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上表明,那些能夠擁有很多客戶資源的公司,除了本身經營規模良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懂得滿足客戶的需求,例如客戶需要運動,他們生產足球;客戶需要浪漫,他們及時生產鮮花。
有需求,才會有供應;而有供應,才會滿足需求,如此,在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裡,公司的規模越做越大,生意越來越紅火。
而這一供求規律在兩性關係中同樣適用,人的意識是具有社會目的性的,假如一段感情並不能帶給自己所需要的甜蜜,那麼那些趨之若鶩的人大概會減少很多。
產生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繼而才會想要繼續維持這段感情,並且對提供供應的一方連續不斷地增加好感。
所以,越是高情商的女人,越會抓住男人的這三個需求,這些需求彼此之間有一個關聯性,往往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童年時期,我們在和朋友玩耍的時候,總是會拿自己最好看的玩具出去,因為別人眼中豔羨的目光是對我們本身所具有資本的一種肯定,也是一種變相認同感。
所以,在兩性關係中,習慣用眼睛談戀愛的男性會更在意自己的女友會不會因為言行舉止的不得體,而降低他人對自己「挑選伴侶」眼光的認同感。
這個世界上,一個框架裡如果出現了兩種事物,勢必就會被用來做比較,而從原始社會開始的男權思想已經潛移默化地在男性心中形成了「個人英雄主義」。
他們習慣去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朝拜感」,他們希望自己的伴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自己被他人誇獎認同。
在這個基礎上,就需要女生去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因為你們之間的感情並不是僅僅是你們兩個人之間的聯繫,而是處在社會這個大框架之下。
然而女性注重外在形象其實不用一身名牌奢侈品加持,乾淨明朗就好,誰都不希望自己的感情是包裹在指指點點之中,在讚美和認同下成長的愛情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中,女主由於安全感的缺失,所以總是懷疑男主的某些舉動就是移情別戀的前兆,但是這些話放在明面上總覺得會尷尬,所以,女主把她的擔心全部融進了日常生活中。
例如男友出差了,女主會根據手機定位來查看他是否是和別的女人花前月下;例如只要男友不看手機,她就會翻看社交軟體的聊天記錄,一覺察到有親密的跡象,就會強迫男友刪除對方的聯繫方式。
一次還好,兩次也還好,只是次數多了,便讓男友覺得自己像是被監視了一樣,他透明化的出現在女友面前,沒有一點隱私。
於是,他受不了這樣肆無忌憚地侵佔個人空間,於是,他主動提出了分手,來結束彼此折磨的感情。
有人說哄女生開心,需要給她買口紅,說甜言蜜語等好多好多事情,而哄男生開心,則只需要給他兩個小時不被人打擾的時間就好。
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希望被別人打擾的私人空間,一旦被涉足,哪怕是在「愛」的名義下也會變得敏感煩躁,而兩性關係需要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有留白才能有利於愛情的發展。
很多女生總是因為害羞矜持而在感情中處於被動狀態,例如不好意思去擁抱對方,例如不好意思去和對方有太多親密的舉動。
然而在兩性關係中,關於親密感的需求卻是很多人都必須擁有的,因為在滿足了這個需求的基礎上,兩個人才能夠進一步去實現情感上的升溫。
《愛的五種語言》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身體的接觸可以建立或破壞一種關係,它可以傳達恨或愛。對主要的愛語是身體接觸的人來說,身體的觸摸遠勝於『我恨你』或『我愛你』的字句。」
身體接觸往往比語言表達來得更加簡單純粹,女孩和女人的區別在於,前者戀愛喜歡聽甜言蜜語,後者更喜歡簡單直接的擁抱,而這樣的區別同樣也適用於區分男生和男人。
好的愛情離不開用心經營,有供應,有需求,有張有弛,有來有往的愛情才更具有韌性,才能在充滿風雨的未來之路上走得更加遙遠。
所以,在一段感情中,我們不應當只是享受愛,還更應該善於去愛,如何去愛,然後在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把彼此的感情逐漸推向一個更深層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