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三角戀」:愛的是紅玫瑰還是白月光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陳晉華 民國女子

也許是心不夠靜,或者本就膚淺,每每捧起民國大師們的著作時,讀著讀著就會開了小差,不由自主便會去關注他們的八卦,於是便是深深的自責。

不過,這自責也持續不了多久。因為我發現,關注的越多,便越發得出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的大師們,不管是風流倜儻,或冷峻嚴肅,或儒雅端莊,或古道熱腸,似乎很難找出幾個潔身自好零緋聞的。

今天我八卦的是人民藝術家老舍的愛情。

人民藝術家老舍

大齡青年成佳偶

因為父親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戰爭中,全家只得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因此直到九歲,老舍才得人資助始入私塾。

好在他學習用功,又非常自律,學業不斷進步,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做了小學校長,後來邊工作邊創作,同時又不斷學習,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講師。

等到1930年回國時,31歲的老舍成了齊魯大學的教授。作為大齡青年,解決他的個人問題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標。熱心的朋友們隔三差五就會安排他和一些年輕姑娘見面。

在新舊文化交替的當兒,相親這玩意兒是被整日高喊個性、自由、民主的青年們所不齒,但其實私底下這一形式依然盛行。緣分這東西也真的奇妙,有人千裡姻緣一線牽,有人對面不相識。大齡剩男還真的遇上了大齡剩女。

姑娘芳名胡絜青,原名玉貞,筆名燕崖、胡春,號潔青。

光看這一串名號也知道,姑娘絕非嫁不出去。實在是人家小胡同學太優秀,醉心學業,無暇顧及兒女情長。

1905年出生的胡姑娘自幼酷愛文藝,嗜繪畫書法,曾受著名畫家汪採白(汪禮祁)、楊仲子、孫誦昭的影響。接受新式教育的姑娘有文化有思想,敢想敢做。

1930年初春,從英國回國的老舍住在白滌洲先生家中。當時,正在北京師範學校就讀的胡絜青與幾位女同學成立了一個文學團體「真社」。胡絜青前往邀請老舍來學校座談文學。

這一廂年輕人初相識,那一廂長輩們卻動了心思。胡母為這個25歲了還一心追逐夢想的女兒操碎了心,語言學家羅常培與胡家是世交,見此情形便做起了月老。胡母對老舍十分滿意,便暗中安排老舍與胡絜青見面。

事實正如家長所願。因為有共同的興趣,胡絜青與老舍相相談甚歡,並開始了書信往來。

老舍與胡挈青結婚照

在二人往來的上百封書信中,既有纏綿的情話,也有瑣碎的家常,甚至還有匪夷所思的「約法三章」。老舍在信中非常坦率地提出對未來妻子的要求: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窩頭,如果天天想坐汽車就別找我。第二,要能刻苦,學一門專長;第三,不許吵架,夫妻和和睦睦過日子。

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的求愛信,在當時人們開來,這恰恰是老舍的誠實,要不現在這麼多人都說,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呢?人家老舍就是奔著結婚過日子去的嘛,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有沒有文採沒半毛錢關係的。

也許是老舍的才華,或者是老舍的坦誠,亦或兼而有之,胡絜青終於把一顆芳心牢牢地系在了老捨身上。1931年4月二人定婚, 7月,在羅常培先生主持下,胡絜青和老舍在燈市口一家三層樓的旅館裡結了婚。

婚後第二天,老舍對胡絜青說:「我有一句話必須說清,平日,如果你看到我坐在那兒不言語,抽著煙,千萬別理我,我是在構思,絕不是跟你鬧彆扭,希望你別打擾我。"他又說:"咱們要和睦相處,決不能吵架拌嘴。」

作為一個傳統女人,胡絜青深深的愛著老舍。婚後不久,胡絜青從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後便 隨老捨去往各地,在大小師範院校教授文學課。

生了兩女一男的她在工作的同時,不僅把小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全心全意支持老舍的工作,真正成了夫唱婦隨,琴瑟和鳴。

老舍、胡挈青《書畫合璧》

毫無後顧之憂的老舍潛心創作,漸漸嶄露頭角大放異彩。後來,他乾脆辭去教授工作,一門心思從事寫作,創作除了以《駱駝祥子》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作品。

亂世又逢佳人

如果不是抗日戰爭爆發,如果不是老母無人照顧,老舍和胡絜青一定會繼續神仙眷侶的日常,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三角愛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老舍重返齊魯大學任教。但作為堅定的抗日分子,老舍絕不會躲在後方。11月,她隻身奔赴武漢,投身革命,擔任過文藝界抗敵協會的職務,後來又隨文協遷往重慶。

而胡絜青只能替夫盡孝,帶著孩子去北京照顧公婆,直到1942年老人去世。在京的日子裡,胡絜青多麼想帶著兒女和丈夫團聚啊。可是,這在炮火紛飛、危險重重的那時那地談何容易?老舍甚至連老母去世都沒能回去奔喪。

左起老舍、胡絜青、舒立、舒乙、舒雨、舒濟

老舍的摯友老向看在眼裡放在心中。1943年秋天,他從重慶趕到北平,專程接胡絜青母子四人南下與老舍團圓。這一走就是一個多月,中間無數次被盤問、恐嚇、空襲,終於安全到達。

在我看來,久別重逢該是熱烈相擁,或者執手相看淚眼吧。可是,對風塵僕僕千裡迢迢趕來妻子兒女,老舍卻沒有表現得很欣喜;對費心費力的好友也沒有半分感謝,只是說了一句:「既然來了,就讓他們過來吧。」

這是不是很奇怪?其實,一點也不怪。如您所猜,老捨出軌了!

小三名趙清閣,河南人,筆名清谷、鐵公、人一, 1914年5月9日出生於小官僚地主家庭裡。

趙清閣的母親聰明有才氣,可惜26歲就去世了,她便被寄養在中過進士的舅舅家中,與表兄妹一起受舊詩書的薰陶,直到8歲進入省立女師附小念書。

不久,父親續娶,父女情感逐漸疏遠。當她終於有一天聽到父親和繼母打算讓她儘早退學嫁人時,性格倔強的她懷揣祖母僅有的四塊銀元悄悄逃出了信陽老家,15歲的少女開始了獨自顛沛流離的生活。

命運是公平的,在讓她痛苦的同時也讓她擁有了過人的才情。不久,一貧如洗的她居然考上了河南藝術高中,還得到助學金。在學校裡,她如魚得水,貪婪地汲取著一切知識:繪畫、音樂、文學……16歲那年,她第一次向《民報》投稿即獲發表,開始了文學創作。

這個體弱多病、氣質憂鬱、性格孤僻的小女子漸漸成長,她嚮往革命,渴望自由和平等,不僅主編多家報紙的周刊,還寫下大量文章揭露反動統治的黑暗。

趙清閣

1933年,在師友的鼓勵和幫助下,18歲的趙清閣奔赴上海,並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插班,師從既是畫家又是作家的倪貽德教授學習西洋畫。求學期間的她更鍾情於文學。勤奮寫作成了她的日常,她也逐漸成了《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同時兼任《明星日報》的編輯。半工半讀的她也因此結識了更多優秀的師友,學到了更多課本外的知識。

抗戰爆發後,國家觀念特別強烈的趙清閣去了白色恐怖籠罩下的大後方重慶。在這裡,邂逅了同在文協工作的老舍。

她十分佩服老舍的才華,仰慕之情常溢於言表,沒想到,見著女人就拘謹」的老舍也發覺,對於這個年輕的才女,自己竟有了前所未有的心動,二人相處得「分外融洽」。不久,在趙清閣主編的《彈花》上,老舍成了主要的約稿對象。

很自然地,這對單身才子才女(老舍夫人胡挈青在北京照顧公婆和兒女),很快便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二人公開同居,儼然夫婦。趙清閣有困難時,老舍第一個衝出來幫助解決;老捨生病時,留在身邊照顧的也是趙清閣。期間,兩人還合寫了《桃李春風》,二人在創作上的配合一度被認為是「珠聯璧合」。

在任何時代,做小三總是造人唾棄的。在胡挈青萬裡尋夫抵達重慶後,趙清閣很快便去了上海。老舍應該是真心愛著趙清閣的吧,難解相思之苦的老舍根本無暇顧及追來團聚的妻兒,直接就「追」到了上海,一個月後,胡絜青也「追」到了上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追愛」劇。

追的人是真的昏了頭,逃離的人卻未必。後來老舍寫信給趙清閣:「我在馬尼拉(菲律賓)買好房子,為了重逢,我們到那兒定居吧。」

趙清閣清醒的,面對老舍的窮追不捨,她冷靜理智地回答:「我們是活在現實裡的,現實是會不斷地折磨我們!除非我們一塊兒去跳江,才能逃避現實。」並且給了他了八個字:「各據一城,永不相見。」

據說,趙清閣有一篇短篇小說幾乎就是在寫自己和老舍的這段過往:一個有妻兒的教授愛上了未婚少女,抗戰勝利後,少女悄然離去,並留下一封婉拒書。教授讀完這封信,離家出走,去上海尋找少女。而少女還是顧忌教授有家室,當教授要求與少女一起離開上海時,少女下定決心悄悄地離開了。

是啊,如果把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相見不如不見。

但是,趙清閣的確是愛著老舍的。分手後,趙清閣一生未嫁,與她相依為命的是女傭吳嫂,還有書案前方的牆上老舍的手跡:"清流笛韻微添醉,翠閣花香勤著書。"對聯邊上的小字是「清閣長壽」。

晚年趙清閣

面對兩個才女,老舍究竟更愛的是誰?我想,應該是趙清閣吧。畢竟,面對妻子的執著和趙清閣的逃離,老舍沒有離婚,但卻對趙清閣說:「我們想法子逃到遙遠的地方去,找一個清淨的住處,我著書,你作畫,與清風為友,與明月為伴,任天塌地陷,我們的愛情永生!」

而當初,他給胡挈青的情書卻寫著:「你給我的第一印象,像個日本少女,你不愛吭聲……你我都是滿族人,生活習慣一樣。你很好學,我對外國名著、外國地理、歷史、文學史也很了解,彼此有共同語言,能生活到一起。」

這是對二人能否共同生活理智的分析,對趙清閣,才是愛情的迸發,只是,這愛情來得委實太晚了些,做得也實在不磊落了些。

老舍與胡挈青賞畫

原標題:《老舍的「三角戀」:愛的是紅玫瑰還是白月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老舍婚內出軌和小三同居,老婆苦帶仨孩照顧婆婆,為何不離婚?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對於老舍,他的一生就有這樣兩個女人。這樣看來,趙清閣本就是不凡的女子,她愛的大膽、真摯,全然不顧他人的眼光與老舍同居了。
  • 飯粘子遠比白月光好!
    有人曾經說過,每個男人生命裡都有一個白玫瑰和一個紅玫瑰,男人娶了紅玫瑰,白玫瑰就成了心頭白月光,娶了白玫瑰,紅玫瑰就成了心頭硃砂痣,我真是超級、無比、特別、尤其、相當、狠——討厭這種無聊的論調。喂,你總不能因為自己眼瞎,找了個渣男,就覺得全天下都是渣男吧?自己眼光有問題,偏不承認,還把錯誤往全天下的男人身上推,沒見過這麼不講理的!有沒有學過辯證法?馬克思的先了解一下?
  • 硃砂痣和白月光,硃砂痣是什麼意思
    硃砂痣和白月光到底代表著什麼?
  • 抖音很火的白月光與硃砂痣文案!
    12.你認為的地上霜也曾是別人的白月光。 13.這世間,總有一人,是你心口的硃砂痣,眼裡的白月光。 14.愛而不得白月光,得而不惜硃砂痣。 15.我好貪心,我既想成為你的白月光,又想做你的硃砂痣。
  • 抖音關於白月光和硃砂痣的經典文案 白月光愛而不得,硃砂痣得而不惜
    抖音關於白月光和硃砂痣的經典文案 白月光愛而不得,硃砂痣得而不惜時間:2021-01-15 18:54   來源:非主流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關於白月光和硃砂痣的經典文案 白月光愛而不得,硃砂痣得而不惜 我知道他在撒謊,他也知道他在撒謊,他知道我知道他在撒謊,我也知道他知道我知道他在撒謊,但是他仍然在撒謊
  • 遙不可及的愛情,該如何去愛「白月光」的男人,有3點建議
    「白月光」一詞最早出自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34;;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現在通常指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物,一直喜愛,卻無法觸碰。
  • 憶曲情歌之情竇初開是白月光,相守一生是硃砂痣
    這會成為我們一生之中最美好的記憶,而很多時候我們所遇到的白月光和硃砂痣都是在這個時期遇到的,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白月光和硃砂痣的故事。白月光和硃砂痣出自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是指男人初始時,大多是喜歡淡雅清麗的白玫瑰,皎潔的清香,像是冰涼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價,求得在這冰涼水流中的沉淪。然而,在度過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後,男人漸漸變的不滿足。
  • 即便朝夕相對,她也是他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作家張愛玲有一句經典名言: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還是心上的一顆硃砂痣。看到「白月光」和「紅玫瑰」,也許你心中會出現一個美女的形象。可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白月光」,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媽,納尼?是的,大媽。
  • 《白月光和硃砂痣》這首歌一出瞬間火遍網絡,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
    《白月光與硃砂痣》是由大籽演唱的歌曲 發行於2021年1月1日。守錄於同名專輯《白月光與硃砂痣》優美的歌詞,動聽的旋律,感人的故事,很多網友對歌曲中白月光和硃砂痣到底有什麼區別很疑惑,搞不懂今天讓我們了解清楚白月光和硃砂痣。白月光與硃砂痣 我來給你解釋.
  • 男生心中的白月光無法代替嗎?多年感情也不行嗎?
    白月光是什麼?白月光,指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事物,一直在自己心上卻不在身旁。原出自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簡而言之白月光就是那個很喜歡很愛的人卻沒有在一起或者在一起後分手了沒有走到最後。
  • 這世間,總有一人,是你心口的硃砂痣,眼裡的白月光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裡,有一段很經典的話: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對於這段話,可以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解。
  • 張愛玲《紅玫瑰白玫瑰》解讀:你願意做那一抹蚊子血,還是白月光
    張愛玲對愛情關係的解讀總是那麼的深刻精髓,而關錦鵬導演的這部《紅玫瑰白玫瑰》也捕捉到了原著的靈魂。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和老公心中「白月光」的一場較量,讓我徹底明白穩固婚姻的法寶
    張愛玲說每個男人心中都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抖音關於白月光和硃砂痣的經典文案 很驚豔的白
    8.哪有那麼多的白月光硃砂痣 我只知道把心清空了 住進來的人才會舒服。 9.白月光難以觸及,硃砂痣已成過往。 10.不期待成為誰的白月光,也不想成為誰的硃砂痣,白月光愛而不得,硃砂痣得而不惜。
  • 什麼樣的女人,會成為中年男人的白月光?兩個男人說了實話
    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有這樣一段經典的話:「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可以說,道出了幾乎所有男性的心理。似乎真的是男性心中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白月光,那麼,什麼樣的女人,會成為中年男人的白月光?兩個男人說了實話。
  • 不做誰的白月光,也不做他的硃砂痣,只想做一個人的歸宿
    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Guide language: Zhang Ailing had said, perhaps every man had all had such two women, at least two.
  • 前任,是他的心頭白月光,是她的眼中刺骨釘
    男友信誓旦旦的保證已經絕無聯繫,只愛現任,但就是不肯丟掉那個箱子,甚至因為寧然多次動手毀壞箱子而一把推開她,使她摔倒在地。氣憤之下,總覺得男友心中,最愛的根本不是她。她和他分手了。她也想做個前任,不知道男友會不會保存一箱子的「她」。
  • 你愛你的白月光去,大不了我們離婚好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人這一生,會遇到兩朵玫瑰,一朵紅玫瑰,一朵白玫瑰。  這兩朵玫瑰都是好的,偏生人性是複雜的,總是覺得那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往往導致這紅白玫瑰之間,最後總是有一個不好的結局。  一開始他並不理睬我,我也覺得沒有什麼,畢竟大家其實不熟,我有時候也挺尷尬的,但是我想著愛情總要自己也去努力的,所以我還是堅持下來的
  • 女人強大了,男人也就分為「紅玫瑰」「白玫瑰」了
    因為終於有聰明的男士發覺,女人的生命裡也有兩個男人,一個是白玫瑰,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愛人,一個是有錢的有愛心的男人。,她瘋狂地愛著秦漢。當年那場景就和瓊瑤劇一模一樣,秦漢一直咆哮,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林青霞就很淡定,一直說,我不愛你我不愛你我不愛你……最後秦漢給林青霞跪下,求她不要分手,但是兩人還是分了手……」
  • 《夜鶯與紅玫瑰》|愛情的幾種類型
    王爾德的童話《夜鶯與紅玫瑰》是一部寫給成人的童話,它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在故事中,我們能了解到愛情的幾種類型。愛有千萬種,而暗戀是最卑微的一種。夜鶯在花園中無憂無慮的歌唱。一日,它邂逅了在花園中焦慮,如何尋找紅玫瑰的學生。立即像被擊中內心一樣,深深的喜歡上了學生。學生的形象及行為,滿是了它對美好愛情的一切幻想。