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高情商有誤解嗎?
情商這個詞在近年愈發的流行,在前幾年人們津津樂道起情商,還是對一個人的欣賞。近些年貌似越來越走偏了,好像一個人高情商就代表著他八面玲瓏、左右逢源,逢人會說好話,圓滑又不真誠......
你了解真正高情商的樣子嗎?
情商之父美國作家丹尼爾·戈爾曼將「情商」這個詞在大眾領域普及開來,在他的經典暢銷書《情商》中是這麼說的:情商就是情緒智力,是管理情緒的能力。
他將情商分為了5大類: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緒),管理情緒(掌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自我驅動和鞭策),識別他人情緒(同理心和換位思考),處理人際關係(讓人與自己相處感到舒服、輕鬆、快樂和熱情)。
很多人認為情商意味著:讓別人舒服,體面,落落大方,不說難聽的話,不做難聽的事。
然而情商的定義卻是: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
所以,真正的情商是一種讓自己舒服也讓他人舒服的能力。而不是討好型的讓別人喜歡你而已,更要擁有解決問題的「超」能力。
這意味著:你要學會在照顧自己與照顧別人之間得到平衡。而現在的大多數人生活中都不懂得怎樣照顧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情緒,也表達不好自己的情緒,更不要提照顧別人了。
情商認知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分類,那一定是自我認知!人們在不斷探索自己、解讀自己的過程中才會更好地完善自我,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
所以今天,我想問一問大家,你了解你自己嗎?
再加一句:
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
高情商一定不只是應對他人,它需要具備向內調節與向外解決的過程,就像你去和客戶談一個方案,首先一定是你擁有足夠充分的邏輯性把內容準備好,其次你需要的是情商能力中的自我激勵,你要保證自己的自律以及在失敗後迅速調整的能力,這些都是需要的情商項。最後才是我們看到的和客戶侃侃而談,自信得體.....
其實不止是情商,所有的事情,如果不探索內在而只看表面,都會呈現得相對簡單和表面化。任何一項成功都離不開綜合的能力調度,這正是情商重要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現在情商太「泛濫」了,也有人說一定是因為你能力不夠才需要情商來湊,就是因為很多人理解的層面過於表面化了。
而現在的娛樂化的吹捧,動輒某某明星情商高,笑了一下也是情商高的體現,難免帽子扣的太大了,也就虛名化了。
真實的高情商是清澈的,也是值得深究的。
之前蔡康永在他的《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聊到這個話題:
情商,是人應對一切關係的能力總和,包括人與自己的關係,人與他人的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
那麼,現階段的你擁有了哪項能力呢? 足夠的自信姿態?強大的思辨能力?周全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共情與同理心,還是絕對自律的自我管理?
最後,還想再問一遍,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