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楓凌星
「養兒防老」這個詞一直被我們很多人奉為圭臬,我們很多人都會把養老的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因為在我們看來,我們含辛茹苦把兒女養大成人了,他們就應該為我們養老送終,可事實上,卻並不是每個兒女都會盡心盡責為我們養老,也並不是每個兒女都有能力為我們養老。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時代,不要說兒女為父母養老了,兒女能不「啃老」就算不錯了。
今年66歲的張姐是一個退休老人,她有一雙兒女,但老伴走後,張姐沒有跟著兒女居住,而是自己獨居,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我們來聽聽張姐是怎麼說的。
我今年66歲,自打老伴去世後,我便一直獨居生活,倒不是沒有兒女,只是一方面我不想給兒女添麻煩,一方面他們也無暇顧及我。
我兒子一家三口住在一個不到60平的兩居室,房子是他們結婚時貸款買的,首付還有一部分是我幫忙付的,房子勉勉強強只夠他們一家三口住,要是我搬過去,根本沒法住。
兒子兒媳只是普通的上班族,他們每個月的工資加起來勉強有一萬,刨去房貸,再刨掉孩子的開支,再加上水電費、車子的油錢和保養費等等雜七雜八的費用,根本剩不了幾個錢。
你說,就他們的情況,我怎麼好意思去麻煩他們,他們又怎麼能顧得上我?
再說說我女兒,我女兒的日子過得倒是比兒子強一點,也是一家三口,因為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生活成本不算太高,住的房子是一百平的三居室,但價格還沒有我兒子他們的房子貴,她和女婿兩人的工資不僅夠生活開支,每個月還能有不少剩餘。
但我也不好去麻煩女兒,畢竟俗話說的好: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如果過去跟她一起生活,就算她沒意見,我那女婿肯定會有意見,就算我女婿沒意見,她婆家肯定有意見,到時候要是因為我的事,弄得她跟女婿的感情出了問題,那我這個當媽的,心裡豈不要愧疚死。
我現在雖然已經66歲了,但我的身體倒沒太多問題,唯一的毛病就是患有風溼,只要到了雨天,我就渾身疼痛,嚴重的時候,連走路都艱難,如果這個時候餓了,我根本沒法做飯,只能泡些麥片或者吃些麵包來充飢。
每當這時,我心裡就莫名的感覺無助、孤獨和傷感。
人老了之後才會明白,人到晚年,兒女根本靠不住,不是說他們不孝,而是兒女有他們自己的小家,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把心思放在我們身上,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自私的去給他們添麻煩。
說真的,只有當人老了之後,才會發現「少年夫妻老來伴」這句話說的是多么正確。如果我身邊有老伴的話,我生病的時候,他能照顧、陪伴我、跟我聊天,我又怎麼會感覺無助、孤獨和傷感呢?
可惜的是,我老伴早早離我而去,只留下我獨自一個人生活。
現在很流行老年人搭夥過日子,我其實也挺心動的,可是我聽過太多悽慘的例子了,我真怕自己也所遇非人。
不過,我還是託朋友幫我多注意一下合適我的人,雖然心裡沒有抱什麼希望,但萬一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呢?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對方真心想搭夥過日子就行,至於其他條件,我都無所謂,畢竟我有自己的房子,也有退休金,根本不需要靠別人來養。
人到晚年,能依靠的確實不是兒女,就像張姐說的,兒女有他們自己的小家,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把心思放在我們身上,而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自私的去給他們添麻煩。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可以考慮再找一個伴搭夥過日子,兩人相互依靠、相互溫暖,當然,我們在找伴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考察,不要被別人的表象所欺騙,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真心想搭夥過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