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朋友,記得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
在結婚的時候,女的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婚後跟男方父母是住一起,還是分開住?這個答案對於不同人,有著不同答案,在這裡,我們客觀分析下!
首先,在跟父母住一起還是分開住的事上,要明白兩點:
(一)
咱們一一來剖析,就從第一點來說,必須和父母住一起的理由是什麼?我們從現實角度來說,分開住,必然要準備再買一套新房,而現在的房價,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種壓力,往往要透支一輩子或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買下。
這個時候,因為「經濟原因」買不起房子,就不得不和父母住一起,這樣做,既減少了婚後的壓力,也有了一個穩定的住所,況且,跟父母住一起,也是暫時的,不代表一輩子都要和父母住。
將來父母老了,房子,財產什麼的,也都是留給子女的,所以,有些婚後男女,會想著結婚先暫時跟父母住一起,等將來條件好了,再考慮買房子。
畢竟,對於那些月收入僅僅只夠溫飽的夫妻,不跟父母住一起,選擇貸款買房,意味著要每月堅持省錢,不僅降低了生活質量,還由此導致不能要孩子。
曾有個朋友就是,在結婚後,身上背著30年房貸,對「要孩子的需求」變低了,擔心生下來,負擔不起孩子的費用,也不想將來自己的孩子穿的差,吃的孬,樣樣不如人,被人瞧不起。
(二)
緊接著第二點,分開住的理由是什麼?
過去,都喜歡熱鬧,一大家人住在一個院子裡,用的是一口鍋,吃的是大桌飯,即便多要一個孩子,也無非是往鍋裡多撒幾把米,多燒一點水。
但現在,時代已經進步,不像過去那麼封建,都講究「獨立」,人格獨立、經濟獨立、住房也要獨立等等。
在獨立的影響下,年輕人們也都不太願意和父母同住,原因說白了,就是老一輩的三觀、做事方法、生活習慣和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大差異,融不到一塊。
由此,導致婚後和父母同住,起了很多摩擦,尤其是婆媳關係,處理不好,便會緊張,婆婆看不慣兒媳,兒媳也看不慣婆婆,天天住在一個屋簷下,無可避免地發生爭吵,為的就是在這個家當「女主人」,突顯自己的地位。
所以,婚後的女人,會排斥和公婆住一起,哪怕買一室一廳的電梯房,也要和父母分開,獨立出去。
(三)
如果公婆為人和善,兒媳還是很喜歡和老人住一起。
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已婚的女人,抱怨婆婆這樣不好那樣不好,說婆婆不是自私就是強勢,眼裡容不下沙子,後悔嫁過來,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妨換個思維想下。
年輕人接收新知識比較快,對新產品,智能化的東西也很快就摸索並且進入使用狀態,而老年人到了一定歲數,就出現眼神不好,記憶力減退,甚至連年輕人玩的智慧型手機都學不會。
自然很少在網上看文章,看新聞,如果老年人和年輕人一樣,那我們看到的吐槽言論,就屬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誰對誰錯,也難下結論。
但是,如果公婆為人和善,在網上也找不到兒媳吐槽婆婆不好的,那麼在結婚後,兒媳還是很樂意和公婆住一起。要知道,現在的公婆不是絕對的固執,新時代的到來,對過去的老年人也有著影響。
有些老年人就想的很開,子女願意住一起就住一起,不願意就在能力之內,幫幫子女,買套房子,平常子女上班沒時間,去子女家裡帶帶孫子/孫女,亦或者做做家務,屬於「出錢又出力」的行為。如果子女一邊住著老人買的房子,一邊花著老人的錢,同時再說老人不好,那就實在有點不懂事了。
文末總結:
兒媳和公婆住一起這件事,要理性看待,婚後的小夫妻,如果自身經濟水平收入高,跟父母住一起也不會有什麼不習慣的,把兩家父母都接過來住,還會更有親情,家的味道,平常有什麼事,比如病了,也能第一時間知道。
但事實上,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出門就要產生消費,想要湊齊一大家人,則需要投入很大的開支,有的年輕人,別說買房有壓力,就連贍養老人都做不到。天天在結婚後,念叨著,爸媽給我買房,我要獨立出去,爸媽給我點零花錢,這個月我超前消費了....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