憂」,老母親臥病在床還時常惦記我的安危,讓我羞愧難當。可我不僅是兒子,也是父親,現實的生活讓我只能暫時割捨。我已想好,等到兒女大學畢業之後,就專心陪在老母親身邊盡孝。現在,我每天都在盼著老母親平平安安,希望等到兒女大學畢業時,為時不晚。
陳女士:我三個哥哥一個妹妹,去年老母親臥病在床到現在,我們兄弟姐妹鬧的很不愉快。
剛開始商量母親由大哥照顧,我們每個月每人交給大哥500塊錢,一部分作為母親的開銷,一部分作為大哥的辛苦費,雖然大哥兒女已成家,但也需要生活來源。想像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僅僅兩個月,二哥就拖延不給大哥錢,三哥看二哥遲遲沒出錢也打算不給,就這樣,幾家有了隔閡。
後來,我和妹妹打算把老母親接到我們自己家照顧,卻遭到三個哥哥的一致反對,理由是我們接走他們做兒子的沒面子,抬不起頭,讓親鄰認為他們不孝順。
就這樣,老母親如今在老房子裡,三個哥哥輪流送飯洗衣。
我不放心老母親,每到周末就去看看。一次,帶兒子一起去看望老母親,兒子看到姥姥渾身酸臭,桌子上的碗一層烏黑油漬對我說道「媽,我們把姥姥接回我們家吧。」聽了兒子的話,頓時鼻頭一酸,眼淚流下來,都說「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娘家的事不是想管就能管的了的。
我想把老母親接到身邊一直照顧,可現實是刺骨的,作為女兒,想盡孝怎麼都那麼難。
楊先生:老父親92歲,我也快七十了。兩年前老父親臥病在床。
老伴幾年前走了,一個哥哥去年也先走一步,妹妹遠嫁他鄉,如今的年紀想回來也不容易,所以整個家裡只有我一個人照顧老父親。
人老了,就喜歡各種「作怪」,給他擦身打我,飯菜不合口味摔筷子砸碗,推他出去曬太陽,不是拉就是尿,每次都用盡全身力氣抱他,即使這樣還沒落下一句好。
一次,老父親說想吃包子,我便去買,誰知回來路上下起大雨,當我冒著大雨回來時,發現老父親自己爬下床,整個人躺在雨中掙扎,我連忙過去抱他卻怎麼也使不出力氣,急的我一個男人直掉眼淚,最後,連拖帶拽的把老父親弄到屋裡,整個人已經沒了力氣。
老父親臥病在床,不是我不盡心照顧,而是我也老了,有些事力不從心,面對這樣刺骨的現實,我只能堅持一天算一天,又有什麼辦法呢?
有些子女不是不孝順,不照顧老人,而是有自己的難處,或是為自己的家庭、或是為親情的阻礙又或是自己也已成為需要別人照顧的老人。那麼,面對這些刺骨的現實,作為子女和老人又該如何呢?
作為老人:「百善孝為先」沒有錯,照顧臥病在床的父母也是作為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是子女也有子女的家庭和生活,有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只要不太過分,作為老人應該理解。
作為子女: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當父母臥病在床,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候,那麼,我們就該平衡好小家庭和老人之間關係,不能只照顧小家而忽略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更不能因為兄弟姐妹多就相互推脫責任,不贍養老人。
小編有話說:
老話說「養兒為防老」當父母老了,臥病在床的那一天,希望每個子女都能盡心照顧,不為別的,只為他們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