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和一個人認識的時候,一周內都屬於黃金印象周期,是人對於初識者印象最深刻的時間。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對方身邊有人提起你,或者你們之間產生了什麼交集,都會增加對方對你的印象。心理學上有個曝光效應,當人對某個事物越熟悉,對其好感度也就越高。也就是說,某個人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次數越多,在不討厭對方的情況之下,我們就越容易對其產生好感。如果一個星期內,你沒有再出現在對方的生活圈子裡,很有可能會逐漸被淡忘掉,所以我們需要運用各種方式,來增進雙方之間的聯繫感。
第一個方法,愛好切入。
進行線上聊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尋找共同的興趣愛好,用以製造連接點。旅遊、繪畫、運動等第三方話題都可以,例如,你們聊到某個旅遊景點,如果你曾經去過,你可以說「我也去過這裡誒。」然後說一些在這個地方遇到的有趣見聞,引導對方進行分享。此時,對方可能會對你說的場景產生共鳴,從而產生了連接性。
如果你沒有去過這個景點,也沒有關係,你可以說「我一直很想去那裡玩,但是沒有時間,有沒有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薦給我呀?」給予對方一個機會,讓他主動分享自己的見聞,在對方分享的過程中,可以表達自己的喜歡:「哇!聽你說完更心動了,聽說這裡還有一些奇特的風俗,是這樣嗎?」此時,你雖然沒有真的去過那個地方,但是因為你在男生談論曾經的經歷時,產生了互動,男生同樣會感覺到和你的連接性增強了。
共同點也可以從朋友圈來挖掘。我們同樣用旅遊來舉例,你發現男生剛從日本遊玩回來,你可以問他,有沒有去奈良公園餵小鹿,同樣運用講故事的方法,先分享自己的信息。「上次我去奈良公園,因為一個小失誤,被幾隻小鹿追著跑了一路。」此時,無論男生是否去過奈良公園,都會對你的故事產生好奇,問你為什麼被追,並分享自己的旅遊經歷作為回饋。在一來一回之中,彼此都獲取到了對方更多的信息,加深了連接性。
如果你們有共同的朋友圈,或者是共同的工作圈,也可以聊一聊共同認識的朋友,朋友的性格特點,如何認識朋友的等等。但是注意,不要說朋友的壞話,不然不僅可能影響友誼,還可以降低你在男生心理的形象。
第二個方法,共同經歷。
我們經常會有一種體驗,上學的時候,可能不是特別熟悉的同學,因為與自己有過共同經歷,可以陪你一起回憶,當年班上的一些同學、老師,所以畢業後反而感覺更加親近了。聊天時談起共同經歷能迅速拉近雙方距離,並且極大的增加連接性。
我們可能平時很難和男生見面,製造共同回憶,但是我們可以和男生聊一聊初次見面的場景,並將這次經歷作為彼此特別的回憶。例如,你在行業交流會上認識男生,可以通過讚美男生來引出話題:「那天你的演講特別透徹地解釋了核心問題,讓我之前很多疑惑都迎刃而解。」接著,你可以說一點趣事把男生迅速帶入場景,「記得那天我旁邊的人,一邊聽一邊拼命點頭,像小雞啄米一樣,足見你的影響力真是大。」
也可以說對於男生的感覺,「當時很多人找你交流,我作為入行不久的小白,一直不敢和你對話,但是和你聊天后,發現你特別地風趣,讓人感覺如浴春風。我還記得……」我們和男生聊天時,儘量運用具體的事件將男生帶入場景,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從而製造連接性
第三個方法,製造相似性。
想要快速拉近與男生的心理距離,可以運用心理暗示營造一種「你很懂他」的感覺,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這種假象稱為巴納姆效應,當有人用一些含糊不清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性格時,我們很容易認為那就是自己。比如說「雖然你看起來外向開朗,但是內心很容易受傷吧。」又或者是「雖然你很倔強,但你也會感覺累,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吧。」
為什麼男生願意相信這些話呢?對於人們而言,一切能定義自我特質的事物,都十分重要。我們會願意相信一切,讓我們覺得自己非常特別的事物,費盡心思地挑選電腦桌面,手機鈴聲等,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獨特性。所以當我們運用巴納姆效應,拋出一些適用非常廣泛的形容詞時,潛意識中的主觀驗證就會開始起作用,搜集到各種各樣的證據支持你想要相信的事件。
在每次聊天中,我們只要拋出一個,運用巴納姆效應的話術就可以了,順著一個話題不斷延伸,讓男生多聊一些他的經歷,從想法到感受,不斷挖掘男生最感性的一面,表達你的理解和支持,讓男生的情緒得到充分的釋放和安撫。但要注意,這裡所說的延伸話題,不是指像個佔卜師一樣,說非常多有關於男生的猜測,這會讓男生產生應激心理,降低對你的好感度。可以先將自己內心隱秘的部分展現給對方,得到對方的信任,表達了「我們是同類」的信息。
你學會了嗎?快去運用這幾個戀愛小技巧,讓你們的親密度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吧,關注我,更多情感乾貨等你呦[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