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不是需要一直保持聯繫?有一些朋友最開始很聊得來,但因為種種原因會慢慢接觸越來越少,關係也疏遠了。但當聽到或者看到關於朋友的消息時,還是會想:是不是當時自己再主動一些、熱情一些,我們的關係不會是現在這樣?在自己孤單的時候是不是TA就會陪伴和支持自己。
那些疏遠了的朋友,還能再和好如初嗎?
我們挑選了一位真實用戶對#人際關係#的提問,並邀請到學員諮詢師對提問做出專業解答:
「之前很久沒聯繫,平時也沒什麼交集了,我也不是很主動,比較高冷,後來慢慢就疏遠了。
但是其實還是很喜歡那個朋友的,就還是想和以前那樣開開心心一起玩,但是現在真的沒什麼交集了,不知道怎麼相處,也不敢再聯繫。
我覺得很後悔,如果之前一直保持聯繫就好了,多主動一點就好了,可能再也找不到跟她一樣的朋友了。我現在真的好後悔,而且我現在也特別孤獨,身邊沒有朋友,而且最近一直回憶起痛苦的經歷,身邊沒有人安慰支持,感覺痛苦不堪。」
學員諮詢師-王雅超說:
「無論你現在感覺多麼糟糕,這些都是人世間共通的痛苦感受,你能夠被好好理解,也值得被好好傾聽。」
透過你的問題,我看到了你對友誼的困惑,以及沉甸甸的痛苦。在你看來,你錯失一位難得的好朋友,你很難過,覺得很可惜,把原因歸咎於自己不善交際疏遠了她,於是又自責又後悔,覺得是自己把這段關係搞砸了。更戳心的是,你現在沒有發現身邊誰能支持你,孤獨像海浪一樣襲來,讓你想到更多痛苦的事,更認定未來也不會有人相伴了……在你的痛苦中,有喪失的哀,有自責的怒,有孤單的苦,你的感覺是這樣的嗎?現在你一定感覺很不好過吧!但我想請你相信,無論你現在感覺多麼糟糕,這些都是人世間共通的痛苦感受,你能夠被好好理解,也值得被好好傾聽。
在這些痛苦感受背後,我想你腦中也時常盤旋著一些讓你深陷痛苦的想法。比如說,「是我做錯了一切」、「我永遠也無法挽回和她的友情了」「未來不會有人願意和我做朋友」……然而,事實真的是你想的這樣嗎?其實友情往往是短暫的,受太多主客觀因素影響,關係也是相互的,不一定是你做錯什麼。允許自己「全然為人」吧,你會做那時最好的選擇,也有能力在當下做出新的嘗試。你也不妨回憶一下,是否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被愛,或者是否一直迴避關係、很難親近他人?近來的痛苦也是個機會,能讓我們走進精神世界深處,好好了解自己。
如果你覺得有所觸動,想要做些什麼,這裡有一些建議供你參考。首先是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照顧好自己。寫日記、做瑜伽、曬太陽……無論是什麼,做些自我關懷的事讓自己感受好一點點,感覺到被自己愛著。其次是梳理你和這位朋友的關係,決定是否重新建立連接。如果你覺得你們還有很好的關係基礎,不妨試試從「幫個小忙」開始,可以是你幫助她,也可以是請她幫你。舉手之勞後的感恩和掛念,也許會讓你們重新熟悉起來。再次是在自己當下的生活裡,拓展新的關係。和身邊的熟人約個飯,或參加感興趣的線上線下社群,都可以試試。最後,如果你覺得很難忍受痛苦和孤獨,可以來找心理諮詢師聊聊,以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療愈自己。
學員諮詢師-李晶說:
「這是一個喪失,但也可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獲得。」
你好,從你的傾訴裡,我感受到了很多層面的東西。我想試著從幾個方面來陪你一起看看這中間有可能發生了些什麼。
一、你後悔於和原本喜歡的朋友變得疏遠了。你可能正在經歷著成長中必然的喪失。實際上,伴隨著我們人生際遇的變動,自身人格的成長,我們始終都在不斷的告別。朋友,通常都只是陪我們一段路的人。失去曾經的美好關係是讓人悲傷而痛苦的,它讓我們感受到的喪失,不僅僅是喪失了一段關係,也同時喪失了在那段關係中你所能觸摸和感受到的自己。某種程度上,在關係中的經驗是我們用來尋找自我的途徑。而當我們的自我不是那麼穩定的時候,也會隨著關係的喪失而讓自我經歷某種破碎。
二、你覺得因為自己不聯繫不主動、高冷,造成了和朋友的疏遠。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你的不聯繫不主動,也許是有著某種功能性的。比如:可能是你感受到了這份關系所帶來的負擔,它並非只有「開開心心一起玩」,維持關係其實需要很多的付出。可能是你感受到了親密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危險,在關係中的你們會更脆弱、更容易彼此傷害,這會讓你有想要逃開的衝動。也可能是你先感受到了對方的疏遠,這讓你的自戀受傷,你通過「不主動」來確保自己不要變成那個「太主動」的人。是從哪一個時刻起,你開始不聯繫,開始高冷的呢?在你的潛意識裡,那個時刻,應該是這段友誼走到了一個路口,一個節點,而當時的你選擇了你所能選擇的最好的方式。你的「不主動」,恰恰是你的主動選擇。對你來說,這是一個喪失,但也可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獲得。
三、你說,「可能再也找不到跟她一樣的朋友了」,聽上去這背後似乎懷著某種擔心,也許你在擔心自己不足夠可愛,不足夠好,無法再遇到喜歡自己的朋友。你在恐懼:「如果我再也交不到好朋友了怎麼辦?我會不會一直孤獨?」這背後隱藏著的是你對自身價值感的不自信、不確定感。當一個人能夠對自己形成穩定的良好認知,對自己有著足夠的自愛,也會不再充滿這般的擔心和恐懼。
四、你說到「現在我特別孤獨,最近一直回憶起痛苦的經歷,身邊沒有人支持安慰。」也許,這正是目前的你真正感到痛苦的原因。當你問「疏遠的朋友還可以再和好嗎?」你真正想要說的是:「我真的好孤獨,多希望有人可以在身邊支持我、安慰我啊。」不知道你所說的痛苦經歷是什麼,但它確實需要被傾聽、被分享、被看到。卡爾·榮格曾言:「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如果你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整理自己的空間,那麼諮詢關係作為一個穩定性支持性的專業關係,也許是你可以選擇幫助自己的方式。你可以在這個空間裡,體驗到被傾聽、被理解,可以在諮詢師的陪伴下去覺察和探索自身,可以通過「租借」諮詢師的自我功能,將這部分功能內化到自身。最終你也能夠獲得應對痛苦、自我安撫的能力,能夠建立起有價值的、穩定的自體感,擁有更滿意的生活。
學員諮詢師-曹化行說:
「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有個人特質、相似性、互補性、熟悉性和接近性等。」
從你的提問中隱約感受到似乎是因為現在特別孤獨,身邊沒有朋友,所以對過去的友誼以及開心的情景倍感懷念。你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實際上希望能夠和對方和好,但擔心是否能夠再和好,是因為缺乏過去成功的經歷,又或者是擔心對方可能會對你有什麼看法,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呢?
在這個問題上,你似乎缺乏一些自我效能感,也就是相信自己能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情境特異性的一種主觀感受,它有四個功能: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以及對活動的持續性;影響人們面對困難的態度;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和已習得行為的表現;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當人們面臨問題,但自我效能感很低時,就可能畏懼去做這件事,或者覺得這件事很難完成,即使真的逼自己去做,可能興致也不高,最終更加容易導致失敗。那麼怎麼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呢?一般來說有五個來源:
1.過去行為的成敗經驗;
2.替代經驗,也就是和我類似的人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3.言語勸說,比如親朋好友的勸說等;
4.情緒喚起或生理喚醒,通常平和、中等強度的情緒有助於自我效能的形成,而過度強烈的情緒會削弱自我效能的功效發揮;
5.情境條件,通常一個熟悉的環境更容易引起自我效能感。
如果你希望能夠和對方和好,可以從上面這五個方面尋找一些動力,讓自己邁出行動的步伐。
當然,是否能夠和好是兩個人的事,即使你採取了行動,對方會有何反應也不得而知。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有個人特質、相似性、互補性、熟悉性和接近性等。你們原來是好朋友,那說明在個人特質、相似性或互補性上是匹配的。由於長期不聯繫、缺少交集,在熟悉性和接近性上有所欠缺。因此,如果在與對方聯繫前做一些功課,比如了解一些對方的近況,準備一些對方可能感興趣的話題,將有助於你成功與對方重新建立聯繫。
最後,還是要提醒你一下,如果和對方聯繫了,發現現在的TA和當初已經不一樣了,你們的關係也恢復不到以前的樣子,你又會怎麼樣呢?當然這並不是在潑你的冷水,只是如果你提前想好這些,當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也不會特別的失望或後悔。
總的來講,如果你現在會後悔當初沒有和對方保持聯繫,那麼現在不真正行動起來,也許以後也會後悔現在沒有與對方和好。
學員諮詢師-景麗麗說:
「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你不是獨自一個人在孤獨中。」
關於朋友,從過往的親密,到現在的疏遠,一樣的故事,不同的大概是我們自己的心情。
疏遠了的朋友還可以再和好嗎?單看提問,答案也許是可以,也許再也不能,也許現在不可以,未來某一天又和好了。不管怎麼樣,朋友關係的遠近隨著時間的發展都會有一些或遠或近的變化。所以,首先想告訴你,朋友從親密到疏遠,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況。
不同的是,這份疏遠可能引發了痛苦的感受,這份痛苦可能是關於分離和喪失,也可能是關於獨立的困難,或者關於孤獨,或者是過往的經歷太痛苦了,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眼前,和這位朋友的疏遠上吧。或者,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你是哪種情況呢?
注意到你有兩次提到「後悔」,好像是在後悔沒有主動聯絡,好像後悔如果主動了,關係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在朋友關係上,希望你不必為了不曾主動聯繫而太難過,畢竟Ta可能也未曾那麼主動的聯絡你。以及就算我們曾經主動過,關係可能也未必如我們期待的那般發展。
如果你現在還是想在關係中主動做一些什麼,也許我們可以先評估關係的重要性,先來面對我們真實的內心。我們可以問自己,這個朋友重要嗎?如果不重要是-5分,不知道是0分,重要是5分,你會打幾分呢?如果落在-5-0分區間,既然不太重要,如果你願意,那麼我們要面對的也許是過往關係的喪失,我們曾經很開心,但現在,我們終究是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中,真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啊。
如果正好在0分,我們不知道這個人重要還是不重要,聽上去我們可能僵住了,不主動聯絡也許因為我們還沒想好這位朋友是否重要。那麼,我們可以等待,等待自己心意明朗化的那一天。也許一直沒有答案,或許就這樣默默的再無聯絡了。如果落在0-5分,聽上去是有一些重要的,有多重要呢,如果是5分,這麼重要的朋友,我們是怎麼做到彼此之間一直不聯絡的呢?我想可能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許你苦思冥想仍沒有答案。
如果是1分,似乎有些重要,又沒那麼重要。既然是這樣,我們對關係的期待也許需要稍微調低一些,也許不能再像往常那麼要好,但日常微信上聊兩句也許還是可以的。是什麼阻止了我們主動發一條問候消息呢?
不管我們現在的關係是怎麼樣,關係永遠不會是某個切片一直定格在這裡,如果你願意,是可以做一些嘗試,這個嘗試可能是哀悼,或者主動,或者等待。最後,你提到了孤獨,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你不是獨自一個人在孤獨中。如果過往的經歷實在痛苦,等你準備好,也許可以和所有內心痛苦的來訪者們一樣,和諮詢師一起開啟你的英雄之旅。
面對疏遠的朋友想要挽回,卻又擔心無法和好如初,這更多是來自對自己的更多覺察。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友情以及如何與自己相處尤為重要。我們也可以通過心理諮詢更加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你也可以嘗試開始預約簡單心理「低價心理諮詢」,去探究你的困擾。低價諮詢服務由簡單心理學員諮詢師提供。他們在2年的簡單心理Uni「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課程中,完成了300+小時的心理諮詢理論技術學習,和相應的實踐與督導。
學員諮詢師在諮詢實習中,收取較低的心理諮詢費用,在專業督導師的監督指導下,為廣大來訪者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體驗。每人 限額一次預約機會 。(學員諮詢收費不超過150元)
現在,可能就是改變的最好時機。如果你想更好地愛自己,可以從一段諮詢關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