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你越想得到的東西越是得不到?

2020-11-07 楊楊愛軍事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話想必大家也聽過好多次了。事實上,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很多句子所說的這種情況,很多時候你特別想得到某個東西或者做成某件事,你甚至想好了下一步要幹什麼,可是最後往往不會往你所想的那個方向走。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般來說,你越是想得到的東西對你而言就越為重要,完成的難度也會越高,大腦對這件事情或是事物的印象就會特別深刻。因為完成的難度比較高,所以這件事情的成功率並不會太高,這個時候現實和我們的期待差距太大,從而我們會記得特別清楚。而那些我們不是特別想得到的東西,可能最後還是沒得到,但是我們對這個東西並不會太在意,所以印象也就沒那麼深刻。綜上所述,只能說是越想得到越得不到這樣的事件我們比較容易記住。

期待與現實差距太大不免會讓我們心灰意冷,有些事不要期待太高,不要過於執著,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一些事情。


說到這裡,我們又引出了一個定律——墨菲定律,其實上面所說的這些都可以用墨菲定律去解釋。

什麼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Murphy)提出的,也叫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主要內容:

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所有事做成的時間都會比你預想的要長;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這種情況將會更有可能發生。

根本內容: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的由來

愛德華•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一名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參加美國空軍進行的MX981火箭減速超重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其中有一個測試項目是將14個火箭加速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時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加速計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有人將16個裝置全部裝在了錯誤的位置。

於是墨菲得出了這一著名的斷論,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會有人按照這種方法去做。

舉幾個生活中墨菲定律的例子:

1.當你需要打計程車時,你會發現街道上的計程車不是被別人搶先佔用,就是很長時間的見不到車的蹤影;當你不需要打計程車時,你會發現滿大街都是顯示「空車」的計程車。

2.每當你決定好做某事,並且已經想好怎麼做,這個時候往往會出現其他意外,讓事情的走向不往你想的方向走。

3.公交車上標明禁止吸菸,當你等了很久的沒車,這個時候你會想著抽菸解解悶,剛點著車就來了。

4.你丟失了某樣東西,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個遍,最後還是沒找到,當你買了新的之後,丟失的那件東西又會自動出現。

5.蛋糕掉在地上的時候,總是有奶油的那一面著地。

生活中還有很多可以用墨菲定律接受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遇到過不少。當年楊利偉升空之前,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模擬訓練、操作,但是升空之後仍然拿著書,按照書上的步驟一步一步來,完成一步打一個勾,無論他多麼熟練,他這樣做就是怕墨菲定律。


說了這麼多,那麼墨菲定律有沒有什麼破解的方法呢?別著急,繼續往下看。

墨菲定律如何破解?

其實墨菲定律也是可以打破的,在這裡,我推薦一本書——《打破墨菲定律》,書裡介紹了一些打破墨菲定律的方法。

《打破墨菲定律》的作者是蘇珊娜•C•賽格斯特倫,作者認為悲觀主義更容易收到墨菲定律的影響。在悲觀者眼中,墨菲定律所帶來的威脅是無解的,這就導致他們會有一種宿命感——既然災難來了擋不住,那就聽天由命吧,到最後也就放棄了打破困境的機會。最後作者在研究中發現,打破墨菲定律的答案就是樂觀主義。在擁有同等的機遇,同樣的資歷和目標的情況下,取得成功的往往是樂觀主義者。因為在樂觀主義者看來,他們更願意相信美好的未來是可以實現的,並且也願意努力去實現它。

不難看出,打破墨菲定律的方法就是要擺脫悲觀主義。那麼如何擺脫悲觀主義呢?很簡單,你應該打破束縛、擺正心態,嘗試讓自己對未來的事物充滿積極樂觀的嚮往。

在書中,作者提出來幾個小建議:

1.每天記錄3件好事;

2.列目標清單;

3.寫下能幫助目標實現的3件事;

4.記錄自己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並寫出打算解決的辦法。

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卻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總結:

其實墨菲定律並不可怕,如果你把它當做一種夢魘,你就會一直被夢魘纏繞和困擾。如果你打破悲觀主義,積極應對困難,把一次墨菲事件當做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一次值得總結經驗的小錯誤,或者採取防禦性措施,做好失敗的準備,那麼你就能打破墨菲定律的影響。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為什麼越想得到的東西越得不到,也知道如何去打破這種情況了,我是楊楊,一個心理學愛好者,如果覺得我說的還不錯,歡迎大家點讚加關注哦。

(圖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男人的犯賤心理學,你越冷他就越喜歡你
    男人總是有這樣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最好的,有時候碰到對他冷漠的女人,雖然讓人不知所措,但是男人也會為了想找一點刺激
  • 得不到的愛才是最珍貴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我們認為別人的生活多麼美滿,我們覺得自己的初戀多麼完美。正因為它是得不到的,所以我們認為它是最好的。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他們的父母越是幹涉他們的感情,越是想讓他們分開,他們之間就越是相愛,愛得無法自拔。這種現象其實可以用心理學上的一種理論來解釋,那就是心理逆反理論。
  • 心理學:女人越是高冷,男生越是迷戀你
    我們可能都聽說過這樣的話,不要對男人投懷送抱,越是得不到的他們才越會珍惜。現實中也的確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有些男生對於那些很容易就追到手的女生往往不加珍惜,轉而對於那種看起來很高冷的女生很有興趣。那麼為什麼越是難以得到卻越容易使人迷戀呢?
  • 心理學:一個男人越沒本事,越愛做這五件事
    男人有沒有本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能不能給女人幸福的生活,所以女人找老公的時候不能找沒本事的,這樣的男人給不了你想要的幸福,你還得跟著他受苦受累。那麼男人沒本事都會有哪些表現呢?別急,心理學會告訴你,一個男人越沒本事,越愛做這五件事。
  • 心理學:越是深愛過的兩個人,越不適合複合
    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越是深愛過的兩個人,越不適合複合。一、越是相愛期待越高我們發現越是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越愛吵架。二、越是相愛控制欲越強越是相互之間深愛的人,那麼他們彼此之間的控制欲也就越強。這種控制欲來源於我們對於另一半的需求。兩個相愛的人再度複合,反而更容易再次相愛相殺。
  • 心理學: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你要學會「愚蠢」
    可偏偏有人說,越聰明才會越快樂,但我認為,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因為一個人越聰明,就會知道得越多,知道的越多,煩惱就會越多,上面說的要學會愚蠢,不是讓我們真愚蠢,也不是說聰明是件壞事。而是讓我們面對生活時,別太執著,別太追求結果,面對人際關係,我們偶爾也應該適當地裝傻充愣,有些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比看透說破了更幸福。
  • 心理學:越是自卑的人,越有這三個特徵,會會越活越累
    心理學:越是自卑的人,越有這三個特徵,會越活越累1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一般來說,有自卑傾向的人,很難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據生活觀察,越是自卑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困擾到你的地方,讓你對自我產生懷疑,也否定自己的行為。其實,當一個人缺乏對自我肯定的時候,就意味著他的人生會走下坡路。要知道,在人生的旅途當中,總有一些光鮮亮麗的事物會誘惑到你,蒙蔽你的雙眼,讓你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坦白說,人這一輩子要懂得為自己而活,你的人生才會有意義。在心理學上,越是否定自己的人,就越自卑。跟這種人交流,你也無法產生安全感。
  • 是不是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心理學見解)
    越是得不到的東西,不管是實物,還是愛情什麼的,越覺得是最好的,越想得到。可是往往,得到了呢,過不了多久又不珍惜了,發現了其他更好的,又想得到。其實這只是一種人的心理,得不到的總覺的是最好的。強調什麼特徵是根據個人偏好所決定的,如果你討厭某些事物,大腦就會強化它不好的特性,反之如此。
  • 為什麼越不被允許就越好奇呢?
    或者說我們對什麼東西好奇,非常想看,但是卻不讓我們看的時候。誒,這個時候呢就會引起我們非常非常大的好奇心啦。所以呢,今天要跟大夥聊的就是為什麼越是禁止的,反而我們是越想看呢?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越是禁止的東西,我們往往卻越想得到手,越是希望掩蓋某個信息,反而就越會勾起別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惜一切代價來獲取這種由單方面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象,在心理學上呢,稱為&34;。也做&34;效應。
  • 為什么女人越主動,男人越不喜歡
    在感情中,有時候女人還真的不能太主動,因為有句話叫「越容易得到的東西,越不被珍惜」。尤其是女人在男人眼裡更是如此,對男人就不要太輕易讓他感覺得到你的真心,因為女人一主動,男人就會覺著自己很有優越感,對女人不會重視,男人都喜歡獵取,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如果這個女人主動送上門前,對男人就沒有了成就感,所以女人一定要記住一點,不管你多麼喜歡這個男人,你千萬不要倒追,你該做的事情,其實是去引導這個男人來追求你,並做出積極反應。
  • 心理學:為什麼越想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
    今天的文章將對後者進行分析,也就是為什麼人們越想要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基於某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讓我們避免陷入一種「挫折」情境中去。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壓抑、投射、反向形成、轉移或代替、否認、升華等。反向形成,讓問題欲蓋彌彰反向形成,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但是它卻讓問題欲蓋彌彰。
  • 戀愛心理學:女人越愛你,越不會給你三樣東西
    其實,  女人愛你,比男人更有行動力,有的女人靦腆,她嘴上不會說愛你,但行為上卻隱藏不住  女人越愛你,越不會給你三樣東西  一個女人愛你,不捨得給你太多壓力,她知道你拼搏辛苦,反而,她想要替你分擔這份壓力。  我們都知道,越是逼一個人做一件事,這個人就越容易叛逆,和你反著來。逼迫男人太緊,想要他早點取得成功,反而會弄巧成拙。愛你的女人知道,她會陪在你身後,累了,她鼓勵你,成功了,她替你高興,她能夠為你做的事,就是讓你奮鬥的過程中,開心一點。  女人越是愛你,越不會逼著你成功。
  • 簡單心理學,為什麼越是優秀的女人越是不喜歡與人交往?
    很多時候,完全被閱讀,被理解,被接受是非常奢侈的,越是思想深邃,情商高的人越是深有體感。所以他們往往比常人更敏感,更善思,思維高度也超出常人。越是優秀的女人,越不是那些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的交際花,相反,他們恰恰是那些不喜歡久居人群與人交往的孤獨的人。這樣的人更懂得如何把握人際交往的分寸感,以及在自我獨處中實現自我價值。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你過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一個你母親可以輕視且折磨的孩子,因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客體關係心理治療》謝爾登.卡什丹。
  • 為什么女人越是「絕情」,越容易被對方在乎
    不管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還是情感生活中的實踐,我們都是認為,越是「不在乎」愛情,越是「絕情」的女人,反而越容易被男人在乎。一、當你過分在意某樣東西的時候,你就會被某樣東西所限制從前,有一隻快樂的兔子,它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草地上欣賞月亮的陰晴圓缺,在它的眼裡,月亮的每一個變化都有獨特的美。
  • 《自控力》:為什麼你越想忘記的人,反而記得越清楚?
    你會發現你越是不讓自己想,它越是纏繞著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呢?這就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韋格納有名的「白熊」實驗。這個實驗會有一個有趣的效應,就是「諷刺性反彈」,也就是說當你越不想去想一件事的時候,這件事就像迴旋鏢一樣「嗖」地一下飛回來。
  • 為什麼你越是強求,越得不到?看完你就懂了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迫切想要得到的東西。面對這些東西,因為我們內心極度渴望,所以極容易讓我們丟了分寸,失了理智。最終越是迫切想要,越是強求結果,往往越會把自己想要的推得越來越遠。非常喜歡,卡夫卡《城堡》中的這樣一句話:「努力想得到什麼東西,其實只有沉著、鎮靜、實事求是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
  • 感情,容不得「跪舔」,越跪舔,你越是會失去她
    就像有句歌詞寫得「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我們總是對於那些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再輕易的珍惜,卻對那些得不到的念念不忘。放著一個愛自己的人不愛,偏要去卑微的討好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你越把一個太當回事,對方反而越是不拿你當回事
  • 感情,容不得「跪舔」,越跪舔,你越是會失去她
    就像有句歌詞寫得「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我們總是對於那些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再輕易的珍惜,卻對那些得不到的念念不忘。 放著一個愛自己的人不愛,偏要去卑微的討好一個不愛自己的人。
  • 得不到和已失去總是天生一對最般配
    有些愛越想抽離卻越更清晰,而最痛的距離是你不在身邊卻在我的心裡。為何我們對前任總會念念不忘?故鄉,故土,故人,這些詞為什麼這麼打動人心,這就是熟悉感的魔力。 為什麼脫單那麼難?單身久了,單身就是舒適區。為什麼分手那麼難,你和一個人呆久了,那個人就是你的舒適區和熟悉區。 自從我愛過你,從此以後我愛過的每個人都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