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人晚年無人陪伴,在養老院和別人傾述:兒子女兒區別很大

2020-11-10 02小倔強

導語

以前年代的那些老人特別的重男輕女,現在也還是很多老人重男輕女,有一些老人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兒子,覺得兒子才是自己的依靠,而且兒子還可以延續香火,女兒就不同,女兒永遠都是潑出去的水,而且長大後就是別人家的了,沒必要那麼疼,所以很多有兒有女的家庭,子女都受到不同的待遇。

下面這位75歲大爺退休後無人陪伴,住進養老院後,向所有人說:兒子女兒區別很大。

孟大爺/75歲

我今年75歲,退休了很多年,我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和老伴都特別的重男輕女,很偏向兒子,從來都沒有一碗水都沒停過,大孫子出生的時候,我們主動幫忙帶孫子,把大孫子帶大吼,又帶小孫子,後來兩個孫子都長大了,我們還是一樣為兩個兒子付出,經常去兩個兒子家幫助他們,為他們減輕壓力,反正平時我們也很閒,只要能為兒子付出,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和老伴主動為她們洗衣做飯,做家務,把他們當成祖宗一樣供著,和他們相處久後,兒媳特別的討厭我們,總是為難我們,為了一家人能夠和睦相處,我和老伴搬回了老家。

搬回老家後沒多久,老伴突然去世了,就剩我一個人孤零零的活著,我的小兒子叫我太孤獨,就把我接到了他家,順便讓我幫他帶孩子。

當時我以為,我能享清福了,可是小兒媳又懷孕了,照顧懷孕的女人我根本就不會,而且也不方便,後來兒媳就叫了親家母來照顧,我就搬回去了。

回到老家,兩個兒子沒有來看望我,有時候打電話給他,說想他們,他們都是以工作忙為藉口,說不到兩句就掛斷了,反正都不願回來看望我, 反而是那個我經常虧待的女兒來看望我,我女兒每個星期都會過來,還會給我帶很多補品,也經常給我買新衣服,看到女兒的行為,我特別感動,也很對不起她,心裡感到特別愧疚,因為我從來都沒有好好對過她,一直都是偏心兩個兒子,因為當時我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沒必要對她那麼好,以前也沒有買過新衣服給她,她都是撿別人穿的,那時重男輕女的思想太嚴重,就覺得把錢花在女兒身上特別浪費。

以前女兒想讀書,可是家裡又那麼窮,我就覺得女孩子讀書根本就沒用, 然後我就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兩個兒子, 女兒年紀輕輕就去外面打工賺錢給我用,我當年的行為特別的過分,但讓我沒想到女兒不但不怨恨我,還經常回來看望我,特別的有孝心。

漸漸的,我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差了很多,無法生活自理,然後女兒說,要我搬過去和她一起住,她來照顧我,但是我覺得,就算住,也要去兒子家,去女兒家像什麼樣?本來就愧疚女兒,怎麼可能還要麻煩她,再說了她自己也很忙,還要照顧自己的公婆,如果我再搬過去,那只會給他帶來麻煩。

當時我想去兩個兒子家,可是兩個兒子不讓我去,都拿各種理由來堵我,反正就是不想讓我去了。

後來沒辦法,我就去了養老院,我認為也許就要養老院才是最好的歸宿, 我在養老院住後,女兒一如既往的來看望,每個星期都來,當時很多老人都以為我只有一個女兒,因為來看望我的都是女兒,兒子從來沒來過。

以前我以為養兒防老靠譜,可現在看來養多少個兒子都不如一個女兒,都是白眼狼,而且到了晚年我才明白,原來兒子和女兒區別很大。

結束語

現在很多老人都希望老了之後有依靠,也渴望和子女住在一起,可是有的子女,不但嫌棄老人,也不願為老人養老,像這樣的行為,是很不孝順的。

不管怎麼樣,老人始終是自己的父母,本來為父母養老就是子女的義務,也是子女的責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些時間陪伴父母,孝順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

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子女都做不到孝順父母,覺得父母老了就是一個累贅,就算對子女再好,他們也不懂得回報,但其實也關老人沒有教育好子女,沒能讓他學會感恩,孝順父母。

也希望老人,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要有重男輕女的心理,要不然會傷了另一個孩子的心,應該要公平對待。

關注我,每天更新不一樣的文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歸宿?65歲老人的實話難聽卻是事實
    導語:為什麼說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的歸宿呢?這3個75歲的老人道出了實情。陳女士:75歲。退休之後我一直都一個人獨居,因為不想和兒女住,怕給兒女的生活添麻煩,但獨居有獨居的難處。因為獨居,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去醫院住了很久。花了上萬塊,還連累我的兒子女兒請假陪我。我就挺難過的。我的兒子女兒責怪我耽誤他們工作。
  • 「你會同意兒女把你送到養老院嗎?」75歲老人的回答很心酸無奈
    60歲左右的老人大多數多思想開放些,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獨生子女,本來現在社會的生存壓力就大,再讓孩子養4個老人,2個孩子,確實吃不消,自己還是從現在攢錢去養老院度過餘生吧,不拖累兒女。這也許就人們所說的代溝吧,年歲差個十來歲,想法就是不一樣,對待自己未來養老的理解和規劃有著本質的區別。
  • 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有啥區別?這2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那麼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到底有啥區別呢?聽聽這2個75歲老人的心裡話。傾訴人:周女士我今年75歲了,城裡人,老伴已經去世10年了,老伴去世以後,我一直一個人生活,我有房子有退休金手裡還有存款,經濟上沒有任何壓力,也不擔心自己負擔不起自己的養老費用。
  • 「兒子和女兒,晚年能依靠誰?」聽聽兩位70歲老人的真實感悟
    還有一些老人存在「重男輕女」的舊觀念,認為老了以後只能指望自己的兒子,女兒嫁出去以後就成了「潑出去的水」。那麼,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晚年是如何度過的呢?兒子和女兒,誰才能靠得住呢?我採訪了兩位70歲的老人,聽到了這些回答。
  • 75歲老大爺被孩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吐露心聲: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75歲老大爺被孩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吐露心聲: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75歲的王大爺一直以來都是重男輕女的,他覺得女兒早晚都得嫁出去,所以沒必要在女孩子身上浪費時間。這些年所有的積蓄全都花到了兒子的身上,可是如今身體漸漸衰弱,現在需要兒子來照顧。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指望將來老的那天能有所依靠;老人辛苦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就希望能安度晚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老年該依靠誰?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
  • 「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有什麼區別」?兩位71歲老人說出其中無奈
    人們普遍認為有兒子的家庭會老有所依,會揚眉吐氣,而生女兒在有些人眼裡始終都是賠錢,但是事實是這樣嗎?今天兩位老人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大家,人到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到底有什麼區別?1、秦爺爺,71歲,一個女兒遠嫁外省,和老伴兩人過晚年如今秦爺爺已經71了,雖然身體還好,老伴也在,但是家裡始終冷冷清清。每次他看到鄰居家裡都是子孫滿堂的時候,都會和老伴說:「我這一生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兒子」,倒不是說他重男輕女,二是他覺得女兒終歸是要嫁人,兒子才可以陪伴自己。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而有些生了女兒的家庭在她們年邁之時也是各種後悔,女兒總是因為家庭和個人原因不能陪在自己身邊,需要人寸步不離照顧的時候,女兒根本脫不開身來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的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兒媳身上。到了晚年,到底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女兒更靠得住,還是對自己有贍養義務的兒媳更靠得住?
  • 75歲老人的自述:如果可以做到這四點,晚年兒女爭著養老
    現在的老人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晚年孩子能夠陪伴,能夠常回家看看,能夠常打電話。我姥姥75歲大壽的時候,為了給姥姥祝壽,我坐了一夜的火車趕回家。姥姥生日當天,我看著舅舅和我姨她們對我姥姥的那股親密勁,桌子上別有心意的大蛋糕,由衷的為我姥姥感到幸福。吃完飯後,我跟我姥姥聊起了養老這個話題,我說我很羨慕我姥姥的晚年,舅舅和我姨她們都爭著搶著給她養老,我姥姥也感嘆了起來:「外孫啊!
  • 人到晚年,誰是你最值得的依靠?這位75歲老人的經歷告訴你答案
    當步入晚年階段的時候,如何才能夠平穩度過,是每個老人最現實具體的問題。人到晚年,誰才是你最值得的依靠?這位75歲老人的經歷告訴你答案,不是兒孫,不是老伴,而是自己。75歲的張阿姨是我們太極隊裡年紀算大的老人,胳膊腿都還很結實,每天騎自行車來廣場跟著大家一起晨練,然後再去菜市場買些菜回家。
  • 有錢和沒錢的老年生活,區別有多大?2個75歲老人說出真心話
    導語人老了之後,身體也會越來越差,而且也沒有能力再去賺錢,能待在家裡,有一些人退休後,不但沒錢用,也沒有退休金,但也有的老人退休後,有很高的退休金,那麼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會有什麼區別?下面這兩個75歲的老人說出實情。
  • 75歲老人躺在醫院才明白:人到晚年,兒子和女婿都得靠
    01、李先生我今年75歲,農村人,老伴去世多年,我有一兒一女,都已經成家立業。在我們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我也不例外。從小我就偏愛兒子,對女兒,我是虧欠她的。兩個孩子從小就沒了媽,女兒便扛起了家裡大部分家務活,每次兒子欺負她時,我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女兒,認為她是姐姐,理應照顧好弟弟。
  • 75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很多人認為,等自己年老,兒子會照顧陪伴自己,為自己養老送終,而女兒是嫁到別人家的,不能為自己養老。也正是這種觀念,重男輕女的老舊思想依然存在。但是,現實是很多家庭的兒子,並沒有擔負起為父母養老的責任,成了餵不熟的「白眼狼」。案例75歲的遊大爺,已經是頤養天年的時候,卻被自己的兒子送到養老院,不管不顧。遊大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 比起和兒女住在一起,養老院真的是最好的歸宿嗎?幾個老人這樣說
    以下三個老人的選擇,告訴你是和兒女住好還是住養老院好。自從老頭去世,她就一個人住進了養老院。不是兒女們不孝順,逼得老太太住進了養老院,而是老太太不願給兒女們添麻煩,自己主動想住養老院,老太太有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兒女們都在奮鬥階段,工作都很忙,老太太不願意和兒女們住在一起,怕打擾他們工作,給他們帶來麻煩,主動提出要去養老院住。兒女們勸老人和他們一起住,但是老太太非常堅決,就要去養老院住。
  • 75歲老人的哭訴:老伴去世之後,才是悽涼晚年生活的開始
    人的幸福感從來都不是別人給的,但到了老年,老伴之間的相敬如賓,相伴相助,兒女孝順,,孫輩承歡膝下的幸福又很真實美好。認識一位老人,今年75歲了,老伴去世5年,自己獨自生活,他說,以前老伴在的時候,沒有覺得老伴有多麼的重要,只是每天給自己做做飯,有時一起聊會天,陪伴自己去散步,更多的時候的拌嘴吵架,自己還總是嫌棄老伴什麼都不懂。現在老伴走了五年,他才真正體會到了,晚年的悽涼生活,其實,是從失去老伴開始的。
  • 70歲老人被送去養老院,含淚和身邊老人說:兒子女兒真的有差距
    一位70歲的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後,哭著告訴所有老人,原來兒子和女兒真的有差距。,只能在家好好調理身體,可是他們沒錢了,因為所有的錢都給了兒子,然後張大爺就想讓兒子把他們帶去他家養老,沒想到兒子就送他們去去市裡的養老院讓兩個老人在裡面養老,後來,兩個老人去了養老院,張大爺和老伴住了大半年後,兒子從來沒來探望過,經常來看望的是他們一直討厭的女兒,每次送一些好吃的飯菜,和一些營養品給張大爺兩夫妻。
  • 75歲老人身患疾病,卻不請保姆不進養老院,讓子女崩潰
    歲的趙大媽是小區裡同齡人羨慕的對象,她退休工資7000多元,老伴雖然早逝,但唯一的女兒很孝順。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況且趙大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恢復起來比常人要慢得多,這可愁壞了趙大媽的女兒,自己是項目主管,現在項目正處在關鍵期,也不能長時間請假,母親該怎麼照顧?家裡只有兩個臥室,把母親接到家中,再請一個保姆,又住到哪? 好在趙大媽的女婿通情達理,他提出自己睡客廳的沙發,讓保姆與趙大媽住一起,妻子與上初中的女兒住一起。
  • 75歲老人坦言:晚年生活的幸福跟兒子無關,「養兒防老」看兒媳
    院區裡75歲的方阿姨經常說,人到晚年,養兒防老還是要看兒媳,老人的晚年幸福跟兒子無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呢?我來聽聽方阿姨是如何說的,也許看完後,會給漸老的我們一些啟示。歲的方阿姨我今年75歲了,老伴過世了10年了。
  • 75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老人大鬧:「月子仇」真的要記一輩子嗎?
    75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老人大鬧:「月子仇」真的要記一輩子嗎?這天一大清早我就被一陣罵聲吵醒了,一個老人在小區罵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不孝順,因為時間很早,很多人都還沒有去上班,圍觀的人很多,從老人的話中可以知道,是因為老人生病了,但是兒子和兒媳不想伺候,而是把老人送進了養老院,老人這才來家裡鬧。
  • 人到晚年,為什麼養老院是唯一選擇?2個80歲的老人說了心裡話
    看別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關注輕歌未了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傾向於去養老院養老?聽聽這2個80歲老人的心裡話。傾訴人:周爺爺,80歲在沒有去養老院養老之前我一個人生活了四五年,每天重複著枯燥無味的老年生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後來實在忍受不了那種孤獨感就和兒女商議住進了養老院,我的養老金足以支付住養老院的費用,也不會給兒女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