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排行老二,兄弟三人中,姥爺家孩子最多,有六個女兒,兩個兒子。
在不懂得避孕,不懂得計劃生育的五、六十年代,媽媽和女兒同時生孩子的情況很常見,我的小舅和小姨比我哥哥、姐姐的年齡還小呢。我們小時候都願意去姥姥家串門,每到放寒假的時候,我和姐姐都會去姥姥家玩幾天。從我家到姥姥家走大路要30多公裡,走小路要10多公裡。那個時候沒有自行車,我和姐姐每次都是步行去姥姥家,中間要穿過兩個村子,還要翻一座大山,常常是早晨從家裡出發,快到中午才到姥姥家。
那個時候家家都很窮,姥姥家因為人均耕地少,生活水平還不如我家呢。但是外孫女來了,總要做一些好吃的招待一下的,我在姥姥家第一次吃到刀切饅頭,感覺比媽媽做的圓形的饅頭好吃幾倍,沒有新鮮的蔬菜,姥姥就給我們炒鹹鵝蛋,刀切饅頭配上炒鹹鵝蛋,是我記憶中在姥姥家吃的最美味的飯菜了。
姥爺是個白鬍子老頭,大禿頂,只有後腦勺有一些稀疏的頭髮,牙齒也掉了幾顆,說話吐字不清,也許是沙眼的原因,姥爺的眼睛每天都紅紅的,像含著淚一樣。他的腿有點瘸,每天背個糞筐,滿大街撿糞,姥爺很勤勞,我印象中的姥爺每天都在幹活,除了睡覺,沒有閒下來的時候。
姥姥經常和我們聊天,有時候還會給我們講笑話,逗得我們笑個不停。姥爺很少說話,他耳朵有些聾,看到我們笑,他也會跟著笑,儘管他不知道我們笑的原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姥爺一輩子的生活方式,他不像姥姥一樣,農閒的時候會去姑娘家串門,每個姑娘家輪流住幾天。姥姥每年冬天,都會來我家小住幾天,媽媽和姥姥晚上常常聊到很久,姥爺卻從來沒有來過。聽媽媽說,姥爺只去過四姨家,應該是擔心傻四姨受氣吧,所以偶爾帶著生活用品去四姨家看看。
五個女兒相繼出嫁,大舅也娶妻生子,好在還有小舅和小姨的陪伴,小舅和小姨很能耍,給姥姥、姥爺帶來了很多快樂。
姥爺不講究吃穿,很少有看到姥爺穿新衣服的時候,一日三餐,只要能吃飽就行,他不在乎吃的是什麼。對於姥爺而言,每天能吃到姥姥做的飯菜,能聽到小舅小姨的笑聲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吧。
上中學後,我們就很少去姥姥家了,等到考入中專,再沒有去過姥姥家。
姥姥家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先是姥姥病逝,然後是小舅娶媳婦,小姨出嫁。婚後的小舅媽一連生了兩個女兒,小舅為了生兒子,帶著全家去南方打工,昔日歡聲笑語的老宅子,就剩下了姥爺一個人。後來,姥爺又聽到了大女兒去世的消息,本來言語不多的姥爺說話的時候更少了。
大舅住在村子的東頭,曾多次勸姥爺去他家住,被姥爺多次拒絕了。五個女兒也經常回去看他,也希望他像姥姥在世的時候,一個姑娘家住一段時間,等到小舅一家回來的時候,他再回來。姥爺執意不肯。他說他哪裡也不去,他在這裡生活了70多年,住習慣了。看他每天鬱鬱寡歡的精神狀態,兒女們都很擔心他會憋屈出病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一個炎熱的夏天的大白天,姥爺竟然用上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現在回想姥爺去世的情景,還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當時大家都不知道姥爺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極端方式完結自己的一生,憑姥爺當年的身體素質,再活十年八年的都不成問題的。根據現在的醫學常識推測,唯一說的過去的理由就是長期的不與人溝通交流,孤獨寂寞,讓姥爺患上了抑鬱症,唉,好可憐的姥爺啊!
也許,當初如果小舅不去南方打工,一家人可以陪伴在姥爺身邊,就會避免悲劇發生吧!姥爺的葬禮上,小舅哭得暈過去幾次,一直後悔說不該出去打工。可惜,後悔也晚了。
老年人對吃穿無所求,子女的陪伴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