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樂,忍辱待變

2021-01-15 日行一善共修平臺

 關注「日行一善共修平臺」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君君美妙佛音

有人曾向南懷瑾大師學習禪法,他說自己想要得到一種忍耐的能力,忍耐他人的侮辱。對於這位信徒,南懷瑾大師說,真正的忍耐並不單指他人的侮辱,還包括人生的種種痛苦。為此,南懷瑾大師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論述禪中的忍,在文章中他這樣說道:


忍辱並不是完全講侮辱,大家不要搞錯了,一切的痛苦能夠忍的都是辱。譬如我們這個世界上做生意的,創事業的,乃至發財的,你問他這個日子好不好過,他一定說不好過。受不受得了呢?有什麼辦法呢?反正能夠忍得住就這樣忍下去。所以說,娑婆世界的眾生堪忍,能夠忍受。


剛才講到忍辱波羅蜜,我們再提起注意,所謂忍辱,包括了人世間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煩惱,忍到沒有忍的觀念,沒有忍的心理,忍到無所忍,自然而清淨,這才是忍辱到達波羅蜜成就的程度。


由此可見,南懷瑾大師對於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忍耐。《華嚴經》上說:「可意雷聲主林神,得忍受一切不可意聲演清淨音解脫門。」這句話直白來講就是忍受住世間種種噪音,就會最終得到清音的解脫。



有個成語叫「苦盡甘來」,佛祖的意思無疑就是如此,忍住了苦,那麼最終就會得到甜,忍住了噪音,最終就會得到清淨。


苦可以被視為人生道路上的障礙。苦來自哪裡?自然是來自於外物。然而在禪法中,外物之苦只是人覺得苦的條件,真正讓苦變成苦的其實是人那顆不能忍的心。


禪法是講究苦中作樂的。外物的苦在佛看來完全是能夠將其擋在身外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答案就是一個字——忍,忍過了侮辱、忍過了災難、忍過了痛苦,忍過了一切可以帶來苦的外因,人生也就甜了。在佛家有一個著名的公案,名字叫作「寒山問拾得」,其中拾得的回答就十分值得我們深思。



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在松林偶遇一個男孩,問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從何而來,於是便只好留他在寺廟,等待家人來認領。但等了很長時間都不見這孩子的家人來,於是便只好收他做徒弟,因為是撿來的,於是便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住了下來,日復一日也交了不少朋友,其中與一個名叫寒山的相交最好。因為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裡吃剩的飯渣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背回去吃。有一次,寒山問拾得道:「如果世間有人無端地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才好呢?」


拾得答曰:「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看再過幾年,他又如何。」


寒山再問:「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處世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拾得回答說:「彌勒菩薩偈語說,『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世秘訣。」


我們可以看到,拾得所謂的「老拙」,就是一種忍耐的精神,一聲不吭忍過了別人的侮辱,時間自然會給你證明自己的機會。其實很多時候,苦不苦完全就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剛剛被伴侶所拋棄,這自然是至苦無比的,然而當尋找到更好的伴侶之後,人們就會慨嘆「舊人不去新人不來」,這苦反而變成了甜。



人生中諸如失戀這樣的痛苦到處都是,面對它們,我們只能在心裡裝著一個「忍」字,熬過最痛苦的時期。清代大詩人鄭板橋有首詩很符合熬的味道,這首詩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其中一個「破」字描繪出了環境的惡劣,而一個「任」字,則體現出來熬的味道。


一個「熬」字,說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很難。因為熬是消極的,是被動的,但在環境不如意、苦痛無法解脫的情況下,不熬過去,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我們當中有些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生要生得豪邁,死也要死得壯烈,因此在環境不如人意的時候,他們選擇「寧為玉碎」也不去熬。因為在他們看來,熬這個字是屬於懦夫的,拼一把才算是個英雄,殊不知,這其實是逞匹夫之勇。


我們老祖宗有句話叫作「好死不如賴活著」。這話聽起來喪氣,但其實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因為只要活著,我們就有機會東山再起。而一旦選擇了「寧為玉碎」,那可真的就是毫無生機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忍住一時的困境,留得一席殘山剩水,等待時來運轉,這其實是給自己留了一個涅槃的機會。熬過痛苦,忍住磨難,這聽起來雖然消極,但卻是走向積極人生的必經階段。


-主播- 

君君,河南焦作人,教師,熱愛文學,音樂,旅行,誦讀。熱愛生活,善良博愛,願用柔情溫暖的聲音,帶給在迷茫中迷失的朋友們一絲慰藉……

相關焦點

  • 苦中作樂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後來慢慢和他們攀談接觸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這是在苦中作樂,在辛苦的過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被忽視的人生樂趣,用苦中作樂來給自己加油鼓氣,增添樂趣,用苦中作樂來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用苦中作樂來給自己提供好心情。想到這來,突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我們每天為了生活辛苦忙碌,為了工作焦頭爛額,卻總是在不停地抱怨生活為什麼會過得如此辛苦?
  • 苦中作樂
    《苦中作樂》習慣了苦中作樂,突然有一天暫時不苦,都不知道怎麼才能作樂。 《喜歡你》關於我是否配得上你,我心裡真的沒有一點B數。因為我的心裡全是你,不給B數留位置。
  • 人世皆苦,何不苦中作樂
    別讓自己的弦崩的太緊,人世皆苦,不妨笑一笑,苦中作樂,是對抗命運最有效的生活態度。有你在,再苦的生活也變甘甜。你笑笑,我也笑笑,好不好?這輩子就認定是你了,我一定會牢牢守護著你。生活嘛,會好起來的。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不會只走背運,總有時來運轉的那一天。你我攜手,便沒有過不去的坎。
  • 苦中作樂是一種境界
    人生在世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是生活常態,我們要面對生活中的所有,學會苦中作樂。讓笑容驅逐悲傷,讓樂觀克服苦難。做一個充滿陽光的人,感染自己感染他人。或許生活給我們的重創太過強大,在面對這樣的 苦難與不幸時,我們 無法控制住膽怯,消沉。
  • 什麼才算是苦中作樂,你知道嗎?
    做一個苦中作樂的人或者學著做一個居中作樂的人。人在品味自己的過程當中,會有各種的酸甜苦辣,與其憂愁的生活,還不如學會苦中作樂。這時的我們需要有一個特別好的心態,這個心態我們把它稱之為樂觀心態,做一個樂觀的人,如果不會,那就學習怎麼樣做一個樂觀的人。
  • 不論生活有多艱難,學會苦中作樂
    旁人眼中的瀟灑自由,其實也不過只是苦中作樂。所謂的苦中作樂,並不是讓我們自欺欺人,而是要學會在現實的基礎上,盡最大能力去改善自己的心態,因為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的心態是最重要的,只有端正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做出更加正確的決定,也會影響接下來事情的發展。
  • 董樂山:苦中作樂
    苦中作樂© 董樂山/文
  • 測你是否懂得苦中作樂
    苦中作樂,是指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但,一直很快樂,樂觀,充滿正能量,一直特別快樂,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找到屬於自己的幸運,你知道苦中作樂嗎?來個心理測驗吧!以下是三種減肥餐,先看一下,你最喜歡哪一種?不要遲疑,選出你的答案,測測你能不能明白苦行?
  • 苦中作樂,疫情之下我們這樣娛樂,讓這些公司成贏家!
    苦中作樂我們都娛樂了嗎?我們都鍛鍊了嗎?我們還能找到愛情嗎?在這個非常時期我們一定不外出,但我們還苦中作樂生活著。但生活也還得過,為不給政府添麻煩,我們只能用苦中作樂來這樣來度過。這個春節,不光是我,數億人都不得不取消自己的節日計劃,足不出戶,比如我們的小區,就已經實施臨時隔離了。1、受影響最大的是這些行業為了安全起見,全國各地的許多城市都取消了娛樂活動、電影的放映,也關閉了餐館。
  • 生活,就是苦中作樂
    學會苦中作樂,用心感受美好,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獨特的準則,走好自己的路,享受生活的趣味,累不累自己心裡最清楚,美不美自己眼裡才是真。常有一句話:眼眶淚水,自己擦乾。面臨的痛苦,自己學會扛起學會化解,心中保持微笑微笑。有時候,我們會佇立在歲月的十字路口張望,為那些落幕的繁華哀傷,為那流散的情懷長嘆,為那些沒能如願以償的夢想耿耿於懷。
  • 苦中作樂的幽默感才該是生活的最好態度
    苦中作樂的幽默感才該是生活的最好態度心路獨舞生活中有多少我們能控制或者改變的
  • 人生很苦,要學會享受擁有,苦中作樂
    人生雖苦,要學會享受擁有,苦中作樂。 電視劇《有翡》裡,謝允就給我們傳遞了這樣的一個思想。他明知自己身中「透骨青」,甚至已經活不長了,他卻沒有哀傷,沒有怨天尤人,哪怕他是一個前朝的皇子,卻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當他的師父都在為他的身世哀嘆,為他的人生難過時,他說,反正我沒有辦法改變,再說,人都有那麼一天,怎樣都是活,還不如瀟瀟灑灑的活。
  • 苦中作樂的智慧!
    但本質註定,打工這個「套餐」,暢快、喜樂等美味固然有之,鬱結、倒黴等例牌亦從不「漏單」,若能視之為小菜一碟,多點正向思維應對弔詭的 現實,方可做到苦中作樂。 近年為上市公司和政府部門主持的培訓活動上,多半會問參加者「你最喜歡工作的哪方面?」最多人答得最快的是報酬,但只是薪高糧準和福利優厚嗎? 想 深一層,不少人會答是工作團隊的成員和同事,尤其是來自倚靠群體工作的部門。
  • 即使奔波勞累,但是也會懂得苦中作樂,心態非常好的三個生肖
    即使奔波勞累,但是也會懂得苦中作樂,心態非常好的三個生肖 生肖蛇 生肖屬蛇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懂得堅持自我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心態非常好,即使遇到再大的風浪,他們也會想辦法一一去解決,而且他們是一個能吃苦的人,往往都會懂得苦中作樂
  • 兩首苦中作樂的七律,人生無常,不要總是幽怨彷徨
    李白經常以酒澆愁,「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劉禹錫就懂得苦中作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也表揚他的弟子安於貧窮,「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魯迅先生也曾自嘲,「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也許現在的生活很苦很累,但過了今天,明天就會更好。人生就要不斷地為自己打氣,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同時也忘記那些無謂的煩惱。
  • 生活本就是苦中作樂,負能量太多,就導致看不到美好
    生活本來就是苦中作樂,生活沒有那麼多喜悅的事情,同時也沒有那麼多悲傷的事情,有人說人自從降生開始就是下來受苦的。人的一生,似乎都在這樣受苦和磨難當中度過,人的生活中確實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但是並不代表這些事情都不可以應對一些事情,在生活裡我們仍舊可以找到人生的方向,在生活中也仍舊可以找到應對的真理,生活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糟糕,生活本來就是苦中作樂,在生活的繁忙和忙碌當中找到一絲喜悅,就可以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就可以讓我們的辛苦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對於現在絕大多數的年輕人而言,生活當中最大的苦
  • 小夥摔斷手卻「苦中作樂」畫出「無限手套」醫生看了都要留念!
    這大概是苦中作樂的最高境界吧!大家都知道打石膏很不方便,不僅影響生活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拆掉,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喜歡在石膏上留言、畫畫,以此紀念生活不易的這段日子。如果把石膏變成無限手套的話還捨得拆嗎?我想應該捨不得!
  • 癌症晚期家屬實錄:苦中作樂
    為何叫苦中作樂呢,老爺子跟我耍心眼,送到嘴裡的牛初乳咀嚼片,趁你不注意就及時「銷毀」,收拾屋子的時候在凳子下面找到一個,在尿壺中找到一個;早上給放在手邊的牛奶,趁著你不注意給放回到牛奶盒子裡,還瞪著眼睛理直氣壯的跟你說喝完了;在枕頭底下發現了去年的麵包,在床頭櫃抽屜裡發現了喝了一半的酸奶……現在想想,我爸如果有藏私房錢的心思,那我和我媽說什麼也找不到,想想都能把自己逗笑了。
  • 人生有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
    點擊圖片發現更多論語智慧解讀苦中作樂 在姑蘇城外,有一寺,名為「寒山寺」,有一詩,叫《楓橋夜泊》,詩曰: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旁人眼中的瀟灑自由,其實也不過只是苦中作樂。 這也許就是苦難存在的意義,我們不必感謝,而要學著一路並肩同行。
  • 懂得「苦中作樂」的星座: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從不「怨天尤人」
    你若覺得生活太忙,人生微苦,不如忙裡偷閒,苦中作樂,且喝一杯茶去。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大,人們承受的壓力是與日俱增的,遇到的困難也是愈發的多,所以很多人都覺得生活很辛苦,有點太過於現實了。一事無成,好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一樣,所以每天都是一副喪氣的樣子、唉聲嘆氣。但有些星座他們卻懂得「苦中作樂」即使生活再艱難,也能過得有滋有味,非常的樂天派,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星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