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要陪伴:孤獨的姥爺用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2020-10-05 春色濃濃的園子

姥爺排行老二,兄弟三人中,姥爺家孩子最多,有六個女兒,兩個兒子。

在不懂得避孕,不懂得計劃生育的五、六十年代,媽媽和女兒同時生孩子的情況很常見,我的小舅和小姨比我哥哥、姐姐的年齡還小呢。我們小時候都願意去姥姥家串門,每到放寒假的時候,我和姐姐都會去姥姥家玩幾天。從我家到姥姥家走大路要30多公裡,走小路要10多公裡。那個時候沒有自行車,我和姐姐每次都是步行去姥姥家,中間要穿過兩個村子,還要翻一座大山,常常是早晨從家裡出發,快到中午才到姥姥家。

那個時候家家都很窮,姥姥家因為人均耕地少,生活水平還不如我家呢。但是外孫女來了,總要做一些好吃的招待一下的,我在姥姥家第一次吃到刀切饅頭,感覺比媽媽做的圓形的饅頭好吃幾倍,沒有新鮮的蔬菜,姥姥就給我們炒鹹鵝蛋,刀切饅頭配上炒鹹鵝蛋,是我記憶中在姥姥家吃的最美味的飯菜了。

姥爺是個白鬍子老頭,大禿頂,只有後腦勺有一些稀疏的頭髮,牙齒也掉了幾顆,說話吐字不清,也許是沙眼的原因,姥爺的眼睛每天都紅紅的,像含著淚一樣。他的腿有點瘸,每天背個糞筐,滿大街撿糞,姥爺很勤勞,我印象中的姥爺每天都在幹活,除了睡覺,沒有閒下來的時候。

姥姥經常和我們聊天,有時候還會給我們講笑話,逗得我們笑個不停。姥爺很少說話,他耳朵有些聾,看到我們笑,他也會跟著笑,儘管他不知道我們笑的原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姥爺一輩子的生活方式,他不像姥姥一樣,農閒的時候會去姑娘家串門,每個姑娘家輪流住幾天。姥姥每年冬天,都會來我家小住幾天,媽媽和姥姥晚上常常聊到很久,姥爺卻從來沒有來過。聽媽媽說,姥爺只去過四姨家,應該是擔心傻四姨受氣吧,所以偶爾帶著生活用品去四姨家看看。

五個女兒相繼出嫁,大舅也娶妻生子,好在還有小舅和小姨的陪伴,小舅和小姨很能耍,給姥姥、姥爺帶來了很多快樂。

姥爺不講究吃穿,很少有看到姥爺穿新衣服的時候,一日三餐,只要能吃飽就行,他不在乎吃的是什麼。對於姥爺而言,每天能吃到姥姥做的飯菜,能聽到小舅小姨的笑聲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吧。


上中學後,我們就很少去姥姥家了,等到考入中專,再沒有去過姥姥家。

姥姥家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先是姥姥病逝,然後是小舅娶媳婦,小姨出嫁。婚後的小舅媽一連生了兩個女兒,小舅為了生兒子,帶著全家去南方打工,昔日歡聲笑語的老宅子,就剩下了姥爺一個人。後來,姥爺又聽到了大女兒去世的消息,本來言語不多的姥爺說話的時候更少了。

大舅住在村子的東頭,曾多次勸姥爺去他家住,被姥爺多次拒絕了。五個女兒也經常回去看他,也希望他像姥姥在世的時候,一個姑娘家住一段時間,等到小舅一家回來的時候,他再回來。姥爺執意不肯。他說他哪裡也不去,他在這裡生活了70多年,住習慣了。看他每天鬱鬱寡歡的精神狀態,兒女們都很擔心他會憋屈出病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一個炎熱的夏天的大白天,姥爺竟然用上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現在回想姥爺去世的情景,還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當時大家都不知道姥爺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極端方式完結自己的一生,憑姥爺當年的身體素質,再活十年八年的都不成問題的。根據現在的醫學常識推測,唯一說的過去的理由就是長期的不與人溝通交流,孤獨寂寞,讓姥爺患上了抑鬱症,唉,好可憐的姥爺啊!

也許,當初如果小舅不去南方打工,一家人可以陪伴在姥爺身邊,就會避免悲劇發生吧!姥爺的葬禮上,小舅哭得暈過去幾次,一直後悔說不該出去打工。可惜,後悔也晚了。

老年人對吃穿無所求,子女的陪伴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相關焦點

  • 說說實體娃娃如何緩解老年人的情感孤獨
    追求生活質量,愛,感情,還有陪伴,不僅僅局限於嬰兒,兒童和成年人。即使是老年人也需要純粹的愛和真正的友誼。儘管在生命的各個階段都是需要的,但是人們在他們年老的時候最需要陪伴,因為子女可能住在離他們很遠的地方,又可能已經失去了生命中伴侶或其他原因。
  • 姥爺的「故事」
    我的姥爺曾是一名八路軍戰士,14歲入伍,跟著部隊徒步走過了整個膠東半島,參加過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役。抗日戰爭勝利後,又投身解放戰爭,後來在濰坊市高密縣的戰爭中,雙腿中彈,因為戰時醫療條件有限,只取出了一條腿裡的子彈,另一條腿落下了殘疾。他在高密縣退伍,當年他是被老百姓用擔架從高密抬回了文登,成為了一名退役軍人。退役後的姥爺,結束了槍林彈雨的生活,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農民。
  • 參加外孫女婚禮姥爺用老人機打燈,網友:用自己的方式祝福
    8月31日據媒體報導,湖北一網友發布了一段視頻,自己回看婚禮照片時,發現婚禮上主持人讓全場來賓將手機閃光燈打開時 ,照片中的姥爺也掏出了自己的手機,看到這個畫面該名網友瞬間淚目。網友:姥爺在用自己的方式打燈。網友評論網友:太好哭了!
  • 什麼禮物能夠填補老人孤獨的內心
    課程結束後,有一位老人緩慢向我走來。他說起自己家孩子在國外忙工作很是驕傲,經常會打電話並給老兩口買吃的、買用的。但說著說著就開始哽咽了起來。在我們短暫地交談中,這份來自老人內心深處難以言表的孤獨,深深觸動了我。聽說過孤獨死嗎?日本老齡化進程比中國要早20年。
  • 我們為什麼需要孤獨
    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生活裡,孤獨是一種流行病,未來幾年它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人是社會性動物,在社會關係的引導下,我們加入團體、參與戰爭、爭取社會地位、產生共鳴、施加懲罰、締結婚姻以及結交朋友。人類以這種方式發展演進,這意味著,如果沒有他人的陪伴,我們的內心將是苦澀的。研究表明,孤獨會造成實實在在的生理影響。孤獨者會出現普遍的健康問題。最後,孤獨會縮短他們的壽命。」
  • 「那一摔,為什麼沒摔死自己?」她最終還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當城市老年人在公園裡散步、在廣場上跳舞,享受著退休生活的休閒時光時,中國的農村老人們正在經歷一場難以言表的絕望。當喪失勞動力、沒有生活保障的農村老年人無法體面地活著的時候,他們會想有體面地去死。此後,宋婆婆只能終日躺在床上,吃喝拉撒也全需要有人照顧料理。
  • 賈平凹:生命是孤獨的旅程
    「我」顯得更加孤獨;「他人」會暗示一種生命是一段陪伴的旅程。 一種是與生俱來的孤獨,你自己創造的。一種是他人帶來的「孤獨中的色彩」。試著想想,你願意進入「我」的無限回憶,還是更願意讓「他人」進入你的世界呢?
  • 失控走向深淵的老年人:人際關係的解體,是如何讓他們迷失自己?
    強烈對比的畫面,是一個老人用黑墨鏡掩飾自己不敢直面現實的內心。老楊,曾經家裡的頂梁柱,開始被子女嫌棄了,被子女疏遠了。誠然,老楊對家人做出一些不可饒恕之事,但也該看到他的尊嚴和義氣,以及與生活對抗的勇氣。
  • 姥爺走了6年後,我才明白當時他走的時候是多麼的孤獨
    從小我就沒有奶奶,一直在姥娘家長大,所以跟姥爺有著很深的感情。這種感情的培養,不僅僅是因為我長期住在姥娘家,姥爺更是我心中的明燈,我的學業工作等人生的每個重要且需要決策的階段,都需要跟姥爺嘮叨過,心裡才踏實。
  • 日本每年十萬人「孤獨死」:孤獨越來越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現在,孤獨越來越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在繁華都市燈光熄滅之後,孤獨感悄然攀升到了極致。前兩年,「單身經濟」衝上熱搜,中國2億單身人口,「一人」式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關注,諸如餐廳的「一人食」,「一人KTV」等等,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開始被無限推崇。這樣的獨居生活方式看似輕鬆自由,但是揭開自由的面紗之後,卻發現,背後隱藏著的,是無盡的孤獨。
  • 郭麒麟談單身原因,引網友共鳴:比起陪伴,我更需要孤獨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434/10000詞條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573天近日,在《心動的信號》裡,郭麒麟談到了自己單身的原因,讓網友直呼:「郭麒麟簡直是我的官方發言人」。他直言人對孤獨和陪伴的需求是不定期的,二十四小時裡,有時候可能想要孤獨,又有時候卻想要陪伴。他認為現在自己需要孤獨的時間更長,一個人過日子也很爽,所以沒有想要去談戀愛。
  • 她與腦中風後遺症奮力抗爭15年,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記得小的時候,我經常住姥姥家,但是我的姥姥、舅媽都早已去世了,姥爺、舅舅這些老頭都不是照顧孩子的料,所以每次住姥姥家我都跟著表嫂,再加上她兒子和我同歲,我們在一起剛好是個伴。,白天我們都在姥爺那邊玩,到晚上表嫂回來接我們過去睡覺。
  • 本應該安享晚年,最後卻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昨天在我老公村的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她卻沒有這麼好的命,老伴去世多年,兒女都在外面安了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做,老人不願意給自己的子女增添麻煩,她把自己之前住的老房子賣了,就在自己原來的房子旁邊搭建一間非常簡陋的房子自己一個住,自己生病了身邊沒有一個人照顧,在受盡了病痛的折磨後,老人卻選擇了這樣特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凌晨的時候叫醒了隔壁鄰居要他們轉告自己的子女明天買菜回來,家裡沒有菜了
  • 老年人也需要再來一場戀愛
    、生命的成長至關重要。人性中有愛,需要去愛自己、愛別人、愛別的事物。人也需要愛,希望得到愛,讓自己愛長大。所以,愛與年齡無關。誰是年輕的時候吃飽了飯,到了老年就不吃飯了?沒有。老年人,有的可能愛的能力是發展起來了,但愛的動力何來?是否有的老年人,一輩子還是不懂得愛,不會愛呢?是否有的人從小因為缺乏愛,長大了也對他人和外界事物愛不起來呢?
  • 獨居的世界:一個人孤獨嗎?我來分享那些年的生活
    孤獨的人再多,還是會有成功的親密關係被羨慕和渴望。如果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孤獨,有存在的必要麼?你們把人性看得太簡單了。我經歷是一個人過年,那會兒在外面打工租的房子是一個大院子裡的一間。聽到別人一家子熱熱鬧鬧的看著春節晚會吃著年夜飯,我一個人在房間裡哭,不喜歡一個人。我覺得每個人都要有自己一個人的空間,大部分時間還是群居快樂。可能因為我是巨蟹座戀家。
  • 《霍亂時期的愛情》: 成熟的愛情是認清生命孤獨的本質後,依然對愛敞開的狀態
    這就是中年人的孤獨。因而,人們就越發需要愛,越發渴望通過愛情的生命衝動來消弭這日漸深刻卻又與生俱來的孤獨。這種愛情,往往內容要大過形式。愛需要被落實在冷天的一碗熱湯,病中的一片藥一杯水,還有共同撫育子女、照顧老人的艱辛,以及共擔風雨時的一個擁抱,共度難關的無聲陪伴裡。然而生活卻沒有一刻會停息。因而,這樣的愛也特別容易在瑣碎裡失去某種「形式感」或者說「儀式感」。
  • 1800萬「老漂族」:被孤獨支配的老人,比沒有子女陪伴更心酸
    母親犧牲了自己的自由、放掉了在家鄉那邊的掛念,成了一名「老漂族」。有那麼一刻,我覺得自己是自私的,叫母親來上海,只是為了成全自己。對於很多老人,選擇來到大城市,更多的原因,是放不下在這些城市打拼飄蕩的自己的孩子。對於這些老漂族,一邊是自己生活大半輩子的家鄉,那裡有熟悉的人、摯愛的親人朋友以及熱鬧的生活圈;一邊是自己子女所在的大城市,那裡的一切對他們都是陌生的,沒有熟悉的人、親朋好友和熱絡地活動圈,只有日常的家務活和對子女下班的期盼。
  • 姥姥姥爺生日
    我用小手挨個點他們的腦袋,可是一會他們就又亂了,我卻總也數不清;夏日涼爽的夜晚,婆娑的樹影下,姥姥把我放在用玉米皮親手編織的草墊中,輕輕搖著蒲扇趕走蚊子蒼蠅,緩緩地唱著那古老的歌謠,哄我入睡;秋日收穫的季節,姥姥踩著板凳,拿起竹竿,為饞嘴的我勾下樹上小燈籠一樣的柿子,看我心急的吸裡面的汁液,嗔怪的說小饞貓;冬日的雪地裡,姥姥帶我堆起雪人,拿一個破簸箕帶在雪人頭上當帽子,拿一個胡蘿蔔當鼻子。。。。
  • 我嫁了一個性格極端的老公,婚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朱曉東在位於虹口區的家中與妻子楊儷萍發生爭吵,後朱曉東用雙手扼住還有最近發生的幾起案件,都是因為性格性格極端的人釀成的。三不要拿自己的幸福獻愛心,不要拿自己的安全開玩笑。性格極端的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主觀臆斷較強化,很難聽取及聽進他人意見,暴躁易怒,陰暗多疑,有社交障礙,孤獨自閉,行為舉事往往不計後果,屬輕度精神問題。
  • 懷念我的姥爺
    可姥爺總是和藹可親,微笑著為我解答各種問題。雖說姥爺那個時候沒上過多少學,但在他的認知裡,他會儘可能嘗試著用我能理解的方式和語言告訴我答案,姥爺就是這麼細緻而且有耐心。姥爺那個時候家庭成分不好,很早就沒了父親,母親也在姥爺未成家之前去世了,姥爺那時候是到姥姥家做的小女婿。我媽媽兄弟姐妹四個,不管男女全部在家立門戶,所以是兩個女兒在家招女婿,兩個兒子在家娶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