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退休女人自述:人老之後才明白,人到晚年,兒女根本靠不住

2020-10-03 藍楓凌星

文/藍楓凌星

前言

「養兒防老」這個詞一直被我們很多人奉為圭臬,我們很多人都會把養老的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因為在我們看來,我們含辛茹苦把兒女養大成人了,他們就應該為我們養老送終,可事實上,卻並不是每個兒女都會盡心盡責為我們養老,也並不是每個兒女都有能力為我們養老。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時代,不要說兒女為父母養老了,兒女能不「啃老」就算不錯了。

今年66歲的張姐是一個退休老人,她有一雙兒女,但老伴走後,張姐沒有跟著兒女居住,而是自己獨居,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我們來聽聽張姐是怎麼說的。

傾訴人:張姐

我今年66歲,自打老伴去世後,我便一直獨居生活,倒不是沒有兒女,只是一方面我不想給兒女添麻煩,一方面他們也無暇顧及我。

我兒子一家三口住在一個不到60平的兩居室,房子是他們結婚時貸款買的,首付還有一部分是我幫忙付的,房子勉勉強強只夠他們一家三口住,要是我搬過去,根本沒法住。

兒子兒媳只是普通的上班族,他們每個月的工資加起來勉強有一萬,刨去房貸,再刨掉孩子的開支,再加上水電費、車子的油錢和保養費等等雜七雜八的費用,根本剩不了幾個錢。

你說,就他們的情況,我怎麼好意思去麻煩他們,他們又怎麼能顧得上我?

再說說我女兒,我女兒的日子過得倒是比兒子強一點,也是一家三口,因為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生活成本不算太高,住的房子是一百平的三居室,但價格還沒有我兒子他們的房子貴,她和女婿兩人的工資不僅夠生活開支,每個月還能有不少剩餘。

但我也不好去麻煩女兒,畢竟俗話說的好: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如果過去跟她一起生活,就算她沒意見,我那女婿肯定會有意見,就算我女婿沒意見,她婆家肯定有意見,到時候要是因為我的事,弄得她跟女婿的感情出了問題,那我這個當媽的,心裡豈不要愧疚死。

我現在雖然已經66歲了,但我的身體倒沒太多問題,唯一的毛病就是患有風溼,只要到了雨天,我就渾身疼痛,嚴重的時候,連走路都艱難,如果這個時候餓了,我根本沒法做飯,只能泡些麥片或者吃些麵包來充飢。

每當這時,我心裡就莫名的感覺無助、孤獨和傷感。

人老了之後才會明白,人到晚年,兒女根本靠不住,不是說他們不孝,而是兒女有他們自己的小家,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把心思放在我們身上,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自私的去給他們添麻煩。

說真的,只有當人老了之後,才會發現「少年夫妻老來伴」這句話說的是多么正確。如果我身邊有老伴的話,我生病的時候,他能照顧、陪伴我、跟我聊天,我又怎麼會感覺無助、孤獨和傷感呢?

可惜的是,我老伴早早離我而去,只留下我獨自一個人生活。

現在很流行老年人搭夥過日子,我其實也挺心動的,可是我聽過太多悽慘的例子了,我真怕自己也所遇非人。

不過,我還是託朋友幫我多注意一下合適我的人,雖然心裡沒有抱什麼希望,但萬一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呢?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對方真心想搭夥過日子就行,至於其他條件,我都無所謂,畢竟我有自己的房子,也有退休金,根本不需要靠別人來養。

結語

人到晚年,能依靠的確實不是兒女,就像張姐說的,兒女有他們自己的小家,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把心思放在我們身上,而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自私的去給他們添麻煩。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可以考慮再找一個伴搭夥過日子,兩人相互依靠、相互溫暖,當然,我們在找伴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考察,不要被別人的表象所欺騙,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真心想搭夥過日子的。

相關焦點

  • 退休女人自述;人到晚年,誰也靠不住,兒女根本也如此!
    我們很多人都會把養老的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因為在我們看來,我們含辛茹苦把兒女養大成人了,他們就應該為我們養老送終,可事實上,卻並不是每個兒女都會盡心盡責為我們養老,也並不是每個兒女都有能力為我們養老我兒子一家三口住在一個不到60平的兩居室,房子是他們結婚時貸款買的,首付還有一部分是我幫忙付的,房子勉勉強強只夠他們一家三口住,要是我搬過去,根本沒法住。兒子兒媳只是普通的上班族,他們每個月的工資加起來勉強有一萬,刨去房貸,再刨掉孩子的開支,再加上水電費、車子的油錢和保養費等等雜七雜八的費用,根本剩不了幾個錢。
  • 三個退休女人的心裡話: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老伴
    導語:三個退休女人的心裡話: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老伴1.人們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這也充分說明老來伴的重要性。隨著人的年齡越來越大,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人也會越來越少,這時候,唯一可以相伴的只有老伴,但是很多老年女性卻覺得人到晚年,最親的人並不是自己的老伴。
  • 65歲老人直言:人到晚年,老公和兒女最靠不住
    導語:65歲的姚女士,訴說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姚女士:我今年已經65歲了,我每天早上大概六七點起床,然後開始準備早餐,我老公每天晚上都出去和朋友喝酒或喝茶,很晚回家,所以我準備好早餐放在桌子上,他起床會吃。人到晚年,我和老公之間除了吃飯時會碰面,其他時候基本上不會碰面。
  • 退休女人自述:人到晚年,最怕的不是兒女不在身邊,而是這3件事
    ,人走著走著就到了晚年,當人老了之後,就會看淡很多事情,名利也好,人情世故也好,都不會太過計較,因為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明白,除了身體健康,除了好好的生活,其他都是浮雲。而要想安享晚年,我們指望兒女是不行的,不是說兒女靠不住,而是說兒女成家立業後,他們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顧,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忙,很難分出過多的心思來照顧我們。所以我們要提前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規劃,要不然晚年生活就可能會過得很悽慘。
  • 一個退休獨居女人的自述:晚年能依靠的,根本不是兒女和退休金
    一、導語一個女人一生最閒在的時候就是退休後吧,小時候要努力學習,長大了要努力生活,結了婚要照顧家庭,當了母親要照顧孩子,孩子長大了要為孩子成家所考慮,所以只有在退休後的晚年階段才真正屬於她的。養兒防老還符合現在的社會情況嗎?退休老人晚年真的能依靠子女跟退休金嘛?
  • 一個68歲奶奶自述: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劉奶奶對此很知足,她覺得有老伴陪著的晚年已經很幸福了,但世事難料,老伴突發心梗,就那麼突然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老伴離開後,劉奶奶很傷心,但傷心歸傷心,生活還要繼續,只是一個人生活實在是太孤獨了,獨自生活了沒多久,劉奶奶就選擇搬過去跟她的兒女一起生活,可是僅僅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後,她就又搬回來自己住了,而這又是為何呢?
  • 3位老人坦言:晚年,老伴和子女最靠不住
    晚上公園散步,最喜歡去老人多的地方,因為老人往往談論的話題才是最真實的。昨晚,坐在幾位老人旁邊的長凳上,聽他們講述晚年誰最靠得住的話題。而這3位老人的自述讓我明白:晚年,老伴和子女居然是最靠不住的。人到晚年,老伴才是最靠不住的,本想著和她一起走過餘生,她卻先我一步離開,還走的這樣悄無聲息,說好的「老來伴,老老伴」老了,伴沒了。
  • 退休老人自述:兒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明白最好歸宿在哪裡
    導語:現在很多人不結婚不生孩子,因為他們的觀念不一樣了,他們認為孩子並不是自己晚年的歸宿,但老一輩的人,當初生兒育女都是奔著兒女是自己晚年歸宿去的。老一輩的人現在基本上也都老了,都退休了,退休之後,他們就開始和兒女一起住了。和兒女住在一起,就是他們的養老歸宿嗎?
  • 人到晚年,不是依靠老伴或者兒女,那依靠誰?
    ,對此需要聽聽身處晚年的過來人說出的心裡話,經歷就是實踐,唯有實踐才能夠出真知。,無論依靠老伴還是依靠兒女都不如靠自己,避免晚年落入無依無靠的境地就需要做最壞的打算,憂患意識不可或缺,老伴有可能會始亂終棄,兒女有可能會不忠不孝,自己才是自己最大以及最後的依靠。
  • 一個退休獨居老人的自述:晚年能依靠的,不是兒女和退休金
    導語:女人年過半百以後,差不多都退休了,她們的孩子也長大了,她們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享受剩下的時光了。老人應該在晚年過上幸福的生活。你把我養大,我給你養老,更不用說老人有退休金,即使他們一個人住,生活也應該很好。但是實際上,有些老年人晚年不依靠養老金和子女,那依靠誰呢?
  • 人到70才明白:「養兒防老」多半就靠不住,老人養老還得靠這些
    但是只有你到了一定的年紀,在經歷過一定的事情後,你終究就會發現,原來大家所說的「養兒防老」真的就是靠不住,這句話是真的,可要是真正到了那個時候,你才明白一切的話,就真的是有點太晚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就會越來越深厚,而且兩個人在經歷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之後,就都已經變成了互相都離不開彼此的地步,甚至於老伴兒的一個眼神和一個動作等,我們就能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 人到晚年才明白:哪怕是半路夫妻,也比親生兒女強
    ,可以安享晚年,卻發現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總是互相推諉,把老人當成負擔推來推去人老了,只能把希望寄予到後老伴身上,那種心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深有體會。,可當兒女長大成人之後,他們會離開巢穴,去尋找自己的一片天地。
  • 退休女人傾述:人到晚年,最懼怕的不是兒女不陪同,而是這3樣
    導語每個人都會老,那到了晚年之後,通常都看穿了好多事,也不會太介意這些事件,因為老人,唯一最首要的便是身體要好,好好享受生活。如果想過好晚年生活,是靠不了兒女的,並不是兒女不孝順,而是兒女有本人的家庭,他們壓力也很大,要贏利養家,根源就顧不到老人,老人還是不要太企望兒女,還是靠本人有保證一點。一位退休的阿姨,她說,人退休後,最懼怕的不是兒女不陪同,卻是這三件事。
  • 退休女人的自述:人到晚年最怕的不是兒女不在身邊,而是這3件事
    如果說你想安享晚年,你光指望自己的兒女,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提前規劃好自己的晚年生活。這不前兩天跟隔壁已經退休的張阿姨聊天,她就跟我說了一段感慨,她說,人到了晚年最怕的並不是自己的兒女不在自己身邊,而是下面這三件事。
  • 人到晚年,有兒女和退休金,還要找老伴嗎?3個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人到晚年,是兒女比較重要,還是退休金比較重要,或者是老伴比較重要?人到晚年,在有兒女和退休金的情況下,還要找老伴嗎?章先生:我有兒女,每月也有3000的退休金,但我還是想要找個老伴。兒女大了之後,有他們自己的事業要忙,有他們的家庭要顧,老人最好還是不要給兒女增添負擔,我雖然有退休金,可日子依然很孤獨。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也有愁無人可伴的精神孤獨。沒有老伴,家裡沒有說話的聲音,我大多數時間都和自己獨處,這種人生,人活著只是為了忍受無聊,只是為了等待死亡。我想找個老伴,有了老伴之後,我精神上不會那麼孤獨了。
  • 3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老伴和子女最靠不住
    看人間疾苦關注情感酵母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人到了晚年,能依靠的是朝夕相伴的老伴?還是有養育之恩的子女?3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老伴和子女最靠不住。傾訴人:楊奶奶,70歲老伴總是會突然地消失在你的生活裡,讓你措手不及的同時痛哭流涕。
  • 一個退休女人坦言:兒女不一定靠得住,錢才是晚年生活的底氣
    ,在他們看來,人到晚年,兒女才是生活的保障和依靠,可是今時已經不同往日,在如今這個時代,與其說是養兒防老,還不如說是養老防兒。傾訴人:李姐我今年60歲,老伴走得早,自退休後,我就搬過來跟兒子一起生活了。我以前是在印刷廠工作,工資不是很多,但是能領退休金,只可惜不是很多,才兩千多一點。兒子當初跟兒媳結婚,想要在市裡買套房,只是他手裡的錢加上我多年來攢下的積蓄也不夠全款買房。
  • 人到晚年才明白,如果指望兒女養老,是有「條件」的
    可是,一個人總有老得走不動的一天,到時候,還是要兒女多關照。因此,依靠兒女來養老,還是比較現實的。人到晚年才明白,如果指望兒女養老,是有「條件」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兒女好不好,還要看女婿和媳婦的態度;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一種道德,是家風的體現。
  • 人到晚年才明白,養兒養女並不能夠防老,真正靠得住的還是這些
    導讀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來說,都認為養兒是可以防老的,作為父母那麼辛苦生養孩子,就是希望自己將來老去的時候,孩子能夠為自己養老送終,但是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家庭僅僅只有一個孩子,這孩子需要承擔的兩人不僅僅有自己的父母,還有嶽父嶽母,這壓力是越來越大,這個時候,許多老人到了老年之後想要孩子養老,卻發現在這個社會生存太過困難
  • 3個62歲退休女人坦言: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老伴
    導語:都說女人這輩子一定要結婚,那么女人結了一輩子婚,在婚姻裡面收穫了什麼?有人說會收穫一份真摯的感情,會擁有一個舉世無雙的老伴。女人到了晚年,真的會收穫一個舉世無雙的老伴嗎?最親的真的是老伴嗎?梁女士:今年62歲,我退休在家,主要是幫兒媳帶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